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以杜鹃红山茶为杂交亲本,与山茶属9个组别共29个原生物种进行杂交育种,检测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的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与多齿红山茶、南山茶、浙江红山茶、长毛红山茶、滇山茶、大苞山茶、越南抱茎茶、尖萼红山茶、全缘红山茶9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皱果茶、怒江红山茶、厚壳红花瘤果茶、厚叶红山茶4个物种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与崇左金花茶、毛蕊红山茶、毛籽金花茶3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剩余的13个山茶物种杂交不亲和。在山茶属9个组别中,杜鹃红山茶与原始山茶组、红山茶组之间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瘤果茶组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金花茶组的杂交亲和性极差,与糙果茶组、短柱茶组、油茶组、连蕊茶组、长柄茶组等组别则未显现出杂交亲和性。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高于正交。  相似文献   

2.
杜鹃红山茶嫁接砧木选择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阐述了采用3种山茶科一二年生苗木(大头茶、浙江红山茶、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的试验过程。结果表明:山茶亚属山茶组的品种(浙江红山茶、油茶)在嫁接时能表现出更强的亲和性,成活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3.
杜鹃红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中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四季开花的优良性状,仅在广东省阳春市境内零星分布。从杜鹃红山茶分类、分布与濒危机制、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花粉活力、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学与分子遗传特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杜鹃红山茶在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基础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杜鹃红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珍稀树种,目前只有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分布。因其树冠优美、枝叶青绿、花朵鲜艳,达到温度条件的地方可以四季开花,是优良的园林绿化苗木。杜鹃红山茶为常绿小乔木,生长速度缓慢,要想繁殖成大苗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想型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大规格植株十分困难。近年来,我们苗圃技术人员利用各种规格的油茶树桩作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进行换冠,成功培育繁殖了部  相似文献   

5.
杜鹃红山茶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山茶品种,观赏价值高,但其野生资源稀少,生态分布十分狭窄,目前野生资源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杜鹃红山茶正濒临灭绝,对其生态分布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杜鹃红山茶的生态分布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同时根据杜鹃红山茶繁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特有种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山茶亚属、红山茶组、光果红山茶亚组,又名浙江红花油茶。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均有分布。多生长于海拔600—1400米的高山,2—3月开大而美丽的红花,可供观赏。种子含油率较高,约达63.05%,可供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全世界山茶属植物约2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原产地在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占90%以上的种。Sealy(1958)将该属分为12个组(Section),共82个公认种。张宏达先  相似文献   

7.
杜鹃红山茶因花似山茶、叶片却像高山杜鹃而得名,为我国的特有植物,全年开花不断,花期长、花色艳丽、抗逆性强,夏秋季为盛花期,即便在气温高达38℃的夏季,也依然红花满树。  相似文献   

8.
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的方法.以山茶属红山茶组内4个物种及22个品种为杂交亲本,设计51个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02、2003年物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24.30%、27.99%、2002、2003年品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2.41%和21.01%;相同亲本花粉对不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亲本花粉对相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广宁红山茶4个单株的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红山茶组内适宜作杂交亲本材料的有宛田红山宠、广宁红山茶、浙江红山茶3个物种及17个红山茶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花色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可能含黄酮、花色素及其苷;杜鹃红山茶的红色花色源于花色素及其苷。  相似文献   

10.
杜鹃红山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腊切片法,研究了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具四囊型花药,腺质绒毡层;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小孢子发育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形;花粉粒成熟时具二细胞;胚囊发育属双孢八核葱型,具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显微结构检测结果揭示,自然居群的杜鹃红山茶胚珠败育率达39.4%,这可能是导致自然居群结果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滇西4种山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的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果实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4个物种果实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为53.94%,其次是果皮厚度为38.81%、果径为27.10%、果高为24.60%,最小的是果形指数为20.99%;物种变异丰富度分析可知:腾冲红花油茶的自然群落的变异最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与五柱滇山茶果实性状较相似,怒江红山茶与云南连蕊茶果实性状较相似。单果重与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杜鹃红山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叶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抗氧化酶代谢情况,初步探讨了杜鹃红山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适应性。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通过PSⅡ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应对外界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使杜鹃红山茶的PSⅡ受到损害,光合电子传输能力下降,但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研究结果为栽培生产杜鹃红山茶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3.
杜鹃红山茶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丽  董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4-215,217
根据杜鹃红山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杜鹃红山茶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遮荫对6种山茶科植物叶绿素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港红山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叶片与大果红山茶(Camellia magmocarpa)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3种遮荫下表现相同,均为70%遮荫50%遮荫全光照,表明两者的耐荫性幅度较宽;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50%遮荫70%遮荫≈全光照,表明略耐荫且不喜光;海南大头茶(Gordonia hainanensis)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50%遮荫70%遮荫全光照,也是略耐荫不喜光;而粗毛石笔木(Tutcheria hirta)和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为,70%遮荫50%遮荫,耐荫性较好忌全光照。遮荫下的成活率(除张氏红山茶成活率100%外)和生长量均比全光照下的高。总之,全光照下不利于6种山茶科植物的苗木存活和生长量增长,50%和70%遮荫能不同程度地提高6种山茶科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量,表明山茶属植物为中性至偏耐荫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耐冬山茶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适宜中国北方地区生长的山茶新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以耐冬山茶为母本,设计36个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8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果率存在一定差异,种间杂交结果率高于品种。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南山茶、埃尔克西朱瑞、舞台新秀、公正评奖团、红荣耀、狂想曲与耐冬山茶有较高的亲和性。杂交果实结实指数及种子质量均低于对照耐冬种子。  相似文献   

16.
<正>山茶花又名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现欧美许多国家也普遍引种栽培。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也是世界的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园林绿化价值。石家庄市植物园于2010年建立了山茶专类温室,并引入了100个品种的300余株山茶花,包括中国山茶花传统的三大品系,华东山茶(红山茶)、云南山茶(滇山茶)和茶梅,以及国外优秀的杂交品种。该山茶专类温室与传统的盆栽山茶方式不同,采用地栽模式,营造群落山茶的景观,还原其原本的生态环境。本文针对引进的山茶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红芙蓉山茶和七星红山茶的促成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复合激素涂抹剥离外部鳞片的2种山茶花蕾,统计始花时间、始花温度、平均花茎、整株花期、花蕾大小,观察花鲜艳程度、花开放程度、阴冷天花开放程度。[结果]结果表明,GA 800 mg/L+Spd 70 mg/L处理七星红山茶的效果较好,BA 150 mg/L+NAA 60 mg/L次之;GA 500 mg/L+BA 120 mg/L处理红芙蓉山茶的效果较好,GA800 mg/L+NAA 80 mg/L对红芙蓉山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外施复合激素可以使红芙蓉山茶和七星红山茶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18.
杜鹃红山茶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鹃红山茶2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将泥炭、珍珠岩、椰糠及树皮等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个栽培基质配方,以黄心土为对照,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杜鹃红山茶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合基质理化性质分析,旨在筛选杜鹃红山茶最佳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无土基质T3(V_(泥炭)∶V_(珍珠岩)∶V_(椰糠)=1∶1∶2)上栽培的杜鹃红山茶植株成活率为100%,苗高、叶片数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根系活力及老叶片SPAD值等指标皆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同时,基质T3理化性质在合理范围内,符合无土栽培要求,且有效矿质养分充足。因此,无土基质(V_(泥炭)∶V_(珍珠岩)∶V_(椰糠)=1∶1∶2)可以作为杜鹃红山茶无土栽培基质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贵州8种野生山茶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贵州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采用气相色谱图分析方法对贵州8种野生山茶叶片样品中茶多酚、儿茶素类、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种山茶叶片中茶多酚总量为2.8%~16.4%,其中,小黄花茶含量最高,达16.4%,长柱红山茶含量最低,仅2.8%;8种茶样品儿茶素类以C(儿茶素)为主,其含量为0.08%~1.60%,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其次是EGC,其含量为0.037%~2.57%;除油茶外,在大部分山茶品种叶片中均可检测出EGCG,其含量为0.023%~0.097%;在所有山茶品种叶片中可检测出EC,其含量为0.008%~0.45%。只有皱叶瘤果茶中检出ECG,其含量为0.17%。山茶品种叶片中茶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011%~0.55%和0.10%~3.57%。贵州8种野生山茶植物中小黄花茶和大厂野生茶品质优异,可以在食品饮料以及医药领域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瓣色素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花瓣色素研究历史、分析与鉴定方法、色素种类及其在存疑物种鉴定、系统分类、地理演化和花色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