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具又称茶器具、茶器,指在泡茶、饮茶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也可泛指完成泡饮全过程所需设备、器具及茶室用品等,前者在茶文化中又被称为主茶具,后者被称为茶道具。  相似文献   

2.
"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概念,<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之礼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也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茶礼是茶叶冲泡技术与艺术中所体现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是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是茶人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缮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指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结合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茶史茶事、茶俗茶礼、茶具茶制品、茶书茶画等一系列的元素,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娱乐和获得知识与体验人生价值等目的,而展开的各种旅游活动(1).  相似文献   

4.
陈龙 《农业考古》2001,(4):94-95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如壁龛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烧水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  相似文献   

5.
9月24日,今年第19号台风影响后转晴,在临安县政协礼堂举办的92’天目金秋交易会茶礼表演场上,来自临安城乡的三百多位观众,观赏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临国乡政府邀请浙农大茶礼表演队表演的茶礼表演。浙农大茶礼表演队,由徐波先生作解说词,身着鹅黄色花纹祺袍的朱晓玲、刘晓辉两位小姐,在古典轻音乐《鱼舟唱晚》的伴奏下缓缓出场。她们手托茶盘,茶盘里盛放着临目乡出产的东坑名茶、天目青顶和茉莉花茶等三种茶样。表演则就三种茶叶的不同冲泡茶具,不同品尝风  相似文献   

6.
吉州窑茶具器形与装饰,适应唐人煮茶、宋人斗茶、元人泡茶的不同饮茶方式,伴随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世人审美观念的变迁,与世共移,与时俱新,体现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展示茶具工艺在不同时代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乾隆八旬万寿庆典是清代鼎盛时期所举办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宫廷庆祝活动,展现了宫廷茶文化最为繁荣的景象,可惜清代官方的档案对其时茶文化的状况记载甚是不足。当时众多藩属国派遣使团前来朝贺,其中“朝鲜使行录”文献中的徐浩修《燕行纪》,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清代宫廷中有关茶文化的所见所闻。笔者以该文献为主要研究资料,辅以中国方面的相关资料,分析了乾隆八旬万寿盛典期间的茶事活动及其效用,如重华宫茶宴联句、君臣茶礼、乾隆茶叶及茶具赏赐以及接待用茶等;然后截取《燕行纪》32处与茶叶相关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根据其中出现的茶叶种类和茶具类型,深入探讨和了解当时的茶文化。概言之,在11天宴会中,茶事出现的茶叶和茶具分为:骆茶(即乳茶)、清茶、普洱茶、香茶、茶膏;茶罐(即茶壶)、金盖白玉盖碗、琥珀茶盘、象牙茶盘等。  相似文献   

8.
聂威 《农业考古》2023,(2):5-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养生的文化内涵阐释主要包括养身、养神与养德,其中儒家侧重养德、道家与佛家侧重精神的修养、道教侧重身体的保养。在以茶养生的视角中,养身是基础功效,对精神的修养可作为养身的延伸;养心是养成心境,具有悠闲、素雅、淡然等可客观化、具体化的因素;养德是在闲、雅、乐的心境中,养成“俭德”,乐以“精行”。茶德之内向深化,是合于“道”的茶道哲学;茶德之外向显化,是仁爱之举与爱敬之礼。以茶养生的文化能够融儒释道养生观之所长,合知与行为一,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健康理念的追求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董灏 《农业考古》2023,(2):82-88
茶是宋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物,产生了大量的赠茶诗。黄庭坚的茶礼馈赠和诗歌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地方为官,尚未重视茶的礼物功能;中期京中任职,与同僚频繁茶、诗互酬,是赠茶诗创作的繁荣期;后期贬谪各地,赠茶诗减少。茶作为礼物,在黄庭坚的生活中发挥了构建社交网络、提供诗歌较量契机、规劝朋友的作用。黄庭坚的赠茶诗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君王处于顶端,上下有序,并且茶作为礼物,主要在持有相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内流动。  相似文献   

10.
"三鹤"六堡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需走向更广阔市场和区域。基于4P营销理论的视角,分析"三鹤"六堡茶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并提出完善"三鹤"六堡茶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为"三鹤"六堡茶的营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茶道 ,是茶文化之内核。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 ,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 ,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 ;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 ,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 ,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对“道”的诠释 ,大别有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陶瓷与茶这两种文化都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由这两种文化衍生的产物便是陶瓷茶具。在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它推动了陶瓷茶具的发展,使唐代陶瓷茶具的造型、釉色、装饰等审美都形成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胡付照 《农业考古》2012,(2):191-195
紫砂壶的诞生,是为茶而生。从北宋初创之大壶煮水、盛水之用,发展到明清时案头泡茶瀹茶之小壶,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中华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与儒释道密不可分,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一份子,其文化内涵丰厚,与佛教缘分甚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末期,茶叶已成为商品,并已讲究茶具和泡茶技艺。到了唐代,饮茶已成风气,茶叶生产发达,茶税也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茶叶种植技术、制茶工艺以及泡茶技艺和茶具待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陆羽《茶经》。我国饮茶风气在唐代以前就传入朝鲜和日本,相继形成了“茶礼”和“茶道”,至今仍盛行不衰。17世纪前后,茶叶又传入欧洲各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重新解读家礼撰作的历史脉络,有助于从理论上为传统家礼、家教正名,正确认识其现实意义。上古和中古时期的家礼撰作是贵族社会的产物,是“礼不下庶人”的结果,对于门阀制度和士族文化起到维护作用。宋代之所以出现家礼撰作的高潮,不能仅仅用唐宋社会变革、文化的阶层异动来加以解释,而与宋代士人的文化抱负有关,是他们救治世风、淑世惩弊的结果。传统家礼、家训中蕴含有诸多超越时空的优秀价值理念,与现代化事业并不矛盾。应当继承历代士人“教训正俗”的传统做法,传承和重建富于中国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家礼、家训和家教,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 ,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 ,如壁龛用的茶道具 (挂轴、花瓶、香盒 ) ;烧水用的茶道具 (风炉、地炉、茶釜 ) ;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 ;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坛、茶碗、茶勺、茶刷、水注、水勺、茶巾等。其中 ,点茶所用的浓茶小罐 ,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唐物茶入”的东西。与“唐物天目”一样 ,日本茶道界一直把“唐物茶入”视为稀世奇珍、一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财产与权力的象征”(1) 。据说五百年前的日本战国…  相似文献   

17.
1996年 6月 ,作者第二次到美国参加国际农药学术会议 ,得到美国化学学会的资助 ,在美停留半年 ,主要收集昆虫、植病及农药资料 ,对我国流失在国外的古农书及外国人对中国古农书的研究资料也略有收集。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看到《茶史茶典》( 1) 中有春田永年著《茶经中卷茶具图解》 ,就复印了下来 ,现介绍如下 :春田永年是日本大典禅师 ,对中国茶文化造诣很深 ,在日本安永三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公元 1 774年 ) ,他刊行过《茶经详说》。《茶经中卷茶具图解》未刊行 ,脱稿时间不详 ,有上下两卷 ,各有序言 ,《茶史茶典》仅收录了该书的茶具图…  相似文献   

18.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曹雪芹展现了全方位的中国茶文化,也借茶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入而带入的。因迁入台湾的移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因此,他们的饮茶习惯和闽南人一样,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冲泡的方法。泡饮功夫茶除了讲究用水(泉水)及茶(乌龙茶)之外,还需要一套雅致、小巧的专门茶具。台湾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饮茶习俗。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对台湾同胞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极大且持久。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茶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这是因为饮茶到了唐代才风行全国,饮茶方式已经定型。它与饮酒有很大区别,酒器已不能满足煮茶技艺的需要,必然要产生一整套独立使用的茶具。陆羽《茶经》的诞生就是中国茶具走向成熟的标志。《茶经.四之器》完整地记述了唐代煮茶技艺所需要的一整套茶具,对以后茶具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生产在唐代也高度发展,出现了几大名窑,纷纷生产茶具,如陆羽《茶经》中提到的越窑、邢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等。唐代饮茶用碗,故各地名窑都生产很多茶碗,有的还书写与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