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为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从长期受氯氰菊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对氯氰菊酯具有降解作用的复合菌群CD-1,并对其降解特性和最佳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D-1具有较宽的环境适应性,在pH 7.5、温度30℃时,CD-1对浓度在250 mg/L以下的氯氰菊酯,接种72 h后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复合菌群对喷施浓度为50 mg/L的氯氰菊酯5天后即可降解80%。  相似文献   

2.
乳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业、化学和制药工业。为了满足乳酸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筛选高产乳酸菌株并应用于工业生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乳酸高产的乳酸菌11MZ-5-1,发酵72 h时,乳酸含量达(24.88±0.21)g/L。利用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种属地位。结果表明,菌株11MZ-5-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Na Cl耐受浓度为0%~12%,最适生长范围为0%~4%;p H耐受范围为3.5~7.5,最适生长为p H 5.5~6.5。16S r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1438 bp,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Zhang相似性最高,达99%。结合形态学观察及理化特性,该菌株鉴定为L.casei。L.casei 11MZ-5-1产酸量高,作为食品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抑制杂菌生长,在乳酸工业生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草甘膦污染水体问题,本文通过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培养,筛选出降解草甘膦能力较强的菌株PP84,通过观察形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试验研究了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Bacillus mega...  相似文献   

4.
研究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的降解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为其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法和摇瓶振荡培养法确定了HY1 降解酶位置及类型,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接菌量、pH值、温度及土壤是否灭菌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HY1 起降解作用的酶主要是胞外酶且为诱导型酶;底物甲氰菊酯对HY1 的降解活性起诱导作用。HY1 降解甲氰菊酯的最优底物浓度为10 mg/L,最适条件为pH 7.0,最适HY1 接菌量应为6%(体积分数),最适降解温度为30℃。土壤修复试验中甲氰菊酯最高降解率可达84.53%。HY1 在未灭菌土壤中对甲氰菊酯降解速率比灭菌土壤快,说明其能协同土著微生物共同降解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能有效降解甲氰菊酯,并对甲氰菊酯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治理甲氰菊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土壤性状对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衰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择10 种理化性状相差较大的典型蔬菜地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1、5、20 mg/kg)的4 种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在保持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恒温(25℃)条件下培养,观察分析各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初期(20 天内)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后期(50~100 天),进入土壤中的抗生素降解量随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解比例却随抗生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4 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磺胺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培养前期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下降比抗生素的残留量下降更明显。各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和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轻微正相关,但与土壤pH 和CEC无明显相关。培养初期(5 天),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但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其与土壤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地表水环境普遍检出的一类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介质中PAEs的主要途径,根际微生物是PAEs降解的"主力军".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地表水环境PAEs的污染状况、生物降解途径、典型草本植物根际降解特性,以期为人工湿地草本植物净化地表...  相似文献   

7.
石油降解混合菌剂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及优化的降解条件,从油污土壤、含油废水及原油中经富集驯化分离得到细菌68株、真菌15株,放线菌6株;将所分离的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及两两混合拮抗实验,筛选得到Y-4与Y-12及Y-4与Y-37两组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其对石油的降解率均超过60%。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对各混合菌剂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4与Y-12组合在初始pH 8.0、转速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0~35℃培养7天,Y-4与Y-37组合在初始pH 7.5、转速130~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5℃培养7天,加入的初始原油量越少,基质营养越丰富,其降解率越高。通过实验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2种混合菌剂的降解率均较高,并且混合菌剂对石油的降解率要高于单菌剂。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湘烟7号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和色素降解的特性,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电烤箱试验方法,探究不同部位烟叶的叶片与叶脉失水特性及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湘烟7号叶片失水高峰早于对照;湘烟7号中、下部叶易烤特性优于对照,上部叶相反;在变黄前期(24h),湘烟7号叶绿素a降解速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绿素b相反;湘烟7号与对照的叶绿素降解量差异不显著;湘烟7号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显著低于对照。可见,湘烟7号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和色素降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依据该品种烘烤特性制定适宜的烘烤工艺,以发挥其质量潜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F-12。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F-12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并分析了氟磺胺草醚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菌株F-12降解氟磺胺草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氟磺胺草醚浓度为100 mg/L、接种量为15%、pH为6.0、温度35℃条件下,培养2 d后对氟磺胺草醚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具有应用到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日照市酸雨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能够有效减少酸雨对日照市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加强和开展对酸雨的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利用日照市2006—2012年酸雨观测资料、污染物排放量资料,统计分析了酸雨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了降水、风、大雾、海洋气溶胶、污染物等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年来日照市酸雨出现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年、季变化,夏、冬季酸雨污染较重。(2)降水量、风向、风速、大雾对酸雨的频率影响较大。(3)酸雨pH值与SO2、NO2 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负相关关系,特别是沿海地区海洋气溶胶对pH值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一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对土壤的危害问题,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氯嘧磺隆有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最适生长温度30~35℃,pH 5~6,最佳接种量为5%。最终得出结论该菌在最适生长条件下,以100 mg/L的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其降解率达到80%以上,与L-7混合后其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强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细菌菌株,探究其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素的特性。从太白山林区温泉采集土壤样品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富集培养,利用脱色圈试验和比色法筛选出目标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类。对高温富集初筛所得菌株的纤维素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菌株X-08的纤维素酶活为0.02872 U/mL,菌株M-17的MnP、LiP和Lac酶活分别为51 U/mL、672 U/mL和192 U/mL。鉴定出菌株X-08为Anoxybacillus rupiensis,M-17为Geobacillus thermocatenulatus。采用双菌降解玉米秸秆,20天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24.51%和20.47%。研究结果为农业废弃物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细菌菌种资源,并为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处理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土壤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地理地形指标和土壤指标出发,分析和研究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的酸碱值大于pH 7 时,pH随退化程度加剧有明显减少;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减少,草土比也逐渐减小;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土壤为松砂土,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小于0.01 mm物理黏粒含量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主要养分在垂直方向上都表现出上层高于下层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随着湿地退化都呈现了逐渐减少的规律。多重比较的结果,全N、全K和有机质,在退化阶段5 与阶段1、阶段2、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显著(P<0.05),阶段1、阶段2、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不显著;碱解N在退化阶段2 与阶段5 之间差异显著(P<0.05),阶段1、阶段3 和阶段4 之间差异不显著;全P、速效P和速效K在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中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随着退化进展,速效P是呈现出减少趋势,全P和速效K呈现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产有机酸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盐碱土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法改良盐碱土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式,另一方面,刚果红毒性低、对酸碱度变色灵敏,是一种理想的酸指示剂,[目的]为快速降低盐碱土pH值从而为盐碱地植物存活提供必要条件,[方法]将刚果红作为培养基中的酸指示剂,从海边土壤筛选出一株耐高盐同时可高产有机酸的微生物SQ21,经形态学和ITS-rDNA鉴定确定其为一种黑曲霉。将SQ21单独应用于盐碱土良,[结果]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下降程度与SQ21用量成正相关,当在500g土壤中一次性施用3.18×1010cfu的SQ21孢子时,50天后土壤pH下降了2.24。将麦麸、复合肥或硝酸钠作为底肥施入500 g盐碱土中,且每隔两周施入7.96×109cfu SQ21孢子时,56天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1.12、0.6和1.37个单位,继续比较被改良土壤上四季菊的生长情况,SQ21结合麦麸改良时四季菊的株高和冠幅增加幅度最大,综合评估土壤pH值下降幅度和四季菊生长情况,SQ21结合麦麸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其结合复合肥或硝酸钠。[结论]试验证明SQ21参与盐碱土改良时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是麦麸中重要的酚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小麦麸皮中阿魏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我国小麦副产物深加工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旨在构建复合菌剂以降解玉米芯,使生物质能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并且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以牛粪及牛粪玉米芯发酵料为试材,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酶活法(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进行菌株鉴定;将所得到的菌株通过划线法进行拮抗实验;最后将菌株复配接种到玉米芯研究其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在牛粪及牛粪玉米芯发酵料中获得的菌株BC-2W、BC-2Y、BC-7W、BC-7Y、BC-12Y、BC-15W、BC-15Y、B1-2、B1-11、B2-7、B2-8和B2-9 FPA酶活均在9.0 U/mL以上,接种复合菌剂的玉米芯纤维素降解率达到(55.63±2.21)%,高于接种牛粪的玉米芯纤维素降解率。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接种复合菌剂的玉米芯木质纤维素降解程度均高于接种牛粪组。复合菌剂可有效降解玉米芯,在纤维素降解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玉米芯的生物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根际促生长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LW17对草甘膦的降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平板培养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CLW17菌株降解草甘膦能力进行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PB)与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联用确定CLW17降解草甘膦的最佳条件。对降解草甘膦关键基因thiO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敲除株(CLW17ΔthiO)及回补株(ΔthiO/thiO),研究其对草甘膦降解的影响。荧光假单胞菌CLW17菌株耐受草甘膦的最大浓度为0.7%。在降解草甘膦最优条件下,野生株CLW17、敲除株CLW17ΔthiO和回补株ΔthiO/thiO对草甘膦降解率分别为72.81%、32.78%和54.3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hiO基因编码366个氨基酸,拥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CLW17具有较强的降解草甘膦能力,且thiO基因与降解草甘膦能力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草甘膦污染的治理及土壤修复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的问题,为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多年使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氯嘧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SN10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N10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SN10菌体生长量、氯嘧磺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接菌量、培养时间)对SN10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N10最佳生长量和降解条件为28℃,pH为7,培养时间4天,接菌量为7%,在此条件下,SN10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到87.2%。通过氯嘧磺隆降解菌的修复效果评价试验,得出加菌加药处理组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株高菌均高于仅加药的处理。SN10对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降解与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虫苯甲酰胺是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新型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具有杀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上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为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在作物和环境中的降解情况及残留分析方法,本研究介绍了氯虫苯甲酰胺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作用特点与抗药性,总结了它在作物、土壤和水体中的降解研究现状,概述了其残留物的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和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绿色环保杀虫剂,非常适合于害虫的抗性治理和综合治理。目前在各类样品基质中其残留物的检测分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作物上降解速度快、半衰期短,属于易降解类农药,按照推荐剂量正确施用,在作物上不会造成残留,但它在土壤中的持留期较长,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累积残留风险。此外,该杀虫剂对家蚕毒性高,在蚕区应谨慎使用。同时,大量、频繁地使用该杀虫剂已经发现有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