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北京地区蟋蟀草从5月开始发生,可以持续到10月底,6月、7月出土速率和出土率强于其它月份,9月后出土率显著下降;5~10月期间生长的蟋蟀草,其种子与植株的生物学产量比率为5~7的值占64%。脱离母株的蟋蟀草种子当月存在萌发力,半年后萌发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2.
李善林  韩烈保 《中国草地》2001,23(1):51-53,71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5℃,最高为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适宜温度是20-35℃;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80%。在5-50℃温度段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在20%-100%含水量段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水分为60%-100%条件下的25/35℃。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5℃,最高为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适宜温度是20~35℃;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80%。在5~50℃温度段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在20%~100%含水量段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水分为60%~100%条件下的25/35℃。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 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5.
3种牧草根际平脐蠕孢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甘肃环县沟壑草地牧草根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特异平脐蠕孢、高粱平脐蠕孢和麦根腐平脐蠕孢,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差异,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的温限为5~45℃,最适萌发温度为35℃,在45℃时萌发率仍高达85.1%;高粱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0℃,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麦根腐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5℃,最适温度15~25℃,在45℃时萌发率仅为2.3%;不同pH值时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均较后2种高,且前者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59~6.47,后两者pH值均为6.47;土壤液等4种营养液对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在4h后有促进作用,对高粱平脐蠕孢在最初2h有促进作用,而对麦根腐平脐蠕孢则有抑制作用;3种菌萌发均需要液态水,但对光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5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耐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5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吸水特性的研究表明,鹅观草、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扁穗冰草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良好,其中扁穗冰草种子吸水能力最强,无芒雀麦次之,披碱草与老芒麦相当,鹅观草最弱。吸水一回干处理种子的结果表明,经一定时间回干后种子萌发率下降,下降幅度为9%-29%,回干30d后种子萌发速度也有所下降,因此北方地区种植牧草应在早春播种。  相似文献   

7.
2.0%碳酸钠胁迫明显抑制星星草种子萌发,发芽率降低67.5%。萌发后幼根、芽 生长受抑。用10^-8,10^-5,10^-2ppm萘乙酸处理,使Na2CO3胁迫下的星星草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22.2%、43.0%、51.2%和87.0%。萘乙处理对萌发后幼根、幼芽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如皋市桑树冻害发生的特点及不同程度剪伐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如皋市今年的桑树冻害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遭受冻害桑树的枝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剪伐试验,根据桑树受害情况,剪去桑树枝条的1/3~2/3,可以促进桑芽萌发,特别是促进了桑芽萌发后新梢条的成长,新梢芽数提高了20.0%~29.6%,桑叶产量提高了8..4%~14.5%。  相似文献   

9.
对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划在4-9月的出土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三种杂草在同样水分条件,适宜温度及其他各环境因子相似条件下,萌发率秋天低于春天,春季草坪草与杂草间在出土时间上的差异同秋季草坪草与杂草出土时间上的差异比较,杂草在春季对草坪的侵染力强于秋季,因此,从减少杂草侵染和草坪易于管理的角度出发,草坪建植最好的秋季进行。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草旬40种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自然环境.设置24h无光照、12h5℃/12h25℃变温条件,通过人工气候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该地40种常见一年生植物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一年生植物萌发开始时间都比较早.萌发速率相对比较高,而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大。根据萌发率高低分为4种类型:高萌型(萌发率〉80%).中间型(55%~80%),次低萌型(30%~55%).低萌型(萌发率〈30%)。试验结果还表明高萌型的物种萌发比较整齐连续.萌发高峰期出现在第2~4天,萌发持续时间比较短,萌发速度比较快,萌发过程多表现为单峰曲线.即一次全部下注。中间型的种萌发不连续,萌发启动相对较晚,萌发过程多表现为多峰曲线。本试验中低萌型的种有17种.萌发更加不连续,萌发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萌发更加缓慢,其萌发对策更加趋向于多次下注。  相似文献   

11.
任宝仓  冯秀玲  杨成德 《草业科学》2014,31(7):1248-1253
对青稞(Hordeum vulgare)褐穗病菌(Cortic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稞褐穗病菌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 ℃,最适温度为20 ℃;在自由水中可以萌发,但在100%相对湿度中不萌发;pH为4.53~9.18时均可萌发,最适pH为5.59;48 h萌发率为76.5%;蔗糖、土壤浸渍液、青稞叶浸渍液和牛羊粪浸渍液4种营养液及光照处理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担孢子在温度15.5~21.0 ℃、相对湿度31%~71%下,最少能存活69 d。果糖培养基褐穗病菌菌丝生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山梨糖、淀粉和乳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硝酸铵和硫酸铵对褐穗病菌菌丝生长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谷氨酸、酪氨酸、尿素和碳酸氨对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麻点璃眼蜱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2000年3-9月份从甘肃省永靖县的绵羊、山羊体表采集蜱842只(雄虫453只,雌虫389只),经鉴定为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该种蜱对山羊的侵害大于绵羊,,一般寄生于羊后肢内侧,肛门周围和母亲外生殖器周围等无毛或毛稀少、毛毛短的部位。经实验室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二宿主蜱,饱和血雌虫产卵前的生殖滞育期平均39.5d,产卵期平均22.5d,卵孵化平均27d,幼虫从开始吸血到变为饱血若虫19.5d,饱和血若虫蜕皮约37d;成虫活动季节为3-10月份,5-6月份为高峰期,羊在高峰期的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复合化学处理提高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麦秸,大麦秸,黑麦秸和稻草经2.5%尿素+2.5%尿素+5.0%Ca(OH)2复合化学处理并压粒后,中性洗涤纤维(NDF)下降到67%-75%,平均下降6.5个百分点;粗蛋白从3.5%-5.6%提高到9.5%-11.4%,平均提高了一倍多;体外有机物消化率从38-45%提高到57-65%,平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接近或超过了东北羊草和玉米青贮的水平,复合化学处理还提高了秸秆在瘤胃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4.
牛卵形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长期在液氮或-80℃冷冻保存虫株-牛卵形巴贝斯虫(B.ovata)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了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液氮内保存2年之久的牛卵形巴贝斯虫809814号虫株,先经过BO-SCID小鼠体内大量增殖后,在完全埋头液和37℃,5%CO2,5%O2,90%N2培养箱内能够快速增殖,连续培养45天,继代9次,B.ovata在BO-RBC-SCID小鼠体内染虫率可达15%以上,体外培养最高染虫率为6.3%,染虫率5%以上红细胞可作诊断用抗原的制备材料或用液氮(或冷冻)继续保存。  相似文献   

15.
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不同营养、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条件进行了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用7种杀菌剂各3种浓度制成的含毒PDA平板培养基测定了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被病菌所利用,以甘露糖为最好。菌丝生长在24~28℃、PH6~7为最适。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和20%桑叶汁液、20~28℃、相对湿度100%及PH6~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散射光、黑暗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而紫外光有较强的杀伤作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稗草出土对温度,水分及土壤深度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林  倪汉文 《中国草地》1999,(4):45-47,51
1995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 ̄35℃、5 ̄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 ̄25℃和35 ̄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 ̄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 ̄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100%,0 ̄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家畜采食对植物种子萌发的作用,采用牛瘤胃液及其1∶1和1∶10稀释液处理刺儿菜(Crisium setosum)和刺疙瘩(Olgaea tangutica)2种菊科植物的种子,比较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加权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和第一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牛瘤胃液处理后,刺儿菜和刺疙瘩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经牛瘤胃液原液处理后,刺儿菜种子萌发率由对照组中的88.8%减小至65.0%;刺疙瘩种子对牛瘤胃液更为敏感,在原液处理中其萌发率仅为12.7%,较对照组降低了66.6%,而且1∶1和1∶10的稀释牛瘤胃液也能显著降低其萌发率.此外,牛瘤胃液还推迟了刺疙瘩种子的萌发时间,但对具备萌发能力的刺儿菜种子萌发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本区富家桥镇栗山铺村为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专业村.1993年4月至1993年6月18日,从本市畜禽良种场引进6月龄长大后备母猪495头,截止1993年10月23日产仔猪1088头,产后5-10日,648头仔猪突然发生仔猪黄痢病,发病率达59.6%.此病发生后,用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喀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一此病潜伏期很短,个别的产后6h内发病,长的5-10日龄,11日龄以上发病甚少.2临床症状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腥臭有乳凝块,粪便沾污肛门周围及后腿等处,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精神高度沉郁,吃奶减少或不食…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情况某场的5000套文维菌种鸡饲养于全垫料平养舍内,于39周龄时(此时正值10月上旬,气温下降,供暖没有开始),鸡群中有些鸡只突然出现咳嗽、流鼻液,以后数量逐渐增多,并出现呼吸音,呼吸困难和鸣叫沙哑。出现症状的前3天没有死亡,产蛋也提高了1%-2%,但部分蛋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开始出现死亡并持续增加,产蛋开始下降,蛋重普遍减轻,而畸形率无明显变化,死亡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5-20天左右。日死淘率多时可达0.5%,持续死亡15天左右开始逐渐减少,30天左右基本停止死亡,呼吸道症状也随之消…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索,对秸秆饲料微贮技术加以改进,秸秆微贮饲料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秸秆微贮料表层霉变从72.2%-99%降低到2.7%,表层微贮料牛的喜吃率从0提高到94.6%,腐烂率从13%-21.2%降低到0;开池后3天微贮料霉变率为93.6%-96.2%降低开池后5天的2.2%,开池后20天腐烂率由70.2%-76.9%降低到25天后的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