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吉林省通榆县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比试验资料,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灌溉水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下膜下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基本相同,灌浆期耗水量最高,成熟期最低;从产量角度看,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031.86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94.46m3/hm2;从灌溉水生产率角度,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990.32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47.07m3/hm2。  相似文献   

3.
在2个灌水水平下(I1:高水,I2:低水)以不同滴灌带间距(A1:1m,A2:0.5m)与覆膜方式(M1:全膜覆盖,M2:半膜覆盖)进行2a田间试验,结合作物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产投比筛选适宜的膜下滴灌模式,并利用产量水分敏感系数(ky)确定最优的膜下滴灌模式。结果表明:在低频灌溉模式下,部分覆膜处理的蒸腾(ET)高于全覆膜处理,而产量和WUE低于全覆膜处理。尽管滴灌带间距对ET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高水处理下,“一管单行”作物的产量与WUE高于“一管双行”。高频灌溉模式下,作物产量及WUE对灌溉量、覆膜方式、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呈现耦合性。低频灌溉条件下,ky对灌溉量及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均不显著,而部分覆盖处理WUE低,ky高,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敏感。高频灌溉条件下,覆膜方式、灌溉量以及滴灌带间距均对ky 产生影响。高频灌溉条件下,ky能对经WUE筛选出的膜下滴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优选。基于ky的结果,结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投比,建议在高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低水+一管双行”模式或“半膜高水+一管单行”模式,在低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高水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长春地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高光效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光效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不仅使玉米增产增收,还能缩短生育期及改善玉米各阶段的动态生长指标。同时,针对试验中的高产灌溉制度,结合作物动态生长模型优化了高光效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用以指导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在兵团阿拉尔灌溉试验分站内进行,在棉田内对比使用膜下滴灌与地埋式滴灌两种灌溉模式,通过对棉花整个生育时期内土壤各个层次的含水量和总盐含量进行连续的取样检测,分析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与盐分随时间变化趋势和垂直空间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地埋式滴灌土壤表层含水量低于膜下滴灌处理,表层以下特别是在作物根层附近土壤中含水量则高于膜下滴灌处理.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各层次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从苗期开始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在大部分时间里,地埋式滴灌处理的20~4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低,60~8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膜下滴灌处理的0~2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低,40~60 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祁宁莉 《湖南农机》2014,(3):134-135
福海县灌溉用水紧缺,在该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上进行膜下滴灌试验与应用推广势在必行。文章对该县典型项目区一年来玉米膜下滴灌灌溉进程进行了介绍,并对膜下滴灌与常规漫灌的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玉米膜下滴灌具有节资、增产、减少病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分析了春玉米在膜下滴灌、覆膜漫灌、喷灌及不灌(雨养)4种灌溉方式下的产量和灌溉用水差异,同时对各种灌水技术各项成本投入进行了详细核算。通过各项灌水技术投入产出对比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在考虑粮食单产水平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西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膜下滴灌、膜下暗灌、膜上灌溉及传统灌溉4种灌溉方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的叶面积和藤长均为最高;膜下暗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的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传统灌溉提高了0.35倍、0.76倍和1.25倍.除膜下滴灌外,同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其他灌溉方式对西瓜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从灌溉方法的效果来看华北地区设施西瓜栽培应优选膜下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对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论及技术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膜下滴灌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糖料蔗膜下滴灌的生长效应,为探索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试验设置盖膜+滴灌(A)、不盖膜+滴灌(B)、盖膜+不灌(C)、不盖膜+不灌(CK)4种处理水平,研究各处理对糖料蔗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发现:A处理在出苗率、株高、伸长速度、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产量等方面表现最好,B处理的有效茎数最多,C处理则在分蘖率、单茎重、纤维分等方面表现最好。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膜下滴灌对糖料蔗的生长效应最好,滴灌次之,对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