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村建设即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提高乡村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目标。乡村景观设计是生态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态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开展生态村园林景观实践性研究,以期改善乡村生态景观质量,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为指导,分析田干村自然环境和乡村社会经济条件,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村建设方向,开展实施生态农林业、旅游产业建设,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进程,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把田干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廖君 《中国食用菌》2019,(5):I0037-I0037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互相推动的关系,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据,探索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措施,以侬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同研究》一书为例.本书作者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更深入分析了区域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关系,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来验证,在考查大量案例下精选案例深入分析了促进了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我国乡村领域发展的一项历史性飞跃,是对乡村振兴有效的规划部署,是对乡村旅游经济的肯定和政策的扶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面对乡村规划设计面临的难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比对相似规划实例,因地制宜,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乡村振兴政策建设的简单了解,阐述了乡土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协调等原则设计规划乡土的村落、农业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等景观,进一步分析探讨构建聚落格局、推动地域经济等具体设计,为我国乡村景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即培育生态文化、开展文明生产、倡导绿色消费、树立生态理念,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方面,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期实现天目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按照"建设美丽义乌、创造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展现地方特色,重视文化传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以实际行动助推美丽义乌建设。  相似文献   

8.
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树种,其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远高出鲜枣和猕猴桃许多倍,被广大食用者赞誉为天然的维生素宝库。沙棘具有很高营养药用、生态与经济价值。在经济防护林生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沙棘果栽培养护管理,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广大沙棘种植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实乃是乡村经济建设优异致富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字乡村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广泛应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着力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建成数据互联互通、服务共建共享、治理高效有力的智能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数字乡村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提出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19年国家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等后,擘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蓝图。同年12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了杭州等4个市、德清等11个县的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开启数字乡村建设行动[1]。2021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2],作为第一个省级纲领性文件,对指导全省各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瞿畅  朱桂才  蔡敏 《现代园艺》2023,(6):111-113+116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传统乡村墓地无法满足乡村资源利用率高和生态环境良好的要求,公众对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结合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建设意义,探究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规划设计策略,阐述村级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具体设计内容,以期在尊重村民的传统殡葬心理需求和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引导生态文明殡葬习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昔口村的实地调查,认真分析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自然、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总结昔口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创建昔口生态村建设规划思路,力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昔口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实现昔口村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  陈亮明 《中国园艺文摘》2013,(3):114-115,7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也相应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如今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突出景色的同时,维持河流的原生态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生态河道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河道建设存在的生态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原理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生态河道的景观设计做一定的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实证分析天目村公共环境设施组成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环境设施要素形态、色彩、功能等方面,设计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公共环境景观,改善乡村公共环境形象,加快天目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绿色家园,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村落景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该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将生态策略介入村落景观建设。选取蚂螂河村景观规划实证案例为研究样本,从村落的地形调整、水体治理、生态堤岸营建,栖息地恢复和村庄绿化5个方面出发,探讨运用生态策略实现蚂螂河村落景观提升的设计目标。由此为当前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实现村落环境的生态功能改善与景观美景度提升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临安市天目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培养和树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清洁、人居和谐”的生态文明新村。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营造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模式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的效益,是发展林下经济的较好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吴梓境  刘斯萌 《北方园艺》2019,(11):152-157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具有较强公共属性的生态建设工程,其项目收益更多考虑长远的生态、环境等社会收益,而非当期既得经济收益。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行动主体农户与政府对于该项工程的利益诉求不同,使得政府主要用行政补贴的手段以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根据农户与政府的博弈关系,补贴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在其数量与形式方面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具有因地制宜的适应性才能够使得补贴实现其功能。因此不应将退耕还林补贴制度统一化,建议改进现有的补贴方式,将补贴与监管惩罚机制相结合,建立“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8.
西乡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娟  孟全省 《北方园艺》2011,(20):201-204
以循环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省西乡县4种主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希望对西乡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蔬菜基地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增强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果。对生态蔬菜基地建设所采取的硬件设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进行了阐述,对长江流域的蔬菜基地建设、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