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免耕抛秧稻田养鸭防治稻飞虱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放养期间可基本控制其发生在防治指标以下,可减少稻飞虱用药次数1~2次。对田间杂草生长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作为一项生态控害、节本增效技术,可推荐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由新的抗虫材料‘中9A 07/WH1462’与控氮、晒田和天敌保护等措施有机结合的环境友好集成技术体系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在未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使稻飞虱等害虫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较好地保护了天敌,使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集成技术稻田的害虫所占比例比对照田降低了57.6%,其天敌所占比例比对照田增加了19.6%,同时集成技术稻田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田增加了10.9%。  相似文献   

3.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4.
养蟹养鱼稻田病虫草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稻田养蟹、养鱼 ,是当前稻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热门工程。它利用稻田动植物间互补性 ,稻田空间给鱼蟹提供了活动场所 ,而鱼蟹觅食田间杂草和水稻无效分蘖及部分害虫 ,减轻了虫草为害 ,综合效益明显。养蟹稻田 ,667m2 产稻谷 4 0 0kg以上 ,蟹 4 5kg以上 ;鱼蟹混养田 ,667m2 产稻谷 4 0 0kg以上 ,蟹 3 0kg以上 ,鱼 55kg以上。 667m2 纯增效益 1 2 0 0元以上。但稻田病虫草防治技术性较强 ,稍有不慎 ,鱼蟹覆灭。通过几年摸索 ,现将养蟹养鱼稻田的植保技术整理如下 :1 鱼蟹稻田的适合药种与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题词1(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广学题词1(2)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题词1(2)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1(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6(3)○研究报告养蟹稻田稻飞虱发生规律研究1(5)苏南稻区二化螟上升原因及对策探讨1(7)沿江混栽稻区二化螟近年发生为害特点与治理对1(10)蚜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性试验研究1(12)麦蚜灾害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研究3(3)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初报3(6)一种新型害虫测报工具———昆虫自动诱集器3(9)稻粉虱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1993年盐城市稻飞虱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盐城市稻飞虱天敌调查管充,管文玉,仇广灿,成晓松,孙广仲(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植保植检站224002)(盐城市郊区秦南病虫测报站)摸清稻飞虱天敌的发生情况,分析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是稻飞虱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993年,我们对稻田稻...  相似文献   

7.
稻田中多种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组合实验设计统计方法,研究稻田中主要捕食性天敌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稻红瓢虫和青翅蚁形隐翅虫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同时对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4种天敌对稻飞虱的捕食量模型和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常规管理稻田和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为主要防治害虫措施的稻田生态系统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动态,以明确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调控区稻田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大高峰期虫量仅分别为常规管理区的0.51倍和0.63倍;生态调控区稻周植被上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数量几乎为0,而常规管理区最大高峰期虫量分别达到 23.61头/10网和82.03头/10网.生态调控措施还可以显著增加天敌数量,生态调控区稻田内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3.72倍,其稻周杂草上最大高峰期天敌数量为常规管理区的5倍以上;同时,天敌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吻合度远高于常规管理区.说明生态调控措施能充分发挥稻田及周边非稻田生境的保益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育对稻田主要有害生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鸭共育对中稻和再生稻上有害生物的控制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稻田,鸭放养期能显著控制杂草危害,将为害严重的二化螟、纹枯病、福寿螺和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控制在防治指标范围内,提高中稻和再生稻产量,减少农药施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谷和肉鸭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系统观察和大田普查结果一致表明,抛秧栽培田前期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量明显高于常规移栽田。高峰期虫量,前者是后者的2.5倍以上。为此,初步分析了抛秧栽培田虫量较大的原因,提出了重点监测,适时早治,机动喷雾,连片防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在做预报时 ,对下列几个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①灯诱问题 :不能把全年灯下诱得的虫量都称为迁入虫源 ,灯诱常受到风、雨等天气的影响 ,必须注重田间调查。②迁入长翅型成虫的有效率问题 :长翅型成虫迁入时如遇适宜食料等适生环境 ,则有利其繁育滋生 ,如迁入期太早或太迟 ,遇不到适生环境 ,则不利其繁育滋生。③种群问题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的越冬、寄主、迁飞规律、历期、繁殖力、田间分布、为害特点等有其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14.
江西稻田蜘蛛区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中北平原稻区常见的稻田蜘蛛有9科25种,其数量占捕食性天敌的80%以上。早稻田以微蛛所占比例最大;晚稻田除微蛛外,狼蛛和球腹蛛也有较大的比例。稻田蜘蛛数量变动与稻叶蝉、稻飞虱的消长大体一致,对这类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晚稻后期仍需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对水稻病虫草害控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5~1987年在浙江上虞、肖山、黄岩试验,稻田放养草鱼、鲤鱼、尼罗罗非鱼后,对早稻第3代白背飞虱的虫口能减少34.48~74.31%,晚稻第5代褐飞虱可减少51.23~55.49%,早稻第2代二化螟下降44.26~51.10%,早稻纹枯病减轻42.65~59.91%。并可基本控制本田期萌生稗草、牛毛毡、矮慈菇等19种杂草。通过研究证明,稻田养鱼是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境中稻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菊酯类农药对水稻螟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引起稻飞虱的更大发生。作者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对稻飞虱高效的噻嗪酮等杀虫剂和对稻飞虱不同抗感水平的水稻品种组成不同的化学、品种环境,系统观察稻飞虱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农药,稻飞虱种群增长量不一样。同一农药,不同水稻品种,稻飞虱的发生亦不同。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用到感虫品种上,有利因子重叠,稻飞虱的发生量最大;用到中抗品种上,有利因子与不利因子重叠,有效地抑制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先将溴氰菊酯喷洒到感虫品种上,10天后再用噻嗪酮,两个有利因子重叠后再加一不利因子,仍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嘉兴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籼稻抗源的选择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嘉兴田间采集的褐稻虱对籼型扰虫品种BG367-4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均表现为高抗(HR)。用作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的抗性授体亲本,抗性传递力强,并表现为显性遗传,是籼粳杂交培育粳型抗虫品种的理想抗源。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飞虱和纹枯病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20.
用嘉兴田间采集的褐稻虱对籼型扰虫品种BG367-4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均表现为高抗(HR)。用作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的抗性授体亲本,抗性传递力强,并表现为显性遗传,是籼粳杂交培育粳型抗虫品种的理想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