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护林科技》2005,(1):F003-F003
宋晓东,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主持国家十五攻关专题“三北地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樟子松衰退病的防治技术推广”与“优质抗逆树种一彰武松的开发推广”和国家林业局“沙区优良沙生灌木造林技术试验示范”等4项课题及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型无烟型煤茶水炉该炉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八五”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列入《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和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1994年获建设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优秀节能产品。该炉结构创新,开水...  相似文献   

3.
林业有机高效系列专用肥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有机高效系列专用肥”项目于2003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又先后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项目组通过积极探索新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推广示范网络,围绕重点林业工程,推广与创新并举,搞好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水平等一系列方法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ABT生根粉在嫩枝扦插育苗上的应用”推广项目通过验收由衡水地区林业局主持的“ABT生根粉在嫩枝扦插育苗上的应用”推广项目,于1993年10月29日通过了地区级验收。ABT生根粉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该药剂是一种复合型高效广谱生根促进剂,具有补充插条生...  相似文献   

5.
竹缠绕复合管是由我国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竹产品,也是全球第1个可产业化的生物基管道。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拓展,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生态价值。文中从我国竹缠绕复合管研发及应用现状,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的意义、具体措施、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在新时代和新常态背景下促进亚非国家转变竹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竹产品创新发展动力的共同担当,是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促进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贡献中国竹智慧的必然要求,以及林产工业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惠民之举。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全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湖南林业跨世纪两个“55”的发展目标,集中支持“三难地”造林绿化攻坚、“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强对推广项目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狠抓了各级各类推广项目的管理实施 目前,我省仍在实施的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有28项,如自治州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武陵源野生花卉树桩盆景根艺的开发》、金洞林场《马尾松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项目、绥宁县林业局承担的《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项目,实施顺利,效果良好。《中汉17等杨树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ABT成功之路──ABT生根粉系列推广工作举世瞩目ABT生根粉1989年被列入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ABT研究开发中心亦接受了国家下达的“促进建立ABT研究开发集团,推动科研、推广机制良性循环”的任务。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党的科技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贸委指出技术推广要“四结合”国家将重点新技术推广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相结合,使一些影响大的成熟技术推广应用形成一定的面;将新技术推广工作与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相结合,使推广工作搞得更深入;将成熟技术的典型示范与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信息发布等活动相...  相似文献   

9.
“国家造林项目”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通过国家造林项目的实施,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把我国敕一丰产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目前示范,试验林的生长看,林分高,径指标大幅度超过《马尾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推广的现状决定了要提高科技成果在适宜地区的覆盖面,推广中采用方法示范传授新技术新措施,能集林农的“看”、“听”、“做”为一体,容易启发林农,提高其吸纳新科技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的林业科技能人,形成科技示范网络的支撑点。所以说,方法示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北林学院张广军副教授申报的“沙棘优良无性系及扦插育苗技术”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全国同时列入的林业科技成果共10项.“九五”期间,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科委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组合、配套,在农村、工矿业中大范围大面积实施,力争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沙棘项目的列入,必将对沙棘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当前林业生产的需要,将林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林业生产三大效益的提高,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从全省1990年以来所取得的林业科技成果中筛选出对全省林业生产具有较大影响的50项适用科技成果编辑成册,作为今后几年内全省推广重点,予以发布。今年是“农业技术推广年”,推广和发布50项科技成果是省林业厅落实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年”的重要措施之一。省林业厅要求各地做好征订发行工作,广泛发行到各乡镇林业站,国营林场、苗圃、林科所、森工企业以及乡村林场的科技人员手中。各地应将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提高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绿讯     
《内蒙古林业》2005,(4):48-48
由内蒙古林科院主持完成的“半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内蒙古林科院建院五十年来,完全由内部科技人员主持完成并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世行”贷款发展人工商品林,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了组织、计划、资金、质量、种苗、科研推广、环境、信息监测等管理体系和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5.
派问杂种雄株110号杨是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杨树纸浆材柞良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和“欧美杨胶合板材及纸浆材新品种选育”课题组,耗时十余载选育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杨树新品种,已通过国家鉴定。它在耐旱、耐寒、速生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都堪称优良品系,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树种之一。山西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云南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NAP)”的科技推广后所取得的成效。为了增加项目造林的科技含量,项目一启动就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前后推广了省内外重要科技成果6项,对主要造林树种建立了试验林、示范林、环境保护监测样地,以及配套的科学管理等措施。通过这些举措,使项目造林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造林任务64275.81hm2(96.4万亩),为协议任务面积的146.1%,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由于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科学造林水平,使“NAP”项目在省内工程造林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腹地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从1998年以来,库尔勒人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环城绿化为依托,以“一河三渠”绿化为骨架,以中心区道路绿化美化为网络的绿化思路,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是林业系统首次使用贷款、发展林业生产、增加森林资源的工程项目n根据林业部要求,省林业厅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省地县世行贷款林业项目管理机构和科研推广体系。科研推广支持组和环境监测组设址湖南省林科所,由一名所领导主管,科研处专人负责,下设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杨树、阔叶树、施肥、菌根7个课题组,配备研究员。副研究员11人,助研8人的强力阵容,与项目县上下结合,形成“四通八达”的科研推广网络。实施项目造林以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省项目办一直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项…  相似文献   

19.
我区的农村能源工作在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自治区林业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能源建设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农村能源建设置于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之中,使农村能源工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创建并推广“恭城模式”,开展“152”能源生态农业建设。1997年全区能源生态农业恭城现场会以来,为加大“恭城模式”的推广力度,在全区开展了“100个能源生态村”、“50个能源生态乡”、“20个能源生态…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工业原料林树种。我省现有林分分布面积220.61万hm2,活立木蓄积6467.46万m3,分别占全省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的45.89%和34.99%;分布全省各地,其中面积1万hm2以上的县(市)70个,超过5万hm2以上的11个,6万hm2以上的4个。从“六五”开始我省将马尾松树种遗传改良等研究列入国家攻关项目,组成了以省林科所马尾松课题组为依托,共10余个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参加的马尾松研究与成果推广协作组。先后承担或参加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及“八五”有关马尾松良种选育与栽培研究攻关课题和林业部、省科委、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