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加强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协同发展,作者选择成都平原经济区2004-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且发展结构同质化严重。最后,作者建议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协同发展,并从规划协同实施、产业协同、政策协同、利益协同、政务协同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首先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团队协同、项目协同和产学研协同,再次是改善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内部协同与文化协同。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的协同发展,会展农业作为都市农业新业态,能够促进三地农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分析京津冀会展农业的发展政策,结合京津冀会展农业案例,发现会展农业对区域农业发展具有多个促进作用,进而归纳了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机理。综合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会展农业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临沂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规模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临沂市农业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临沂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为中等水平,其中2014、2020年评级为差,2016、2019年为良,表明临沂市对农业生态环境不够重视,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因此,提出了建立农户协同发展意识、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完善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社会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在一二产业协同集聚、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流协作、强化数字经济建设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方面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协同创新取得的成效,并就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组织协同理论,构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SEM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与内外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和内部驱动因素对组织的协同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内部驱动因素和组织协同结构对组织协同的运行机制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同时内外部驱动因素通过组织协同结构间接影响组织协同运行机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驱动因素、组织协同结构和运行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阶因果链的逻辑关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是内外驱动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了人力资源、政府促进、契约规范与广泛参与是当前农业合作组织协同的主要驱动因素等结论。提出了建立高效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及政府等驱动因素的影响,并运用有效驱动力来改善或构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理的协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协同结构来带动组织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的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农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了解京津冀农业的协同发展程度,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京津冀农业协同程度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004—2017年京津冀农业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为京、津、冀,京津、京冀、津冀,京津冀3个层级,采用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对农业产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内部两两之间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3地整体的农业耦合协调度自2010年进入勉强协调阶段,2013年后出现增长迟缓态势,这与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各地当前发展与定位间的差异有关。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协及其营农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协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英文缩写为JA,也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1947年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1948~1949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协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14年5月29日上午,京津冀农科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三个农科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协议签署活动。按照协议要求,京津冀农科院将在原有科技合作基础上,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农业规划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可控型精品农业、城郊型多功能休闲农业、农业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目前山东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主导、政府主导及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三种类型,阐述了这些协同创新模式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但仍然存在政府定位模糊、各创新主体需求立场存在差异、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提出了依据协同创新模式的差异性明晰政府的定位、积极利用中介协调各创新主体的利益关系、优化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等促进山东省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以支撑协同创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江西省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并对区域农业协同创新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稳步推进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建设、逐步解决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一体化的进程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西省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关系千家万户和国家发展的根基产业,既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持,同时又能有力地推进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共生视角来说,农业与物流业必须通过协同互动发展才能实现共生共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将物流系统与农业系统视为一个复合系统,应用哈肯协同模型及其改进揭示农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原理,建立两者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评价模型,并以广西2004—2016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有序度长期优于农业发展有序度,两者整体协同性表现为逐年螺旋式缓慢上升趋势。最后依据结果分析及产业共生理念提出提高广西农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程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文章在阐述农业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指出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如强化协同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协同创新机制等,以期为农业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放在首位,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特色农业协同创新是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在界定特色农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将内部协同创新模式和外部协同创新模式结合起来,根据省内各地区经济、科技和人才现状选择匹配模式,并从产业基础、微观主体效能和创新机制层面,提出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3日,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一行进行农业科技工作会商,并代表双方签署《关于建立"科农协同"工作机制的合作协议》。双方一致认为,加强两部在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将以"科农协同"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努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农业类高校实现创新绩效目标的2种有效方式,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协同学视角出发分析农业类高校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二者协同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基于序参量的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模型,运用2009—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农业类高校创新系统协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7年期间创新协同度大小一直处于负数状态,但近几年负数在逐渐向正数转变;有效发明专利的件数逐年稳步增长,但有效发明专利件数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增长率下降可能就是由于协同度大小为负值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物流作为产供销的连接点,可基于农业产业链各关联环节的协同共生,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从农业产业链的共生视角,阐释了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同机制,并利用耦合关联度模型,基于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探究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期来看,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应保持一种动态互促的良性协同发展趋势,才更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入考察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各省之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并剖析导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弱的潜在原因,探索进一步提高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问题的路径。【方法】基于农业科研人员规模、专利授权量、论文发表数量3项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08—2018年我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的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10年间我国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从中东部沿海省份向周围逐渐降低,多数省份农业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增长趋势显著,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整体增长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虽然呈现出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整体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方面,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程度较好,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程度一般,整个西北、西南及东北大部分省区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较弱。据此,从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区域农业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结论】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从中东部沿海向周围省份逐渐降低,具有空间异质性,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与省域农业经济水平的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需要加快构筑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格局,为解决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针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以北京为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孵化基地,以河北为应用支撑区的协同创新思路,通过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实施协同创新工作。根据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并从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创新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等角度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