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设计方法——组合拉丁方设计,并给出了它的分析方法。该法是对拉丁方设计及所谓“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改进与推广。它能在任意处理数与重复数的条件下采用,从而可以在不增加试验耗费的前提下,提高试验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林木育种试验设计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1 年生毛白杨对比试验林的观测数据,对3 种试验设计的效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地里,当拉丁方数是3 ,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区组与重复数分别是8 和7 时,相对效率较高.当拉丁方数小于3 时,完全随机化试验分析优于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又优于拉丁方分析;当拉丁方数大于3 时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相似条件下,为了经济、可靠地获得试验结果,以拉丁方数在3 左右、随机区组试验的区组数不小于5 及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处理重复数不小于4 为宜.  相似文献   

3.
根据11 年生毛白杨对比试验林的观测数据,对3 种试验设计的效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地里,当拉丁方数是3 ,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区组与重复数分别是8 和7 时,相对效率较高.当拉丁方数小于3 时,完全随机化试验分析优于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又优于拉丁方分析;当拉丁方数大于3 时则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相似条件下,为了经济、可靠地获得试验结果,以拉丁方数在3 左右、随机区组试验的区组数不小于5 及完全随机化试验的处理重复数不小于4 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试验和农业机械试验中,为了正确估计各试验处理(或处理组合)的效应,必须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当有两个方向试验条件的干扰因素需要控制时,应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是比较有效的,它不但具有直观的优点,而且试验的精确度较高,试验次数可减少。  相似文献   

5.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成,可控制试验地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这种设计的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整个试验的小区数目要比拉丁方设计少得多,因此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的一些双向区组设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介绍了组合拉丁方的概念及其在双向区组设计中的应用,资料分析方法和设计效率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提出拉丁方设计的多元分析法。这种考虑了作物多性状相关性在内的统计分析法,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供试处理间的显著性。文中以热带粮食作物木薯的5×5拉丁方试验为例,阐述多元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最后,给出了笔者编写的SAS程序,供实际试验工作者仿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回归设计设置重复结合拉丁方排列技巧,通过对建立的肥料产量数学模型进行择优,可有效地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针对硬杂木在盘式削片机上进行了9次试验。用拉丁方表进行计算,得到进料槽的最佳工作位置,从而提高了木片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试验中,正交试验有时会遇到因试验小区条件不一致而需要划分为若干区组来安排试验,使每个区组只包含正交试验的部分试验小区。本文讨论了正交设计中试验小区存在一种差异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和存在两种差异时采用拉丁方排列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盆栽试验中以高梁作指示植物的非普遍性及其供肥方式的特殊性,本研究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的化学分析和吸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盆栽指示作物及供肥方式进行了改进,以期进一步简化原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提高盆栽试验结果的应用性。试验较系统的研究了四川省简阳市棕紫泥土的养分丰缺状况及供肥能力,结果表明,棕紫泥土壤上玉米生产的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氮、磷、次为钾,锌和锰可能是潜在养分限制因素。利用玉米做盆栽指示作物和习惯供肥方法比用高梁做盆栽指示作物更能准确反映田间种植玉米时土壤养分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应用系统研究法时,盆栽试验最好采用与大田一致的作物,且用习惯供肥方式更好。  相似文献   

12.
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等害虫诱杀效果及大面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吐鲁番等地的实验、示范,表明该灯对棉田中棉铃虫等害虫诱杀种类多、数量大;对草蛉、瓢虫等天敌的杀伤作用较同类杀虫灯和化学农药少,且防治成本低。具有省电、省工、对人畜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是目前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中较理想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奎屯垦区棉田土壤养分吸附与有效性,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土壤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奎屯垦区棉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对主要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结果]3种类型棉田土壤K、P、Cu、Mn、Zn拟合曲线均达到0.05显著水平,其固钾和固磷能力依次为草甸土〉风沙土〉灰漠土;钾肥的增产作用并不是很显著3,种棉田土壤中较为缺乏的元素是N和P,3种土壤的OPT处理每盆吸钾量均比CK高,钾的利用率也比CK高。[结论]在新疆棉田土壤钾素分级中属较高水平,理论上可以不施用钾肥。微量元素方面,草甸土推荐施用适量的铁肥,灰漠土和风沙土推荐施用锌肥,氮磷钾微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钾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水体光谱特性是水体物质组成的外在特征,利用野外实测的水体遥感反射率可以对水体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野外实验通常采用2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获取水体遥感反射率,即不同的测量几何(垂直测量和倾斜测量)。基于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的野外实测试验,简单描述了水体光谱测量的原理及过程,并利用2种不同测量几何测得的水体遥感反射率分析了湖水的藻类特征以及水体悬浮泥沙含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垂直测量和倾斜测量结果,认为垂直测量并非错误的测量几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对2种不同测量几何下测量得到的天空光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倾斜测量出现异常数据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土壤溶液中磷素营养的特点,以小麦磷效率不同的典型基因型洛夫林10号和中国春等为材料,以Ca#-3(PO#-4)#-2为磷源,运用溶度积原理,首次建立了磷源液相控制释放系统这一磷营养缓冲液,用于对小麦不同磷效率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外加0.75mmol/Lca#+[2+],在40d内就可实现对小麦不同基因型的筛选。从而否定了美国的Gerloff等的液培方法不能对植物磷效率基因型进行筛选与鉴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太原引种印度辣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辣木在太原地区栽培的可行性及叶菜用辣木栽培方法,将印度传统辣木种子应用容器播种育苗后,在露地与温室分别进行栽培试验,并进行扦插及组培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栽培时用种子繁育,扩大繁殖也可扦插或组培繁育;露地栽培适宜生长期为6~8月,生长量大,不能露地越冬;温室栽培全年生长,但夏季遮阴条件下生长不良。太原地区温室可全年生产辣木叶菜,露地可在夏季生产3个月。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抗性反应与产量表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8个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苗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依据干旱棚内外各品种产量表现及其干旱系数隶属函数将参试品种分成3类。结果表明:(1)室内模拟试验与田间干旱鉴定的结果一致,说明可以用室内模拟代替田间鉴定来对育种早期世代的大量材料进行筛选;(2)归入第一类的品种如百农3217,豫麦2号和冀麦5418可作为抗旱亲本利用;(3)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品种在苗期积累较多的脯氨酸,这一性状可作为抗旱鉴定的生理指标之一,但使用多个生理性状隶属函数综合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旱性更趋合理。本文还对干旱系数在抗旱鉴定中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对节节麦的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不同施药时期对节节麦的防效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节节麦株率10%为研究对象,选用世玛、阔世玛、穗安3种除草剂分3个时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三叶期前施药,虽能有效抑制节节麦的生长,但对小麦的鲜质量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施用除草剂应于小麦三叶期后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分析表明,小麦分蘖初期和小麦拔节初期施药对节节麦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小麦分蘖盛期,但小麦拔节初期施药会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世玛、阔世玛对节节麦的防除效果优于穗安,二者防效均在95.7%以上,施药后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7.6%和17.3%。田间可根据阔叶杂草的多少有选择性地施用世玛或阔世玛。  相似文献   

19.
三七根结线虫病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8种不同药剂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田间防效筛选试验,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类.结果表明,98 %~100 %棉隆微粒剂、2.0 %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治效果均在75 %以上,达到了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98 %~100 %棉隆微粒剂、2.0 %阿维菌素乳油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田试验设每公顷施基肥300kg,每公顷播种量75kg。10个处理,3次重复,水平复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基肥施用量相同,以仅施用基肥为对照。分别在苗期、盛花期、鼓粒期、成熟期进行取样。来测定大豆生育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单株产量从各个生育期的角度讲,可以适当延长鼓粒期、成熟期的株高;成熟期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大豆后期养分供应能力决定大豆产量的高低;叶绿素的高低并不是衡量产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