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种种植密度、4种施肥量,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施肥量对马铃薯单株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以667m2施基肥尿素20.67kg、二铵17.36kg、硫酸钾30.62kg、追尿素9.95kg时,植株长势最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均以该处理效应最佳;在该施肥量水平下,每667m2种植密度为5000株时产量最高,达3526.1kg,而每667m2种植密度为4000株时形成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4.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微型薯生产原种的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克新1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共设计了5个处理,行距为机械化播种行距90 cm,株距分别为15,12,10,9和7 cm。结果表明,试验所设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播种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 228 kg/667m2;考虑投入产出比最佳密度为6000~7000株/667m2,群体生长较合理,建议在乌兰察布地区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施有机肥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及二次结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马铃薯‘早大白’为供试品种,在防虫温室内进行了有机肥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二次结薯影响的试验,旨在探索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试管苗利用率的途径。试管苗移栽70 d后收获微型薯并尽量保护好根系,继续使其结薯,进行多次收获。结果表明:多次收获微型薯的产量远高于一次性收获的微型薯产量,因此二次结薯可大大提高试管苗的生产效率。全部追施处理二次结薯单株结薯2.3粒,而基施有机肥33 kg/667 m2条件下单株结薯3.8粒,因此基施有机肥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云蔗03-194为参试品种,在1月份下种,开展不同下种量及下种方式1新1宿田间试验。新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下种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以5000芽/667m2、6000芽/667m2处理蔗茎产量最高;7000芽/667m2、8000芽/667m2处理茎径偏细,蔗茎产量较5000~6000芽/667m2处理略减;3000芽/667m2、4000芽/667m2处理有效茎偏少、株高略矮,蔗茎产量较5000~8000芽/667m2低;甘蔗品质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不同下种方式间,横(斜)排下种较常规下种蔗茎产量增563kg/667m2、增6.61%,甘蔗含糖分提高0.17个百分点。宿根试验不同下种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以7000芽/667m2蔗茎产量最高,对甘蔗品质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不同下种方式处理间,横(斜)排下种与常规下种蔗茎产量相当,甘蔗含糖分提高0.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正>恩施自治州推广应用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技术,对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栽培技术,我们在海拔1500m建始县龙坪乡连续两年进行了育芽带薯移栽覆盖地膜、育芽带薯移栽和直插等几种栽培方法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追施不同肥料对马铃薯品种抗疫白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追施对马铃薯品种抗疫白产量的影响,设计4个处理,每667 m2施①基肥:二铵16 kg+尿素15 kg+硫酸钾15 kg(对照);②基肥:二铵16 kg+尿素8.6 kg+硫酸钾15 kg,追肥:尿素6.4 kg(追氮区);③基肥:二铵16kg+尿素15kg+硫酸钾7.5kg,追肥:硫酸钾7.5kg(追钾区);④基肥:二铵16kg+尿素8.6kg+硫酸钾7.5 kg,追肥:尿素6.4 kg+硫酸钾7.5 kg(追氮、钾区)。结果表明,追施钾肥的产量最高,其次是追施氮肥和钾肥,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排在第三位的是追施氮肥,不追肥的产量最低,但追施氮肥和钾肥的商品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7,(5):290-295
以中晚熟鲜食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氮钾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以便为该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合特性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表现不同,氮处理对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极显著;钾处理对SPAD值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显著;密度处理仅对SPAD值影响显著。综合来看,SPAD值在施氮量为10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最大;气孔导度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12.5 kg/667m2、密度为3 400株/667m2时最大。三个因素条件中,钾素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在施氮量5 kg/667m2、施钾量12.5 kg/667m2、种植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3 150 kg/667m2;在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7.5 kg/667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商品薯率最大,为71.29%。  相似文献   

8.
鄂马铃薯10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文胜11号’作母本、以‘Dorita518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2004。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商品薯率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抗病毒病。块茎黄皮淡黄肉,品质优,属鲜食和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使用脱毒种薯,采用育芽带薯移栽,每667 m2单作种植4 000~4 500株、套作2 400~3 000株。该品种适于在海拔700 m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华  高凤菊 《杂粮作物》2009,29(6):407-409
为了探索夏玉米在德州地区的最优栽培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时夏玉米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产量达629.58kg/667m2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措施是:追施氮肥30.4kg/667m2,种植密度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