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保护区的建立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政府行为,但客观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短期内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制约因素,导致社区与保护区的剧烈矛盾。社区共管是一种新的自然保护理念,它主张保护区、社区共同参与自然资源管理,这为保护区参与社区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共管目标要通过社区项目来实现,本文通过化龙山保护区在周边社区实施的基于保护的社区经济发展项目和联合参与式保护的社区共管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希望对自然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贯彻“马德里行动计划”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三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所制定的"马德里行动计划"为世界各个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应该认真研究这个行动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生态发展规划和具体的行动计划,为我国的保护区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首先给出了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任务,介绍了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急需加强的工作,总结了保护区不同管理建制的经验,使之能在推动我国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展示生态发展文明时代所体现的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保护共存的风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为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而且也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运用科学区划及有效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保护区中实验区和缓冲区中的资源,是保护区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保护区如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经济,增强活力,缩小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把保护管理与持续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于如何利用.要合理利用好保护区内的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丰林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林保护区是小兴安岭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林保存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地方,它是伊春市的骄傲和精华所在.伊春市已被联合国2005年首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需要它来展示自己的风貌,所以,应该帮助它建设成为自己的榜样.丰林保护区也应争取社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领导实施与它们共管的体制,才能顺利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就拟探讨一下这些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大公众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含义和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护区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就为什么要公众参与、谁应该参与、有哪些参与形式、如何争取参与、有哪些经验值得介绍和共管机制的形成等方面作简要论述,以供有关方面参考。我们认为仅仅依靠保护区管理人员自己远远不能满足保护区事业的要求,本地社区以及有关业务部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公私企业、科教部门、环保人士、旅游者等一系列利益攸关者应该参与,通过提供信息、共同决策、委托或承包全部或部分独立的工作等形式参与,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如新闻媒体等积极争取参与。并建议保护区与地方政府合并为一体或成立管委会等有效方式形成共管机制。本文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和巴基斯坦卡拉戈拉姆(Cebtral karakoram)国家公园为例阐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晓冬  孙猛  郝萌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12,33(3):166-169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保护区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目前有超过5 000人居住,其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让人深思。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并分析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的经济现状,阐明了核心区居民经济现状的客观原因,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1)收入低,经济来源单一;(2)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3)核心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对保护目标不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生态移民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斌 《四川草原》2012,(1):56-57,60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所有区域已纳入国家层面规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并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重点区域。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分析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野双峰骆驼(Camelus bactrianus)的主要分布区,位于我国罗布泊区域,面积780万hm2。通过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30种;脊椎动物261种,其中鸟类194种,昆虫180种。在调查研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新疆罗布泊野双峰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该区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加强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设的作用,强调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政府企业个人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关系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核心,并指出全面推进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1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来,传统藏族文化对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世纪由于外来文化迅速扩张,对藏文化的冲击给藏区生态系统保护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发挥传统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入侵的原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面对三者的内在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达到合理引入外来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稳定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重效应.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如何保持生态平衡,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盈,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明林  涂传林 《草业学报》2012,21(1):93-102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近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干扰及破坏,极大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湿地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调查、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等方法,对沱湖湿地的环境状况、植物多样性和群落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沱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明显,水生群落组成简单,主要由菹草组成,珍稀濒危植物有野莲、野大豆和野菱3种。DCA二维排序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其纵、横坐标都反应群丛所处生境的梯度变化。结合沱湖水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分别从政策法规、技术方案、保护策略、建设模式方面提出生态重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梅  黄清 《野生动物》2007,28(1):47-50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引发诸多矛盾。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战略,旨在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比重较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突出。运用威胁因素分析方法掌握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状况以及保护区与社区矛盾所在,针对性地采取适应性管理措施,是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用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用矩阵分析等方法对各种威胁因素进行威胁程度排序,用逻辑框架的方法找出威胁因素产生的原因、危害方式、危害区域。经过分析,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按照威胁程度从高到低为:林火隐患,薪柴采集,偷猎和非法猎捕,道路建设,非法采伐林木,非法旅游,非法采集,放牧。针对这些威胁因素,提出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和技术支撑、人力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滩区农牧业生态区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 《家畜生态》2002,23(2):53-57
本文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畜牧业发展现状等特点,探讨了目前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且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黄河滩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草业工程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农牧业生态区的具体建设措施,研究结果将有利于黄河滩区合理化开发与利用,也有利于当地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高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不同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榕 《草业科学》2004,21(6):41-44
通过在甘肃和政县和定西县高山坡地实施林草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林草复合植被的建植技术模式,表明在甘肃高山坡地建植林草复合植被,效益显著,是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是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届缔约国大会根据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所创建。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与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指南,而且适用于规划综合农业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特殊的工程系统等。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角度简略地介绍它的基本含义和具体的操作,并阐明保护区怎样才能较好地实施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以期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协调人与野生动物矛盾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锡生  关慧 《野生动物》2006,27(1):35-37
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推进,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野生动物肇事屡有发生,人与野生动物矛盾日益突出。确立有效协调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的新机制,在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同时保护群众合法利益,才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