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672和2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2.
晚稻机割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在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稻的机械化收割面积越来越大.水稻机割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较明显的是由于机割大多遗留稻桩较高,同时稻草还田未经适当处理,给多种水稻病虫害创造了良好的传播和越冬条件.为弄清晚稻机割对水稻二化螟越冬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在诸暨市农科所和诸暨市牌头镇二地设点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通过研究单季晚稻不同稻桩高度对二化螟残留虫量的影响表明,稻桩高度与残留虫量呈正相关关系,稻桩越短残留虫量越少。本试验中以离地5 cm高度稻桩残留虫量最少,但考虑到离地5 cm高度与离地7 cm高度二化螟残留虫量差异未达到极显著,且大部分田间实标平整度不能保证离地5 cm收割安全,建议一般田块收割离地高度7~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晚稻机割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割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但也带来不良后果,由于机割大多遗留稻桩较高,稻草还田末经处理,给多种水稻病虫害创造了良好的传播和越冬条件.为摸清晚稻机割对水稻二化螟越冬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在诸暨市农科所和诸暨市牌头镇两地设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6.
2018年常德市周家店镇水稻二化螟为害严重,为了能更有效合理防治水稻二化螟,采用GB/T 15792-2009稻桩剥查法对该区域稻区的水稻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越冬前虫口密度最高达477 572头/667m~2,最低为243 121头/667m~2,平均388 250头/667m~2;越冬后虫口密度最高达252 793头/667m~2,最低为31 349头/667m~2,平均145 183头/667m~2。二化螟越冬后种群仍处在较高数量,且在越冬后调查期间已在田间发现二化螟成虫,需持续高度关注该区域二化螟的发生动态。为了降低水稻二化螟的越冬基数,应对稻茬进行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01,(11):24-24
<正> 二化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具有钻蛀危害的特性。除主要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棉花、荸荠、席草、稗草、李氏禾、芦苇等作物和杂草。因此其越冬寄主广泛而复杂;同时其末代幼虫由于秋后短日照、周光期现象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9.
10.
30%稻虫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气候影响、作物品种布局及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抗药性提高,二化螟发生严重危害.筛选高效药剂防治其危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站在水稻秧田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水稻从秧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我地每年发生3代,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甲胺磷作为防治二化螟的首选药剂,但甲胺磷的持效期短、毒性高、残毒期长,对水生动物和天敌的杀伤大,对人畜不安全,国家已禁止生产和使用。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且成本适中的最佳药剂,2003年夏,我们在城厢区灵川镇进行了20%,二嗪磷乳油、20%三唑磷乳油等7种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水稻1代二化螟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二化螟越冬幼虫在稻株内的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化螟越冬代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田块和不同受害程度稻株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农事操作技术措施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水稻植株上的分布数量表现为随着稻株离地面高度的升高而减少,且这种分布趋势与田间的二化螟幼虫密度无关;二化螟幼虫在不同受害程度的稻株上的分布均以5~10 cm的稻株部位最多。在翌年春季,在稻草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36.44%)高于在稻桩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27.11%),但是在稻桩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138.25)极显著高于在稻草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34.25)。"火烧+堆沤"(冬前在田间对稻草进行焚烧,翌年早春再进行堆沤)处理和旋耕处理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分别为71.17%和66.25%,显著高于单独焚烧稻草或单独堆沤处理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控制二化螟的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种药剂进行了控制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二化螟的防效存在差异,其高低次序为:三唑@乙酰EC>三唑磷EC>锐劲特胶悬剂>虫无影>敌杀净EC>螟虫克星EC>甲胺磷EC>杀虫双.其中三唑@乙酰、锐劲特与敌杀净、甲胺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唑@乙酰EC、锐劲特、三唑磷、虫无影、敌杀净EC等农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二化螟的防效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氟虫腈(锐劲特)是近年来宿松县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药剂。2008年以来控制效果明显下降。今后该县水稻二化螟的药剂防治要引用其它安全、高效药剂进行轮换或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 ,在辽南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从 1990年到 2 0 0 0年的调查结果来看 ,平均穴危害率 30 %以上 ,致使水稻分蘖期出现枯鞘和枯心苗 ,有效分蘖减少 ,田间穗数不足 ,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出现“白穗” ,结实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减产幅度 5 %~ 2 0 % ,严重地块可减产 5 0 %左右。1 二化螟发生与消长的主要原因1 1 与虫源基数的关系 一是由于近年来稻草整体利用较多、焚烧较少 ,稻田翻耕较晚 ,使稻草稻茬上越冬的幼虫成活率上升。二是由于有些稻田二化螟防治质量较差 ,致使虫源基数大大增加。1 2 与种植的水稻品种有…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常熟地区1999年单季晚稻二代二化螟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大量发生,田块被害率达100%.每块田一般枯白穗粒为50~60%,轻的为30~40%,严重的高达80%以上.造成常熟水稻生产史上连续几年丰产后罕见的大减产,产量减收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测报灯系统和性诱剂系统2种智能工具监测水稻二化螟越冬代的虫情动态.结果表明,2种智能工具对二化螟的诱测效果均较好,测报灯系统峰型明显、 虫量集中,性诱剂系统诱测日期早、 虫量诱集多,两者主蛾峰日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预测化蛾高峰相近,预测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许美刚 《农技服务》2007,24(11):37-37
进行了青虫灵(苏云金杆菌2 000 IU/μl)对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青虫灵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良好,药后7 d达51.8%,药后20 d达67.6%;保苗效果较好,为97.05%。该药剂可替代杀虫单等化学农药作为绿色食品及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导药剂。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也是水稻上的一种常发性主要害虫,在我地自然条件下一年发生两代。近两年,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镇属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