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警惕马铃薯晚疫病A2交配型传入和蔓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进 《植物检疫》1999,13(1):41-43
对于19世纪中叶晚疫病在爱尔兰引起当地居民作为主食的马铃薯绝产,造成100万人死于饥馑和疾病,164万人逃荒北美这一历史,大家一定很熟悉。从那时起,马铃薯是世界马铃薯生产上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替代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恩施自治州主要夏粮作物,种植面积占农田65%,总产占754%。80年代后期,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严重,常年发病近7万hm2。1992年推广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显著,对确保马铃薯丰产起了重要作用。但甲霜灵对疫霉菌作用位点单一,连年大面积单一多次使用后,病苗易?..  相似文献   

4.
裴强  冉红 《植物医生》1999,12(5):9-11
重庆市的万州移民开发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8万公顷。影响我区马铃薯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是马铃薯晚疫病危害,1997年发病面积6.87万公顷,全区因病害损失,折原粮达5千万kg。一、发生流行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区曾有大流行危害,后因加强化学防治和品种选育,常年虽有发生,但未造成流行。进入90年代后,由于品种抗性衰退,马铃薯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病害加重,病区扩大,导致了1997年全区病害再度大流行,其特点是发病早、流行快、范围广、危害重。1997年发病最早是开县,在海…  相似文献   

5.
从兴山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入手,介绍了近三年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对策,为更好地推动兴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障马铃薯品质和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是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近 1 0年 ,由于品种退化、抗性降低、病菌新小种的出现与迁移 ,引起该病再度流行。马铃薯生育早期危害造成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 ;中晚期危害造成田间大量烂薯。 1 997年平利县三乡一镇 2 4 0 0亩马铃薯在开花初期感染晚疫病 ,减产 -半以上。目前防治此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 ,但在秦巴中(海拔 80 0~ 1 40 0 m)、高 ( 1 40 0 m以上 )山区 ,一是阴雨多、湿度大 ,药剂防治难以奏效 ,二是山区贫穷落后 ,种植面积大 ,群众经济上较难承受。据我们多年观察研究 ,以调整控制农田生态系中晚疫病的发生发展与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变化特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相对湿度略增、平均风速略减、日照时数减少。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5%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减少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增加、平均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均是有利的因素。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及关键影响因素,根据2014—2018年贵州省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情况,分析了菌源基数、气候条件、抗性品种等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锦屏县马铃薯晚疫病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低海拔坝区发病较早、发病严重,高海拔山区晚疫病发生较晚.同时,菌源基数、气候条件及抗性品种均能影响晚疫病发生,低温、高湿,高菌源基数,感病品种有利于晚疫病发生.研究结果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重新暴发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特别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基因组遗传、转录和物理图谱的构建,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等。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生物学和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面作简要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CARAH模型预测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开始,崇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迅猛,2011年达到3453hm2。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探索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的方法,及时科学指导防治,我县引进了Davis气象站,将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应用CARAH模型(C.Ducattillon),对冬种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咸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咸宁市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发生较重,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2012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发生。1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菌丝形成和孢子囊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条件。依此建立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型可很好预测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潜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2 667hm2。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也迅速扩大,危害程度也逐年加剧,已成为制约潜江市马铃薯单产的瓶颈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药剂组合,有效控制和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选择5个组合药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药剂组合可有效预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效达75.3%~86.3%,且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可在今后马铃薯晚疫病预防和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监测,系统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仪的安装、维护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廷书 《湖北植保》2012,(4):46-47,49
本文根据武陵山区腹地建始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经验和多年防治实践,总结了武陵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现阶段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CARAH预警模型对四川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减量增效技术的指导效果,针对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兴佳2号和中薯2号,利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结果表明,中心病株主要在马铃薯晚疫病第3代侵染循环出现,其中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较春马铃薯晚疫病重,且流行速度快。据此,在马铃薯晚疫病第2代第1次侵染循环5分值时减量使用防治药剂,减量处理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一个常规用量减量33%的处理(即10%氟噻唑吡乙酮OD 225 mL/hm~2施用2次、间隔14 d)经济效益增幅最高。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发的重大毁灭性病害,长期在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暴发流行,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目前大田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仍主要依赖化学防控.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市场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产品发展趋势,对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控策略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田间调研结果,探讨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