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杂交桑的推广与“二高一优”的栽培实践朱方容,雷扶生,胡乐山,白景彰,陈恩文(广西蚕业指导所)我区蚕桑生产1994年已遍及八个地区60多个县、市。全区各地推广应用“沙二×伦109”、“塘10×伦109”等杂交桑面积已达1.514公顷,占全区总桑园面...  相似文献   

2.
上饶地区实施“蚕桑工程”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成仙球(上饶地区农牧渔业局)一、全区”蚕桑工程”态势的估价1993年是我区实施省政府“蚕桑工程”的第四个年头。在这一年中,由于各级政府对蚕桑生产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大蚕区干部、蚕农的艰苦奋斗,在...  相似文献   

3.
杨发祥 《北方蚕业》2008,29(3):53-53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传统的栽桑模式投资大、见效慢。在茧丝绸市场行情极不稳定的形势下,推广杂交桑栽培是快速发展蚕桑、抢抓市场机遇、致富农民的有效途径。杂交桑栽培具有成本低、收效快的优势。选用杂交桑栽培发展蚕桑能适应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有较强的适应性。2000年春南京从广东购进了一代杂交桑种沙二×伦109在高淳县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1年春季高淳县、江宁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当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亩,占全区总桑园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今冬明春全区将扩种新桑园一万亩,其中杂交桑面积占36.2%以上。杂交桑的推广面积这么大,它的品种特征特性怎样?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又怎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215;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215;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215;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河 《北方蚕业》2006,27(2):62
由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陕西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优质高产蚕桑生产配套技术推广”日前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该项目从1998年开始,历时7年,主要推广了陕桑305丰产栽培与规范建园技术、低产桑圊的改造、陕桑305快繁技术,开展和进行了小蚕共育技术的强化和再推广、多丝量品种的经济饲养及防病技术推广、优质蚕茧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塑料大棚养蚕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杂交桑品种的育成和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成为广东、广西蚕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桑品种,为近年来广西蚕桑业的迅猛崛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杂交桑引进到浙江栽培的近20年来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笔者以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杂交桑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许多蚕农以及部分蚕桑技术人员对杂交桑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雷扶生 《广西蚕业》2004,41(12):38-40
回顾我站40年来在桑树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广西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研究推广应用杂交实生桑优良组合(简称杂交桑)及其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改变过去广西以种植钦州荆桑地方品种为主的低产桑园的落后面貌,使广西桑园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的提高,进而促进广西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在八十年代里,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了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商,占全区象园总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去  相似文献   

11.
阜南县公桥乡蚕桑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阜南县属沿淮贫困县,适宜蚕桑生产,1990~1997年,我们在该县实施科技扶贫,先后到苗集区和公桥乡,在当地各级党和政府支持下,引进、研制并推广适合沿淮地区蚕桑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公桥乡蚕桑生产从无到有,开发桑园534公顷,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桑茧丝综合开发,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建成桑茧丝综合开发基地.蚕桑生产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997年全乡财政收入从1992年的30万元增加到560万元,增长17.6倍,在全县名列前茅,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2.
杂交桑无干密植栽培条桑收获养蚕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松  薛新民 《江苏蚕业》2001,23(1):25-26
为迅速恢复蚕桑生产,创地方特色经济,我镇蚕桑站于1998年在市蚕桑中心的支持下,引种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繁育的“丰驰杂交桑”,在三元村试种213亩,当年育苗,当年成园,亩平均养秋蚕1张,产茧33kg。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全镇已播种1500亩左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找到了一条省工、省本快速高效养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大有可为的桑树栽培新模式──广东杂交桑无干密植条桑收获江苏兴化市多管局曹庆林多年来,江浙地区的蚕桑生产一直以湖桑为主栽品系。一般要经过播种、嫁接培苗,定植后三年才可成林。此法一次性投资(苗木)大,到达投产(丰产)期时间长。自去年以来,由于蚕茧行情...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七十年代曾推广天然形成的三倍体桑“伦教40号”,栽植面积达全省桑地的23%左右,一般增产20%以上,对提高蚕桑生产有显著成效。但由于需用无性繁殖,成活不稳定,速度慢,成本高,与我省密植栽培,用苗数量不大相适应,因此人工培育桑三倍体杂交组合(简称三倍体杂交桑),用种子繁殖,以适应生产需要,是急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自1986—1987年人工育成广东桑四倍体材料后,为开展人工培育桑三倍体杂交  相似文献   

15.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优劣影响整个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蚕桑生产主产区,如何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新桑品种尤为重要。2002年笔就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的丰产性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杂交桑草本化栽培在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业发生了区域性的转移,出现南桑北移的局面。然而我市地处江苏东南,处在苏南经济发达圈之中,在面对周边县市蚕桑业纷纷日渐萎缩、衰退的状况下,我市蚕桑生产始终能坚守阵地,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农业生产体系中仍占有重要一席地位,这与我们发展规模生产是分不开的。通过对近几年生产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家庭传统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生产,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我市在2002年开始引进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技术,利用其耐剪伐特性实施全年条桑收获,为发展蚕桑规模化生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基础与条件。现结合我市浏河镇一位典型大户的生产情况,探讨杂交桑草本化栽培在规模化生产与经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民  钱贤明 《江苏蚕业》1998,20(3):57-59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直接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逐渐老龄化,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培桑方法,不但十分费力,而且工本也高直接影响蚕农培桑的积极性,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能使蚕农从传统的培桑技术中解脱出来,实现省力省工省本,提高蚕桑生产的竞争力,以巩固蚕桑老区的蚕桑生产.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开展对桑园覆盖免耕省力化培桑的研究,并采取边研究边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市于1997、1998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栽植,受到了蚕农的欢迎。但在部分业务干部及蚕农中仍存在对杂交桑叶质饲喂家蚕在养蚕成绩方面的疑虑。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们于1998年春蚕期进行了广东杂交桑沙二×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点与时间 地点:宜兴市新芳镇庆圩村蚕农张德芳家 时间:1998年5月6日至6月10日。1.2试验设区 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南充地区茧丝绸公司蚕桑生产技术指导站和武胜县蚕桑局共同主持研究的“利用‘插桑’硬技露地扦插代替桑籽育苗技术”于1987年12月18~19日通过鉴定。这项技术已在四川省的南充、绵阳、涪陵、重庆、内江、自贡、遂宁、乐山、德阳等9个地市的23个县大面积生产上繁殖推广达480多万株。1988年全省将以20~25倍的速度扩大推广面。  相似文献   

20.
广东杂交桑的收获方式与产叶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杂交桑的收获方式与产叶量的关系江西省婺源县蚕桑办叶汉生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农技站王良忠桑树的收获方式与桑品种、气候环境和养蚕次数都有密切关系,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在江浙地区湖桑采取春养蚕—夏伐条—秋采叶—冬修剪的收获方式收获桑叶;在广东地区广东杂交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