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继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之后的又一项新技术,镇赉县是从2008年的2亩地示范开始的,经过近五年的摸索,同时借鉴了旱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确定了我县的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宽窄行休闲轮作栽培模式。它实现了“宽变窄,窄变宽,同投入,变丰产”。通过监测显示,增产幅度达10%以上,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江苏省土壤结构特征扣全国一年一熟、部分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目趋成熟的现状,提出在我省开展保护性耕作,拟定了玉米——麦旱旱轮作、水稻——小麦水旱轮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盘锦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辽宁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由于长期以来重用轻养,造成盘锦市水稻种植土壤贫瘠加速,水稻品质下降.有必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介绍国内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盘锦市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内容及特点,论述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及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其核心是保持水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水土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农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863"农业节水项目试验基地甘南县,对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下的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显著提高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一直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保护性耕作作为抗旱节水的重要技术,正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在南方稻麦轮作区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四川省农机部门承担了科技部下达的“稻麦轮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启动了四川省针对稻、麦(油)轮作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南方水田稻、麦轮作区是一年水、旱各一季,秸秆还田量比北方高出1倍多,与北方相比,土壤含水量高,机械行走易下陷、阻力大,土壤压实的问题也更突出。由于这些差别,使南方水田稻、麦轮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复杂,难度更大。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初步开发了5种小麦、水稻少、免耕机具。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了教训,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但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种植模式复杂多样,配套机具研发难度较大,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起步较晚,在技术路线的研究和相应机具的开发上落后于北方地区。为了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进度,如皋市在水稻、小麦水旱轮作种植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少雨干旱、水资源短缺和传统的粗放型耕作模式成为制约昌图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介绍昌图县水资源严重短缺和风蚀日益严重的现状,论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作用,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一直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保护性耕作作为抗旱节水的重要技术,正在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