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pH和底物浓度等对凡纳滨对虾虾头自溶过程的影响,以及自溶产物随自溶时间的变化规律:0~5h内自溶反应产物的溶出遵循一级反应速度方程:Y=39.496e-0.3913x,KP=-1.1464Y+59.506,Pe=-0.7167Y+32.551;溶出总蛋白和5000u以下自溶产物及残余蛋白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自溶过程中,温度、pH、固液比是影响自溶速率常数(Ka)的重要因素。自溶过程中,40~50℃温度范围内,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Ka值达最大值,50~60℃,Ka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H与固液比对Ka的影响不呈规律性,在pH9、固液比1∶3时Ka值分别达最大值。利用自溶速率常数的对数与绝对温度的倒数建立了Arrhenius方程LnKa=-13654/Tk+41.353,经此方程验证了所建立自溶动力学方程的有效性。在自溶初始阶段(0~1h),5000u以上自溶产物占较大比例,为58%,自溶2~3h5000u以下产物的比例增幅较快,3h时5000u以下产物达66.8%,自溶4~5h后5000u以下产物增加趋缓,为71.47%。自溶过程中,从0h到5h,大部分脂肪族氨基酸溶出2~8倍...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虾头蛋白的内源酶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石生  易美华  周晶 《水产科学》2007,26(5):285-288
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虾头蛋白白内源的最优水解条件为:40℃,pH 6,固液比1∶3,7 h,此时得氨基态氮达6.90 mg/g。从水解液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TS207.3;S985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110-06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中5种溴苯酚物质2-溴苯酚(2-BP)、4-溴苯酚(4-BP)、2,4-溴苯酚(2,4-DBP)、2,6-二溴苯酚(2,6-DBP)和2,4,6-三溴苯酚(2,4,6-TBP)的含量,根据两种对虾的差异设计向凡纳滨对虾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溴苯酚,进一步研究溴苯酚对凡纳滨对虾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中溴苯酚含量差异显著,其含量范围分别是1.24~9.87 ng/g和1.66~20.88 ng/g.感官实验进一步证明溴苯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海洋风味,其中2,4,6-TBP添加量在6~9 ng/g、2-BP在0.4~1.2 ng/g、2,6-DBP在1.5~4.5 ng/g、2,4-DBP在0.0~0.55 ng/g、4-BP在0.0 ng/g时凡纳滨对虾的气味最好,与中国明对虾最为接近,并且不会带来异味.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内恩诺沙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学报》2004,28(B12):42-4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体长为4~7em的凡纳滨对虾对体长为2~17mm的藻钩虾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捕食藻钩虾的能力随着对虾体长的增长而增加。体长4cm的凡纳滨对虾不能捕食13—17mm的藻钩虾,而主要捕食2~7mm的藻钩虾,其在凡纳滨对虾日摄食量(干重)中所占比例达80%以上。5~7cm的凡纳滨对虾可捕食2~17mm的藻钩虾。随凡纳滨对虾体长增加,捕食大规格藻钩虾的比例也增加。  相似文献   

7.
2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仔虾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凡纳滨对虾二代群体自交、选育家系(♀)×引进SPF(♂)群体杂交,通过自然交配和人工培育获得2个仔虾群体,待仔虾长至体长0.8~1.0 cm时,随机选取60万尾放养于3口0.133 hm2的对虾养殖高位塘中,密度150万尾/hm2,其中二代仔虾2口塘,杂交仔虾1口塘.投喂"恒兴"牌饲料,相同的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养殖30 d后,每隔10 d进行一次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杂交仔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高于二代仔虾,体质量和体长的总生长率高于二代仔虾,抗应激能力强于二代仔虾,较二代仔虾均匀;在40 d的观测期内杂交仔虾体长的绝对增长量为4.49 cm,二代仔虾为3.66 cm,提高22.68%,杂交仔虾体质量的绝对增长量为3.73 g,二代仔虾为2.20 g,提高69.55%,杂交仔虾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2—2004年在长春镇介石村进行了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成试验。通过池塘选址和建设、清池消毒.基础饵料培养.苗种选择放养.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年来,用3.75hm^2的试验池,平均布苗密度160万尾/hm^2,每茬虾经过3—4个月饲养,成活率达78.5%、商品虾规格为77—95尾/kg.饵料系数1.21.共获商品虾54230kg.创产值1103440元,盈利(未扣除同定资产投资)453440元,平均单位面积产量14461kg/hm^2,利润达12.09万元hm^2/茬。  相似文献   

9.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使用同种饲料喂养的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进行了感官评价、一般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海水养殖对虾感官评价总体得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在鲜味、甜味上优于淡水养殖对虾,而淡水养殖对虾带有明显的土腥味(P<0.01)。海水养殖对虾的灰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粗蛋白、水分及有机酸含量两类对虾差异不大。通过分析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和有机酸等呈味物质,发现主要是谷氨酸、AMP、IMP、甜菜碱这几种物质对两类对虾的口味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成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亲虾性腺成熟节律和交配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7±2)℃、盐度29±2、pH 7.8~8.5、光强1 000 lx的条件下,对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体质量为35~45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 1931)亲虾的性腺成熟节律和交配进行了为期73 d的繁育实验,样品为1 300对,3个批次。结果表明,雌虾术后卵巢成熟率分4期:Ⅰ期(1~9 d)入池适应术后效应期;Ⅱ期(10~16 d)低成熟率期,Ⅲ期(17~51 d)成熟率渐上升期,Ⅳ(52~73 d)平稳期;雄虾精荚形成率分3期:Ⅰ期(1~12 d)入池适应与术后效应期;Ⅱ期(13~51 d)平缓上升期,Ⅲ期(52~73 d)平稳期。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雌亲虾卵巢成熟率为9.73%,波动区间9.14%~11.53%;雄虾精荚形成率6.63%,波动区间5.87%~7.38%;平均交配率为61.43%,波动区间58.85%~64.00%。在繁殖过程中,雌虾卵巢再成熟时间间隔9.68 d,可多次成熟的次数19.49次,雄虾精荚再形成时间15.10 d,可多次形成的次数为12.50次。此外还就影响雌虾卵巢成熟和雄虾精荚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交配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9-584]  相似文献   

11.
熟制与贮藏对凡纳滨对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熟制与贮藏对凡纳滨对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虾肉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和感官评定法评价虾肉风味的变化。结果显示,熟制与贮藏对虾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凡纳滨对虾生虾、熟虾、熟虾冷却、熟虾冷却过夜及二次熟制虾分别被检出50、68、63、49和41种挥发性成分。二次熟制后,虾肉中的挥发性成分有所减少,感官上虾的特征鲜香气也略微减弱;一次熟制对虾肉的风味影响不大。生虾肉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如壬醛和癸醛等对风味有显著性影响;熟虾肉中检测出壬醛、癸醛和十四醛等;二次熟制的虾肉中检测出对风味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十八醛、二丁基羟基甲苯等。熟虾经过夜(4°C)放置后,其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总量均减少,但总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熟制可显著增加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和总量,二次熟制与一次熟制相比,凡纳滨对虾的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降低;熟虾冷却后4°C贮藏12 h风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虾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自溶作用,其所含蛋白质以肽和氨基酸等形式释放出来,有些肽产物具有ACE抑制活性.实验采用8000、5000和3000 u的超滤膜分级分离虾头自溶产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ACE抑制肽主要分布在3000 u超滤组分中;3000 u超滤组分进一步经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层析、SP 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层析纯化,ACE抑制活性提高将近8倍(IC50 =0.19 mg/mL);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层析收集的高活性成分再经两次RP-HPLC纯化,分离纯化得到两条ACE抑制肽,质谱分析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为Tyr-Pro和Leu-Pro/Ile-Pro,分子量分别为279和229 u.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中发光坎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死亡的致病机理,实验采用TCBS培养基从濒死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分离到浅绿色、直径3~7 mm的发荧光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经API 20E鉴定,分离株PvL-1与坎氏弧菌参考菌株CAIM249相似度为90%;fitZ序列与坎氏弧菌CP020076相似度为99.31%;gapA序列与坎氏弧菌EF59...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CO2(DPCD)是未来非常具有前景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对食品的杀菌和钝酶,并对其品质产生影响。为了探讨高密度CO2对凡纳滨对虾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DPCD和热处理,测定虾肉营养成分、质量损失、pH值、持水力、质构、蛋白质组成和呈味成分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鲜虾相比,DPCD处理会造成虾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经热处理会使虾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减少(P<0.05);DPCD处理造成虾肉质量损失达16.02%±1.90%,但对虾肉pH值无显著影响(P>0.05);DPCD和热处理都能使虾肉蛋白质发生变性,造成持水力显著下降(P<0.05),从(84.79±5.25) g/100 g分别下降至(65.18±2.06)和(65.58±2.08) g/100 g;DPCD处理对虾肉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而热处理则造成虾肉硬度显著升高(P<0.05),从(3.48±0.49) N上升到(7.37±0.76) N,DPCD处理和热处理都显著降低了虾肉弹性(P<0.05),从0.88±0.08分别下降到0.71±0.03和0.78±0.03;除甜菜碱、PO3-4、Cl-,DPCD处理对虾肉主要呈味成分(游离氨基酸、ATP及关联化合物、有机酸、糖原等)无显著影响(P>0.05),而热处理则会造成大部分呈味成分的损失。实验表明,DPCD处理对虾肉品质的影响要小于热处理对虾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牛津  赵伟 《水产学报》2022,46(10):1776-1800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水对虾类养殖品种,2021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19.77万吨,占全国海水虾类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目前,国内外对于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需求以及营养素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相互关系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主要就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环保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糖蜜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水体菌群的影响,实验利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添加糖蜜调节水体碳氮比的处理组(C/N=16.0)与无添加的对照组(C/N=8.5)这2种模式下第4、13和34天时水体菌群结构差异,并通过PICRUSt2软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尽管糖蜜添加对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对虾存活率;第4天时水体菌群Shannon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上升,第13与34天时均显著下降。添加糖蜜后,处理组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蓝细菌门和γ-变形菌纲丰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β-变形菌纲丰度在第4和34天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在第4和13天时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科水平上,处理组第4、13和34天时微杆菌科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天时红杆菌科和黄杆菌科丰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德沃斯氏菌科、产碱菌科和列文氏菌科丰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3天时海仙菌科和环杆菌科丰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脱醌菌科丰度在第34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糖蜜后,处理组芽殖杆菌属和脱醌菌属等优势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在不同鱼粉含量的饲料中添加浒苔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在鱼粉含量分别为18%(A)和15% (B)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3%和6%浒苔(分别记为A0、A3、A6、B0、B3和B6),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3.0±0.1)g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不同pH水平和昼夜变化幅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实验Ⅰ设4个pH水平:6.6(P1)、7.6(P2)、8.6(P3)和9.6(P4),以温室养殖池塘内的平均pH水平(8.2)为对照(P0);实验Ⅱ设3个pH昼夜变化幅度:7.5~8.2(PV1)、7.5~9.5(PV2)和7.5~10.0(PV3),以养殖池塘的平均pH昼夜变化幅度(7.5~8.7)为对照(PV0)。结果显示,环境pH水平可显著影响对虾成活率、血淋巴颗粒细胞数以及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P4水槽内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P0、P1、P2和P3水槽,同时其血淋巴SOD、GSH-Px、GR、CAT、PO和iNOS的活性较后者不同程度地下降。pH昼夜变化幅度可显著影响对虾成活率、血淋巴SOD、GSH-Px、GR和CAT活性,但对血淋巴谷胱甘肽含量无显著影响。PV2和PV3水槽内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PV0和PV1水槽,同时其血淋巴SOD、GSH-Px、GR和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SP)是一类重要且分布广泛的蛋白水解酶,行使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消化作用、血液凝结、胚胎发育和免疫应答过程等,但在甲壳动物中少见初步报道。对虾的养殖持续面临着病害的困扰,深入开展对虾免疫防御机制研究,将会为寻找抗病新思路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Serine protease homologs, SPHs)基因(Lv-SPH)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点,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和应答病毒感染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249 bp,ORF区长1 005 bp,5’-UTR为156 bp,3’-UTR为88 bp,ORF区编码334个氨基酸,氨基端的16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序列。在线分析软件SMART分析显示Lv-SPH蛋白含有一个Clip结构域和一个高度保守的SP结构域(Tryp-SPc),后者具有三分子活性催化位点,前两个是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第三位为甘氨酸。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种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心脏和肠道中广泛表达,而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后24h时,Lv-SP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病毒感染后48h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Lv-SPH基因具备典型的SPH家族成员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WSSV可以显著诱导该基因的上调表达,表明它可能参与了WSSV引发的凡纳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意义】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对虾天然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在对虾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