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蛙腐皮病的血液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对牛蛙腐皮病的血液、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与正常牛蛙进行对比,揭示牛蛙腐皮病的血液、组织病理变化,了解其发病机理,为牛蛙腐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5)
腐植酸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结构复杂功能活跃的混合物,以腐植酸为核心物质的腐植酸钠以及生物腐植酸,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生产上,同时其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而多样的应用。文章对腐植酸类物质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腐植酸类物质在畜牧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虽然腐植酸类物质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但是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拥有复杂结构的功能性混合物,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 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 营养性腐皮病  相似文献   

4.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7,22(2):27-27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营养性腐皮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发病率可…  相似文献   

5.
尼罗罗非鱼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肇赣  徐伯亥 《水产学报》1985,9(3):217-221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I.)  相似文献   

6.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时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诊治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直至死亡。营养性玛次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以成蛙见多。发病率高、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7.
<正>山羊嗜皮菌病是一种皮肤病,亦称链丝菌病、嗜皮菌病、结毛病、腐毛病,是一种霉菌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带有渗出性的增生性皮炎,浅表上皮坏死并有痂块形成。绵羊和山羊均可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肉类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饮食中,其中牛羊肉作为一种低热量的健康肉类更加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牛羊的养殖,而在牛羊的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牛羊腐蹄症就是多发于牛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牛羊肉的质量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此系统阐述了牛羊腐蹄症的产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有效地防治措施,为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为牛羊腐蹄症的治疗提供更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传东 《科学养鱼》1997,(12):22-22
九月底十月初,淡水白鲳鱼种由培育池转入越冬池,而后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多数单位由于受热源及增氧设施的限制,越冬池水温不高,这就为腐皮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腐皮病是越冬期间严重危害淡水白鲳鱼种的一种细菌性鱼病,它发病突然,来势凶猛,易复发,危害极大,常常造成大批死亡。我们从1992年开始进行淡水白鲳保种越冬,在最初几年由于经验不足,年年发生腐皮病,造成重大损失。如1992年11月23日,我县罗非鱼保种站保种的250多公斤白鲳鱼种,发生腐皮病,三天时间全部死亡;1993年11月20日,沂南温泉2号池发生腐皮病,死亡6千多尾…  相似文献   

10.
乌龟烂趾病是腐皮病的一种表现,为腐皮病发展到后期产生的爪脱落症状。爪脱落从前肢开始,严重时后肢也会出现爪脱落。遇此情况,有些养龟者认为没救,起放生的念头,有些养龟居民害怕此病病原对人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腐皮病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病理,认为腐皮病的病原是气单胞菌属的两个种(或亚种),并通过具有病例阐述了腐皮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牛蛙腐皮病致病菌入侵门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口服、皮下注射、损伤浸泡、非损伤浸泡四种途径,将牛蛙腐皮病致病菌实验感染牛蛙,根据接种后15天期间牛蛙的临床表现、病变及死亡率证明牛蛙腐皮病致病菌是经伤口感染,表现为创伤感染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刺参养殖最主要的疾病,导致刺参大批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QQQ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纯化的V.splendidus 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177bp的DNA片断,并对此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对V.splendidus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0.5pg,并且对灿烂弧菌的DNA呈现特异性,而与其他细菌V.Fluvialis、V.Anguillarum、V.Alginolyticus、Aeromonas hydrophila、V.Harveyi、V.Parahaemolyticus、V.Vulnificus的DNA均无交叉反应.应用PCR技术对人工感染的以及取自青岛、烟台和威海的腐皮综合征发病海参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成功用于快速检测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原灿烂弧菌.在国内,该方法应用于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检测尚属首次,它将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及防治提供又一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养鳝常见病及其防治天然水域的黄鳝.一般无疾病发生但人工养殖黄鳝,由于其密度大,水质条件较差,加上转池、分池操作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鳝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养殖中常发失以下几种疾病:1.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国形或...  相似文献   

15.
李振 《科学养鱼》2005,(10):66-67
腐植酸是一类成分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外观呈黑色或棕色,保水性、吸附性强,并能与许多化合物形成络合物。按其对不同溶剂的溶解性分成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土壤、湿地和泥炭等有机矿物中,含量可达30%~70%,主要功能是促生长,防病治病,是一种可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一、腐植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1.可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动物生长腐植酸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和肌醇、多糖等天然活性成分,可直接参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动物腺体分泌,活化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水…  相似文献   

16.
细鳞斜颌鲴是鲴的一种,尾鳍桔黄色,臀鳍淡黄色,其它各鳍浅黄色,俗称“沙姑子”。它属刮食性鱼类,主食固着藻类、植物碎屑、大型浮游动物及腐渣腐泥,能净化水质,减少污染,亦称“生态鱼”、“环保鱼”。  相似文献   

17.
生物防治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该方法在藻类病害防控方面尚未有相关的报道。腐霉(Pythium sp.)是引起紫菜(Neopyropia)赤腐病(red rot disease)的主要病原,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和鉴定对紫菜腐霉有拮抗能力的细菌。从养殖藻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鉴定了385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9株对腐霉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含毒介质法筛选到3株胞外产物对腐霉具有抑制活性的细菌(P3、P6和P19)。3株拮抗菌对8株腐霉均有拮抗活性,对腐霉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09%~97.95% (P3)、26.81%~78.04% (P6)、10.47%~41.91% (P19)。通过16S rRNA鉴定和多位点序列进化分析(16S rRNA-dnaA-dnaN-recA),将P3和P6鉴定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P19鉴定为解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eptidolytica)。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拮抗菌为下一步建立紫菜赤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腐皮病美国青蛙的体表以及心,肝,肺,肾中分离出27株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等试验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再挑出具代表性的三株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美国青蛙腐皮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其次为布兰汉氏菌。该病的发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避免蛙体受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温室甲鱼腐皮、穿孔病的发生,减少危害程度,我们在近年来对该病防控技术和无公害药物开展研究,研制开发出的纯中药制剂一“鳖病宁”对甲鱼腐皮、穿孔等皮肤病显示出了良好的防控效果,现将相关试验情况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20.
冷藏大黄鱼SSO希瓦氏菌致腐能力差异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特定腐败菌(SSO)希瓦氏菌(Shewanella)致腐能力的差异机制,采用生化和16S rDNA鉴定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的产H2S菌,在灭菌鱼汁和无菌鱼块筛选4株致腐差异的希瓦氏菌,扩增氧化三甲胺(TMAO)还原酶基因及分析其表达量,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22株产H2S菌均为希瓦氏菌属,其中 S.baltica占54.5%,为S. putrefaciens占40.9%,S. hafniensis占4.5%。希瓦氏菌在灭菌鱼汁中致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 balticaXH2和XH8的缺点评分和TVB-N最高,S. putrefaciensXH14和XH17菌最低。接种无菌鱼块的4株希瓦氏菌中XH2的样品在72h出现腐败气味,48h细菌高于107cfu/g,产生较高的TMA、TVB-N、尸胺和腐胺和,XH8菌次之,XH14和XH17菌最慢。四株希瓦氏菌都扩增出2490bp的torA基因,且torA基因的表达量与致腐能力密切相关,S.balticaXH2最高。预测的TorA蛋白中S.balticaXH2的分子量和不稳定指数最大,理论等电点和总平均疏水性最小。可见,S. baltica XH2为冷藏大黄鱼的SSO,其强致腐能力与torA基因高表达量和TorA蛋白理化性质有关。研究为阐明希瓦氏菌致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