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所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在保持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个农民和农户,并通过相应政策的调整和配套措施的落实,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农  相似文献   

2.
李隽涛 《北京农业》2016,(4):185-186
新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配给农户,使农民能够切实得到林业经营的权利。但在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权利纠纷,而目前我国林权纠纷管理部门在处理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管理部门如同虚设。基于此,分析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3.
贵州锦屏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有关林权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锦屏县是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改革一开始,产权不明引起权属纠纷、农民改革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人员和资金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率。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锦屏县在保证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把集体林地分给农民自主经营,通过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进行配套政策改革等方式加大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实现“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德江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产权明晰,农民依法取得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针对农户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林权主体增多、经营地块分散、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管理机制不建全、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供配套改革参考,以建立起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所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在保持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个农民和农户,并通过相应政策的调整和配套措  相似文献   

6.
作为今年农村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我国将探索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在依法保护集体林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林地经营权,建立林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相关制度。据了解,这项工作将在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开展,除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8.
<正>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内在积极性。从宜阳县目前现状看,并且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集体林权制度管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以确保农民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能依法实现自主经营、自由处置、自得其利,为农民经营林业提供制度性保障。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有关负责人对此做出详解。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陕西省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改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突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林权的确定和流转,通过确定林权明晰产权,通过林权流转盘活资产,使森林资源在林业资产增长过程中得到增加和优化,林农得到增收。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可以通过均股、均利等其他方式落实产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隆昌县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及重塑经营主体、培育规范林地流转市场体系,探索新型的科学管理和经营发展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彭宇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19-220,222
通过对湖南省林权改革试点乡镇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林地经营面积及调整情况、承包地签约及缴款情况、农户对林地所有权归属的认识等3个方面了解农户林地经营基本情况,从农户对林地所有权、承包期、经营权等3个方面探寻林区农户对林权改革的诉求,提出了深化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产权明晰,农民依法取得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如何在新时期实现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深化巩固林改所取得的成绩。就森林资源管理、科技服务管理改革等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通地区林下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本文就大通地区林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林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法前瞻     
国家将把林地物权还给农民 近日,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林改”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丰富和完善,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周威 《北京农业》2011,(12):155-156
我国在大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构建和完善林地管理制度,解决在改革集体林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林地流转、林农失山、林农纠纷、林权集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坚持三个效益并重,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破解制约集体林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难题,解决集体森林和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处理好与林权制度稳定的关系、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流转活跃,林地经营模式多样化。该研究对浙江省江山市林改后林地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公司化、合作社、村集体、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户分散经营6种林地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规划设计、深度开发林地、联合投资、技术合作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仙居县集体林地所有权管理改革工作的实践,在2年多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就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内业整理、地形图电脑录入、地块面积求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林权管理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林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