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玉米钻茎虫,是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20%。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的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初龄幼虫自卵块孵出后即爬行集中到玉米的心叶中,蛀食柔嫩心叶,心叶被蛀咬穿,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这是玉米螟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俗称箭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粱、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7万公顷左右.轻发生年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年可减产玉米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仅此一项,全市损失玉米约5千万千克.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玉米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大牲畜食后中毒死亡.近几年笔者通过观察、调查,初步摸清了玉米螟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玉米螟具有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的特点,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玉米螟以幼虫的形态蛀入寄主的茎取食汁液,从而破坏其组织细胞,导致作物的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遇风倒伏,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12.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梁、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轻发生率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率可减产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沈阳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0/0以上。仅此一项,沈阳市损失玉米5千万kg。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惠安县1987年大面积推广玉米以来,每年种植面积(专种和间作,以间作为主)达5 300多hm2,对增加全县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被害玉米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发生为害,1989~2003年对玉米螟在惠安县的发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长期以来一直是闽北地区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在邵武市部分乡镇发生率达90%以上。二化螟在闽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稻茬、稻草及其他植物的根茬或茎秆中越冬。越冬代蛾在春季出现比三化螟早.春季气温达15℃左右即有成虫出现。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卯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圆秆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6—10厘米的叶鞘上。一般每头雌蛾产卯2—3块,每块约有卵70—80粒。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分散转株蛀茎,造成枯心、自穗和虫伤株.1头幼虫能为害8—10株。老熟后在稻茎基部或茎与叶鞘间化蛹。 相似文献
15.
长期坚持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是玉米螟二化区,可以发育成两个完整的世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为一化区,玉米螟一年只发生一代,所以只要把越冬的玉米螟寄主———秸秆处理好,就可以消灭大量的玉米螟越冬幼虫,大大压低田间一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再在田间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便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而辽宁省由于玉米螟有两个世代,防治起来就麻烦许多,一般而言,对害虫的防治,如果对上一个世代防治较好,必将大大压低下一代的虫口基数,也就必然导致下一代害虫的发生程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在辽宁省也有人试图对玉米螟的防治采取“防一代、压二代”的作法,但由于辽… 相似文献
16.
17.
1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性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宾县玉米田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秸秆、穗轴或根茬里越冬,6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幼虫4龄前多在玉米植株含糖量高、湿度极高的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及叶腋等处活动危害。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红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55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危害玉米、高梁、谷子、麦类等。一、危害症状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抽穗后钻蛀茎秆,引起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子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4~35毫米,黄褐色蛾子。雌蛾前翅鲜黄色,翅基2/3部位有棕色条纹及一条褐色波纹。雄蛾略小,翅色稍深。卵长约1毫米,扁椭圆形,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转黄色,表具网纹,有光泽幼虫体长约25毫米,头和前胸背板深褐色,体背为淡灰褐色、淡红色或黄色等。 相似文献
19.
隋永林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5):40-40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一、发生规律及特点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世界性大害虫。根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