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引诱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监测和诱杀,在遂昌地区的马尾松林及贮木场内利用3种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差异显著。其中,APF-Ⅰ型引诱剂的效果最好,F1型引诱剂次之,ST-2型最弱。试验期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 979头,其中雌成虫4 134头,雄成虫845头,雌雄比为1∶0.204。所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4.89倍,差异显著(P=0.045,t=-4.551)。引诱剂捕获松褐天牛的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6月至8月份降雨量及气温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规律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为遂昌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荔枝泥蜂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研究,对荔枝泥蜂透翅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此虫在广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初为成虫羽化期,5月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孵化期。提出了荔枝泥蜂透翅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5.
大猿叶虫山东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猿叶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泰安市田间,该虫有两个明显的危害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年发生1~2代,部分隔年繁殖。滞育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陆续出土繁殖。在25℃下,成虫产卵期为11~34d,每雌产卵量平均861粒。第1代成虫5月中旬全部入土越夏。越夏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土繁殖。在25℃下,产卵期为13~26d,每雌产卵量平均775粒。第2代成虫10月下旬前陆续入土越冬。雌雄一生能多次交配,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11.2、10.2℃。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4个月。  相似文献   

6.
山楂长小蠹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长小蠹Platypus sp.是造成山西晋城山楂树死亡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此虫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树体内越冬。成虫出树活动在1年中有3个高峰,即4月底至5月初、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初。成虫飞翔力强,无趋光性。此虫的发生为害与山植树的年龄、树势、品种、立地条件及人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加强林园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并在成虫出树高峰期用速灭杀丁、氧化乐果200倍液喷射树体(每株用量5—8公斤)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在吉安地区一年发生不完全六代,一般在5—10月,尤其是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或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田间蛾量连绵不断,蛾峰多,世代重叠。各地世代划分不一,各代峰次虫源性质也不够明确。因此,探讨世代划分的方法与标准,弄清各代峰次虫次虫源性质,对指导予测及防治,均具有实际意义,我们按照南京农学院等提出的稻纵卷叶螟卵巢发育分级标准和以卵巢  相似文献   

8.
甘蔗异背长蝽已发展为益阳市甘蔗主要害虫。通过观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明确该虫在当地1a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分别于4月上、中旬和6月底至7月上旬各形成1次成虫产卵高峰。根据研究实践,提出了其发生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揭示了秋季桑蓟马的日间发生规律。桑蓟马种群数量从7月中旬末激增月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全年发生高峰,每枝虫量高达1560~2628头;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0~8叶位上,占全技总虫量的8147~99.81%,其中第3叮虫量比例较稳定,占技虫量的14.92±2.76%,桑前马虫量以叶片反而虫量比例大于正面,占60~90%,在顶芯生长止常的桑枝上的虫量,明显大于自然封顶的止芯桑枝,并在桐乡青和新之一徽两个品种上的虫量相对较低。本文还提出广秋季桑蓟马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金坛地区烟粉虱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坛地区尚处于烟粉虱侵入的初期。调查表明有由虫源地迅速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普查发现,全市所有乡镇均有烟粉虱发生为害,已调查记录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16种。据系统观察,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在本市出现2个发生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Both fire and insect outbreaks ar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natural disturbance factors in manyforest ecosystems, yet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fires on subsequent insect outbreaks. [Method] In this paper, tree mortality, larval density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response of Japanese pine sawyer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to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fire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Results] compared with unburned Masson pine forest, burned Masson pine forest suffered from higher tree mortality and more pine trees were attacked by M. alternatus. Burned Masson pine tended to harbor much higher larval density further up along the trunk than unburned pine trees, and most individual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section and middle-lower section of the trunk.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Masson pine forest after being damaged by non-lethal fir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attacks by Japanese pine sawyer beetles, displaying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igher vertical distribution position. The study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rs of Masson pine forests suffering from fires and pest invaded areas.  相似文献   

12.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蛀干害虫。目前在我国松树蜂潜在寄主范围内,不同树种对松树蜂毒素抗性之间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以室内栽培的2~3 a生油松、樟子松、红松、湿地松、马尾松及雪松这6种树种为供试寄主,培育3个月后分别接种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并测定每株枝条针叶的RGB值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形态上油松和樟子松幼苗接种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后一段时间内,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针叶枯黄、脱落的现象,且混合组长势萎蔫,脱落严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马尾松幼苗只有接种混合液后变化明显,雪松、红松、湿地松接种后长势强劲,长出新芽。从数值化的角度,油松和樟子松幼苗接种毒素、毒素和真菌混合液后,针叶的RGB值减小及叶绿素含量值显著降低。马尾松幼苗只有接种混合液后,RGB值和叶绿素含量才减小。雪松、红松、湿地松接种毒素以及毒素真菌混合液后,RGB值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以上可以看出樟子松和油松对于松树蜂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的抗性较弱,马尾松对松树蜂毒素具有一定的抗性,对毒素真菌混合液的抗性较弱,红松、湿地松、雪松对两者都具有一定的抗性。该结果可为明确松树蜂在我国潜在的寄主范围及寄主选择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它不但能钻蛀松树,而且成虫还会传播对松树致命的病害——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松褐天牛身上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等松树的重要危害源,其致病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作为松褐天牛寄宿的主要对象——马尾松中缺乏氮素,所以其肠道中存在着能由其他渠道获取氮素的菌群。据研究肠道菌群在营养供给、消化及吸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松褐天牛的生长发育。研究通过涂布法和划线法分离菌落,使用无氮培养基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的方法,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从因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马尾松树干中采集活体松褐天牛幼虫进行人工培养后解剖,将其肠道制成匀浆后利用Ashby无氮培养基筛选出天牛幼虫肠道中的固氮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理生化检测。试验结果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文第八版)》比照得出从松褐天牛幼虫肠道中提取的菌中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Hormaeche and Edwards,1960)、气球菌属(Aerococcus Williams,Hitch and Cowan,1953)、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Werkman and Gillen,1932)、固氮菌属(Azo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Bizio,1823)、氮单胞菌属(Azomonas Winogradsky,1938)、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Ewing and McWhorter,1965),通过研究松褐天牛肠道固氮微生物的菌属可有针对性的寻找抑制其活性的药剂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此种方法具有专一、绿色等优点,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其他动植物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枯斑盘多毛孢Pf-毒素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培养滤液用70%乙醇沉淀,将其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蛋白质等大分子)组分,浸渍法活性检测表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马尾松、湿地松切根幼苗没有致病活力,非蛋白部分(Pf-毒素)则保留了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活性,且与病原菌培养滤液相比活性有所增强。以最适流动相,正丁醇:甲醇:水(4:1:2)为洗脱液,采用硅胶H60型柱反复柱层析,从枯斑盘多毛孢的甲醇粗提物质中分离出9种组分,经致病活性测定出3种组分,Rf值分别为0.83、0.79、0.80,它们对马尾松切根幼苗、湿地松切根幼苗针叶都有致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幼树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水分是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生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的同时,对13年生沙地(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幼树的叶片水势(ψ)、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及其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探讨疏林草地人工樟子松幼树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生长季节樟子松蒸腾速率呈现出较明显的双峰曲线;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内在因子为气孔导度,外在因子是空气湿度和气温.针叶水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及树木本身生长特性的影响.樟子松针叶水势、蒸腾速率等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表明,对于13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幼树(密度为378株/hm2),即使在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年份,疏林草地樟子松生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松树松材线虫病木和健木pH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安徽2疫区的黑松、赤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5个树种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病、健木pH值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感病品种黑松、赤松、马尾松病木pH值降低,且差异显著;较抗病的湿地松虽然也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抗病性强的火炬松病木pH值反而高于健木,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不同松树品种松材线虫病的病、健木pH值的差异性也不同,对松材线虫越敏感和受害越严重的,其病木pH值降低的就越多,与健木pH值差异就越显著。该分析结果初步为我国松材线虫为害比较严重的几种主要松树品种,利用指示剂进行松材线虫病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植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各地发展较快的果树之一。山楂粘叶蜂(Allantus sp.)是新发现的仅为害山楂叶片的一种单食性害虫,为国内一新种。该虫在吉林省长春地区1年发生1代及一不完全的第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盘下0—7cm的表土内越冬,盛夏7月份为害最重,但幼虫发生期可一直延续到9月上、中旬。为害幼虫体覆透明粘液。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成虫和幼虫均有假死性。当前生产上可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用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有机磷杀虫剂;20%杀灭菊酯或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等合成菊酯类农药常规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还可结合防治桃小食心虫等进行树盘土壤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8.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9.
李庆  蔡如希 《植物保护》1996,22(3):16-17
斯氏刺瘿螨是四川省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危害苹果叶片的害螨,以雌成螨在苹果芽的芽腋两侧越冬,翌年苹果芽萌动时开始出蛰。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数量最多。气候温暖、低湿、少雨发生重,相反则轻。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叶片多茸毛的品种受害重。天敌主要为捕食螨  相似文献   

20.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园林中多种黄杨Buxus spp.的食叶害虫,暴发时可吃光叶片,甚至造成大量植株死亡。此虫体色有黑白和全黑二型。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幼虫缀合叶片成果越冬,次年春暖后恢复取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6~8龄,有兼性滞育现象,1~3代均有部分个体滞育。与4代幼虫一起越冬。此虫各虫态有多种天敌:幼虫期育出甲腹茧蜂Chelonus sp.、绢野螟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tantoni(Ashmead),蛹期育出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并采到捕食卵粒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和多种捕食幼虫和成虫的游猎性蜘蛛(种属待查)。保护天敌对控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