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繁昌县2006年五(3)代褐飞虱发生轻、重田块的个案分析着手,对褐飞虱的防治工作提出了2个“搞好”、2个“用好”、2个“打消”、2个“必要”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是平湖市单季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简介2012年褐飞虱大发生情况,分析褐飞虱大发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繁昌县五(3)代褐飞虱20世纪以来第四次大发生年,控制褐飞虱的为害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6年五(3)代褐飞虱大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2年宁国市水稻褐飞虱大发生,主要原因是受特殊气候、水稻田间生态以及滥用农药等影响.控制稻飞虱要应用综合防治技术,采取压前控后策略,筛选合理的农药配方、合理使用防治机具,以确保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文阐述了2012年宁国市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了褐飞虱在浙江省衢州市大发生类型及暴发成灾原因,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在坚持"治前控后"、"压四代、控五代"策略的基础上,"治螟克褐,配方压基"等对褐飞虱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休宁县2006年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8年繁昌县五(3)代褐飞虱发生特点,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最有效的褐飞虱防治策略,为农作物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调查研究,提出了“压前控后,狠治当代”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纪传义 《农技服务》2007,24(11):51-52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气候条件适宜、水稻成熟期推迟、褐飞虱抗药性增强、施药技术不到位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防治上应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压前控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调查研究,提出了"压前控后,狠治当代"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芜湖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0年芜湖县褐飞虱发生特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褐飞虱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法宝  陈良兴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42-142,128
本文阐述了怀宁县2005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并对褐飞虱大发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又是一褐飞虱特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早,迁入量大,短翅型成虫始见早,后期补充迁入量特大,田间虫卵量高,发生范围广。由于大面积防治及时,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一些防治不力的田块,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4.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涟水县200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剖析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水稻生育期推迟、暖秋气候、防治质量下降等因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居巢区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必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2-142
褐飞虱在我区常年发生4-5代,以五(3)代、六(4)代为害为主,本地定殖虫源为主害代大发生的主要虫源,7月中旬前后的阴雨日数是决定翅型分化的关键因子。对于4级以下发生程度应于3龄若虫高峰期防治,5级以上发生程度应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6.
南谯区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清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46-146,232
本文介绍了南谯区2006年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以及对褐飞虱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的特点,从气候、寄主、药剂、施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技术到管理的5条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许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6-10757
[目的]探寻褐飞虱暴发危害的适宜条件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气象资料分析及田间试验,研究了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迁入早,种群所占比例上升快。6~7月初的日平均温度较常年高。7~8月份的温度和降水适宜褐飞虱的生存繁殖。8月15~20日,百丛虫量3 827~7 000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加之农民对水稻栽培管理和防治褐飞虱方法不科学,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总结出从加强虫情监测、科学选择防治策略(治上压下)、农药和施药技术防治褐飞虱的经验。2006年以锐劲特、啶虫脒+乐斯本(毒死蜱)、扑虱灵+乐斯本对褐飞虱防效较好。[结论]适宜的温度为褐飞虱的增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短翅型成虫是褐飞虱虫量骤增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旱,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