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蚕的饲养     
  相似文献   

2.
秋蚕的饲养     
秋蚕可分早秋、中秋和晚秋三期。饲养早秋蚕时期一般在7~8月之间,这时梅雨期已过,天气酷热干燥,并经常久晴无雨,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很不利蚕的生长。但此期桑树生长旺盛,成熟叶片多,叶  相似文献   

3.
秋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必须切实把好“消毒防病关、桑叶质量关、饲育关”。1秋蚕期特点日夜温差大,高温闷热、干燥、低温阴雨天常见。晚秋期更明显,尤其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期低温易诱发蚕病。如遇干旱天气,桑树封顶嫩叶少,底层桑叶发黄老化;晚秋大蚕期秋风起桑叶老化。病原新鲜,繁殖快,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4.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必须尽量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量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  相似文献   

5.
秋季一般高温多湿,不太适宜蚕的生长发育,而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病原菌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蚕比较难养,易发病,单张产茧低、茧质差。只有加强管理,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才能夺取秋  相似文献   

6.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德元  孙峰 《四川蚕业》2008,36(2):29-30
秋蚕饲养由于受环境、叶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往往很不稳定,效益难以保证。秋蚕饲养其关键在于抓好秋蚕饲养管理,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好秋蚕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8.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夏秋蚕的布局既要考虑蚕茧的稳产高产,又要兼顾蚕茧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早秋蚕,我区80~84年实绩统计,张单产和张产值比中、晚秋蚕分别低4.9公斤和25.37元,其主要原因是:早秋蚕期正值农田用药高峰,易引起蚕儿中毒;与夏蚕间隔时  相似文献   

10.
尹雪群 《四川蚕业》2006,34(3):32-32,9
目前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8月中旬收蚁的蚕为中秋蚕,9月上旬收蚁的蚕为晚秋蚕。秋蚕的饲养好坏,主要决定于叶质、气候条件和桑蚕病虫害,其次是蚕品种、技术设备条件等,因此,养好秋蚕,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叶质和桑蚕病虫害等的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掌握时机,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夺取秋蚕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潘健梅 《蚕桑通报》2006,37(1):57-5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在养蚕业中,春蚕固然重要,但秋蚕也不容忽视。秋蚕的饲养量要占全年的五分之三左右,其饲养的结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养蚕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秋蚕期的气候、饲养条件及桑树生长发育情况,秋蚕在8月中旬~10月中旬饲养,此时的气温随着蚕龄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泽普县在今春试养快速养蚕法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取了苏联露天养蚕获得高产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在农家房屋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室内和室外凉棚及树林饲育的方法,以便提高产量,节省劳力降低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13.
周帅  孙树勇 《蚕桑通报》2007,38(3):58-59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养蚕难度大,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周帅  孙树勇 《四川蚕业》2007,35(3):21-22
秋蚕期气候易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晚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只有合理的温湿度,才能确保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可能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了降低蚕座温度,可利用风扇使空气流畅,加速蚕体水分的蒸发,降低体温。同时,谨防大蚕期蚕室温度过低抑制蚕儿食欲,进而影响绢丝腺的形成,出现结薄皮茧或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6.
<正>优化养蚕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普及应用管桑养蚕新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缺一不可的四大环节.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本市的生产实际,在秋蚕布局调优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就其养蚕布局演变.优化设想及调整实施效果以及对布局调整的粗浅认识方面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我县自1986年进行秋蚕养蚕布局调整以来,即由原来的三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早秋蚕7月22日~7月24日;中秋蚕8月23日~8月24日;晚秋蚕9月12日~14日)改为二秋蚕(出库日期分别为:一秋蚕8月10日~12日,二秋蚕9月10日~12日),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对比试验来看,还存在着一秋蚕与二秋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推进现代蚕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推动了蚕桑产业的提档升级,但高效益也伴随着高风险,不良气候、蚕病等风险因素影响着养蚕效益,尤其是秋蚕饲养阶段,由于气温较高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病原菌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蚕难饲养,易发病。为了确保秋茧优质高产,本文重点介绍秋蚕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为新型蚕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在苏南经济发展中起过突出作用的蚕桑生产已逐步被工业化生产所代替,南桑北移已成必然。一段时间内蚕桑产业仍是推进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多年来我地区的丝茧育生产水平未有较大提高,就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1主要技术指标情况单产不高、上茧率低、色泽差、解舒不高、上车率低、缫折大。2原因分析2.1桑叶质量差桑叶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叶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养蚕成绩。2.1.1桑园树龄长,大都在15年以上,产叶量低、质量不高。2.1.2桑树密植,通风透气性差,容易诱发桑病虫害。2.1.3偏施…  相似文献   

20.
陈普照 《广东蚕业》2006,40(3):18-21
近年来,蚕桑生产持续发展。据预测,今年全国桑蚕茧发种量超过1800万张,总产量可望超过65万吨,增幅8~10%。由于蚕茧价格持续看好,极大地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但由于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较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发生农药中毒。本对饲养秋蚕提几点建议,以促进抓好秋蚕生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