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森林采运科学”自1985年创刊,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8年中,在采运学会及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向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本刊概况:“森林采运科学”是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会刊,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国家二级学术技术性刊物;本刊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本刊自1985年正式出版,到目前为止已相继出版了30期(其中两期增刊),共发表论文360余篇,刊载的论文包括森林采伐、抚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索道集材、林区道路与养护、木材运输、贮木作业与经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森林采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49年到1985年共生产木材13.5亿 m~3,平均每十年增加产量一千万 m~3;目前有131个国营采运企业局,职工126万人;采运综合机械化已达到8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有几十个林机修造厂为森林采运工业生产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在国有林区中,建立了156个大、中修厂,1100个保修网点;全国有一所采运研究所,有8所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森林采运工程专业;在中国林学会领导下成立了森林采运学会。当前,我国的森林采运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森林防火》杂志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值此庆祝创刊十周年之际,回顾本刊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具有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一、十年的回顾 (一) 创刊与发展《森林防火》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林业部委托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也是我国唯一的森林防火专业刊物。它在林业部、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林学会森林  相似文献   

4.
1.1990年10月11日至13日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与黑龙江省林学会木材采运专业委员会在友好林业局联合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会议由黑龙江省林学会木材采运专业委员会主任莫若行同志,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王中行同志主持。黑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李应林同志与伊春市副市长、伊春林学会理事长印廷文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到会的有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广东四省(区)的林业厅(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88名代表。  相似文献   

5.
陈涵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115-119
归纳总结了计算机在伐区经营与规划、林道网与木材运输、贮木场作业、森林采运辅助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应用研究的现状,针对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出现的新技术,论述了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陕西林业科技》是我省林科所与省林学会合办的林业科技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育苗、育种、造林、森保、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林业经济、林产化学、森林采运等方面科技知识。《陕西林业科技》是国内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为提高质量,丰富内容,1985年起将增加林业科普、技术资询、国内外林业科技消息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会于1991年8月10日~14日在吉林省自河林业局贮木场召开。到会人员来自全国8个省、自治区,共计43人。收到论文20篇。会议由森林采运学会贮木场学组组长邹云盛、王桂峰主持。森林采运学会理事长、东北林业大学森林采运工程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北美及北欧森林采运发展的特点,机械化采运发展概况,近年来新研制的采伐机械、采伐剩余物的收集利用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等内容,分析了森林采运发展的特点,对发展我国森林采运事业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应用森林采运科技成果、促进木材生产战线技术进步,在林业部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工业司委托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于8月27日—9月18日在北京举办了《当代森林采运科技成果研讨班》。学员136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森工采运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10.
《陕西林业科技》是我省林学会与省林科所合办的林业科技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育种、育苗、造林、森保、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林产化学、森林采运等方面的科研报告、试验论文、科技知识等。为提高质量,丰富内容,1984年起,将增加林业料普、技术咨询、国内外林业科技消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在森林采运作业中,作业区面积的大小,集材距离的远近,修多少岔线道路,设多少装车场,才能使采运成本最低?几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采运学者研究的课题。最早研究的是美国的马秋思(Mattews),他在1942年发表的《采运工业中的成本控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使单位木材成本达到最低的道路(岔线)最佳间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就是中国采运界比较熟悉的马秋思理论。继他之后,许多学者陆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这一理论和计算不断充实和完善。例如Saddarth和Herrick(1964)、Donnelly(1978)以及Perkins和Lynn(1979)改进了平均集材距离的计算方法。Peters(1977)在马秋思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森林生态采运及其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庆福 《森林工程》1999,15(2):9-10
本文论述了森林生态采运的涵义和任务,提出了森林生态采运体系及其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对发展林生态采运,实现生态林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促进森林采运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兰  韦淑英 《森林工程》2002,18(2):21-22
本文阐述了我国森林采运业的发展现状,针对今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采运作用、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江西林业科技》是由江西省林学会、江西省林科所共同主办的林业综合性刊物。内容着重报道林木良种、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林业机械、林产化工、木材采运、森林生态、树木生理、林业经济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技术、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国内外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等,还辟有科普讲座专栏。本刊内容丰富新颖,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和农民技术员阅读。本刊16开60页,双月刊,每逢双月下旬出版。限内部订阅,每期收工本费0.25元,全年6期共1.50元。订阅者请将款邮汇至江西省林科所情报室(地点:南昌市麦园)。  相似文献   

15.
美国从四十年代就开始观测、试验和研究森林采运作业与水土流失和迳流的变化关系。其研究方法和结果,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兹介绍如下。一、试验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采运的作业方式1976~1978年,美国林务局在西北林业试验站俄勒冈州试验林地,对森林采运作业引起的水土流失和迳流变化进行了小流域的系统试验与研究(表1)。  相似文献   

16.
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山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内外采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采运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成果;针对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未能真正推广应用、无普遍适用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体系、无全面科学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适合山地森林作业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提出考虑生态的山地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前景:择伐林地群落恢复研究、林地养分含量分析、择伐林分生长动态仿真与景观择伐空间结构分析等。而山地人工林未来应侧重研究基于分类功能的人工林生态采运技术、择伐空间的优化及可视化经营、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跟踪研究与环境友好木材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森林采运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论从世界或是从一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谈,适当的森林采运都是有益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人工林的采运有益于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林的采运有益于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特种用途林,如寺庙林、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等也应该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1955年创刊。1985年是它创刊三十周年。这个刊物创办以来,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为此,在纪念这个刊物创刊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国林学会、《林业科学》编委会,向创刊以来为刊物操劳的历届主编、编委同志们,为支持和关心我们工作的领导同志们,为在这个园地上辛勤耕耘的编辑同志们以及为做好我们出版发行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面向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采伐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森林采伐运输既要满足工业需求也要符合生态环境的作业标准。第11届世界林业大会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主要就这次大会的成果阐明森林采运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减少采伐对森林干扰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人工林、营林技术以及减少采伐废弃物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量和收获量;二是采取森林采伐实务规范等政策和激励措施;三是在林区道路、采运作业、采运机械和工艺等方面采用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环境可行的低干扰采运作业技术的实施。并阐述了采运作业技术、经济性和技术培训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办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并分析了国内外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采伐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保护生态平衡,以达到森林采运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使森林越来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