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鱼类越冬池为什么要及时扫雪?答:在自然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于养鱼水体而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鱼类越冬期间,由于冰面的封隔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机械增氧,冰下水体依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氧气补充的唯一来源。因此,在鱼类越冬期间,及时地对覆盖在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对保证冰面  相似文献   

2.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放出氧气,是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向越冬池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kg/亩~1.0kg/亩,提高水体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冰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越冬后期水体的溶解氧含量。2.注水补氧 …  相似文献   

4.
杨玉凤 《内陆水产》2003,28(12):33-3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0.067公顷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注水补氧越冬期间,鱼塘内发生缺水和缺氧…  相似文献   

5.
倪立珠 《水产养殖》2012,33(3):51-52
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洪泽县当地鱼种越冬的经验,对提高鱼种越冬作一简述,以供参考。1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1.1越冬水体严重缺氧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池塘缺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冰下增氧是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好或措施不当,会造成全池鱼类缺氧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韩素芹 《齐鲁渔业》2002,19(12):30-30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冬季鱼池要及时补充氧分。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 一、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氧量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亩可以各施0.5~1kg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  相似文献   

8.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1):31-31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冬季鱼池要及时补充溶氧。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含氧量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667米2可以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  相似文献   

9.
<正>北方地区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养殖鱼类的越冬期也逐渐延长。尤其是黑龙江省,大部分是静水池塘,封冰期从11月初开始至翌年4月末,冰厚最高可达120厘米。长达半年之久的全封闭环境对越冬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冰下水体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普遍原因。近些年利用光照透过冰层使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的生物增氧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地区寒冬期较长,冰层厚度达1米左右越冬鱼类将近有半年时间在冰下生活,由于冰下水体与大气长期隔绝使水体中需要的氧气不能从大气中得到补充。虽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补水中的溶氧,但其受气候、环境等情况的影响,使增氧速率较慢,且不能完全补偿由于池底层污泥过厚或冰面积雪过多  相似文献   

11.
看水越冬及其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吉林地区数十个鱼类越冬池的实测数据 ,从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与水体溶氧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如下规律 :1 水体透明度与浮游植物量负相关 ,与浮游动物量正相关。透明度 <5 0cm者 ,浮游植物丰富而极少浮游动物 ,一般氧气充足 ;透明度 >80cm者 ,多滤食性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少 ,一般溶氧量较低。越冬池透明度以 5 0~ 70cm为宜。 2 根据水体透明度可了解越冬池营养盐的丰欠 ,在越冬中、后期“肥水 (浮游植物多 )易缺肥而瘦水 (浮游动物多 )不易缺肥”。 3 目测冰下水体中鱼类的活动状况和兼测水温变化 ,可为池鱼越冬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冬季恶劣的天气,导致了辽源地区现有的鱼类越冬池塘、泡塘、水库、大水面等养殖水体冰封较差,“乌冰”现象严重。乌冰严重影响阳光透过冰层进入水中,从而大大降低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生物增氧的能力降到最低。水中溶解氧出现严重不足现象,会致使越冬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3.
郑亚平 《内陆水产》2004,29(1):34-34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不但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1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一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14.
一、越冬大量发病、死鱼原因分析鱼种或商品鱼待价存塘越冬,由于管理措施不当等诸多不利因素,有一些地区出现越冬鱼类大量发病、甚至死鱼现象。其原因不一,大致可归纳如下:1鱼体体质差。鱼类在越冬过程中,体质消耗很大。瘦弱的鱼体内积蓄的营养不足,难以维持整个越冬期间需要,到越冬后期,鱼类就会因体质消耗殆尽而死亡。另外,体质差的鱼抵抗疾病和不良环境的能力差,染病机会增加。2缺氧。越冬水体缺氧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水体清瘦、缺肥,池中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水底淤泥太厚,水…  相似文献   

15.
郑亚平 《科学养鱼》2003,(12):46-46
一、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这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2.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主要依靠积存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规格较小的鱼种,因体内脂肪积存量也较少,经过一个冬季的能量消耗,到次年春天,鱼的体质严重下降,易引起死…  相似文献   

16.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含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越冬中期和后期,由于前期一般  相似文献   

17.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18.
<正> 浮游植物是水体光合作用的主要生产者,它所产生的氧是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但是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会使水体的透明度下降,反而加剧水下的耗氧过程,所以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水体的状况,控制水体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期严重缺氧是造成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越冬前清塘、消毒时,使用过量的生石灰和漂白粉,杀死池水中的浮游植物,使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又由于结冰后透明度差,因此光合作用产氧量低于消耗量,造成缺氧。...  相似文献   

20.
汪为均 《内陆水产》2003,28(2):33-33
鱼种能够安全越冬,不仅使当年的生产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来年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有必要了解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种能够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1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这是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有:池水清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越冬池水底淤泥过多,有机物大量分解消耗氧气;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土壤保水力差,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大,造成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鱼种规格小(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消耗,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