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通过利用野生稻资源,目前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获得了迅速提高,为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难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农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说,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和开发野生稻资源最早、最成功的国家。我国具有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水稻育种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利用水稻基因资源、特别是野生稻遗传基因资源改良没有野生稻就没有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1973年,“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普通野生稻,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掀起了水稻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6,(1):1-5
中国水稻生产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发展杂交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高档优质杂交稻是目前解决中国水稻产业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作者在高档优质杂交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建议国家加大对高档优质杂交稻研究,特别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育种工作者重视高产广适与高档优质相结合,鼓励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杂交水稻经历了由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阐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攻克超级杂交稻第3期育种目标、实施“种3产4”丰产工程和拓展杂交水稻国际化开发等新时期杂交水稻研发的重大目标,提出了以分子育种技术的运用、C4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杂交水稻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从1986年10月在我国长沙召开的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来自世界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数百名学者从各个领域对中国杂交稻给予的高度评价可以得到证实。但是,随着我国杂交稻技术的输出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了世界范围内新的研究竞争局面。因此,在新形势面前,要使我国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研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我国新的研究战略步署。 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 基础研究进展 一、光合生理研究 (一)光合面积。现有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在光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许多国家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进展。有的国家正在或即将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了加快各国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速度,根据中国农科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双边协议, 1987年 9月l—22日,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方而共同举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两周,我国将派专家前往讲课。第二阶段来中国进行实习和参观,将赴广东和湖南参观化杀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繁殖制种和大面积生产。还要参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6.
孟加拉国杂交水稻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高 《杂交水稻》2003,18(1):49-51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种植面积1000多hm^2,但单产较低。1993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6年杂交水稻被正式列入国家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介绍了孟加拉国水稻生产的情况,杂交稻育种,制种和推广现状以及发展杂交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04,19(5):76-77
水稻源于亚洲 ,现已在全球 113个国家和地区种植 ,稻米成为了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 ,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 196 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历经 10a的艰苦努力 ,利用“三系法”于 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 1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 ,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已育成了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 ,大面积产量潜力达 12~ 15t hm2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的现代高效水稻育种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在中国和很多稻米生产国的迅速推广 ,杂交…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科学家宣布 ,将联合起来在一年内破译超级杂交稻的遗传密码 ,从而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 ,继续保持中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具体目标是 ,获得 90 %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 ,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基因 ,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中国超级杂交稻基因组计划启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5月第4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越南召开以来,杂交水稻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水稻生产。2006年全世界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已超过1800万公顷,其中在中国之外的国家达200多万公顷。然而,如何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诸如提高育种效率、增加杂种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改进大田管理和加强国家科研机构与民营种子企业合作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快杂交水稻的发展,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将共同主办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稻米》2004,(3):5-5
2004年4月14~18日,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和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在海南省的三亚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目前,我国水稻专家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746.7万hm2(1.12亿亩) ,单产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计划。“超级稻”的概念由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首…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一生的心愿与梦想。早在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农业科技专利就已经转让给了美国。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推广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已经实现杂交水稻的商业化育种与生产,海外种植面积每年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能力是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粮食保证的关键。杂交水稻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推广,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的未来粮食需求将远远大于目前技术所能提供的支持。只有大力发展以杂交水稻种子技术为核心的种子产业、完善杂交水稻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行业的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提升杂交水稻产业的价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近日在一次会议上透露,我国水稻育种将有重大突破。利用水稻亚种问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超级杂交稻,公顷日产稻谷可达97.skg,比目前的杂交水稻高出2~3成,中等生长期公顷产谷可达1·2万kg(相当于800kg/667m2)。预计亚种问超级杂交稻将在三年内应用生产,下个世纪初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水稻育种将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稻》2010,40(3):I0001-I0001
针对我国杂交水稻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在袁隆平院士、朱英国院士等联盟专家的共同倡议下。联盟秘书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联合联盟部分成员单位共同编写了国家“863”计划“杂交粳稻育种及两系杂交稻现代繁种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日前,该项目已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18.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近期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现行的杂交水稻高15%~20%。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1995年我们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位点,每一基因位点可对杂交稻再贡献20%的产量,现在正开始进入这方面的研究,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预期在下世纪初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米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鼓舞着世界各国育种家探索培育适应各自国家的杂交水稻的可能性。杂交水稻的F;植株是整齐一致的,但其上所产生的种子在一些重要特性上会出现分离。因而有必要研究这种分离对杂交稻米质所产生的影响。 1.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是单位重量的稻谷所碾出的精米中整米所占的比率。整精米率是一个遗传性状,_虽说在灌浆成熟期、收割后处理及贮存过程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各粒大小、形状、硬度和垩白有关。Rutger和Bollich( 1935)报道,杂交水稻最显著的缺点就是整精米率低,并认为是由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所致。在我们研…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稻育种进展ProgressofHybridRiceBreedinginIRRI杨仁崔(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350002)在中国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应用时,于197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重新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育种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