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11月中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全省农田失墒面积不断扩大,旱情发展迅速。面对持续的干旱,优化农艺措施是主动抗灾减灾的出路所在,即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节水农业技术和抗旱保墒措施,以增强农业节水抗旱综合能力。针对我省的特点,现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请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超采50亿立方米)。旱作节水农业是我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又是我省旱作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截止2002年底,贵州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67.153万hm^2,旱涝保收面积54.562万hm^2,机电排灌面积6.992万hm^2,分别占同期实有耕地面积的37.98%、30.84%和3.95%。农田灌溉面积有限,相当一部分稻田仍是“望天田”,缺乏灌溉条件。为此,本项目专题研究在已有稻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2001~2003年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田面积70万公顷,年产稻谷45亿公斤,外销25亿公斤,因此水稻在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北方连续几年的干旱少雨,造成我省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使水稻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000年以来,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人员在对水稻需水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康晓虎 《吉林农业》2011,(6):297-297
自进入一月份以来,长江的中下游出现了罕见的旱情,拿湖北省为例,降水量比往年同一时期少了很多,据数据显示,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千余座水库的水位以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库的有效用水所剩无几,全省受灾人口达到近900万,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800万余亩,绝收面积达到40万亩。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保护农作物的收成成为了当务之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旱情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目的就是合理用水,不浪费水,合理分配水资源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文章针对节水灌溉的意义、常见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应注意的地方做出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7月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减少207mm,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记录;同期气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高了1.7℃,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目前全省库塘蓄水量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盆地,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每年干旱造成的水稻减产十分惊人。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广大丘陵区灌溉条件近期不可能明显改善的条件下,研究、推广水稻节水、抗旱栽培对于稳定与提高我省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973”和“863”项目的资助下,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等单位合作,自1998年开始系统研究覆盖旱作水稻,探索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并从2001年起在我省中江县、富顺县及简阳市的典型缺水地区和望天田大面积示范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均获成功。各地的示范表…  相似文献   

9.
几种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与节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沿运和淮北灌区,水稻面积1260万亩。由于淮河来水渐减,全年缺水70亿米~3,常年提江水10亿米~3,尚不能满足灌溉需要,遇旱年淮北的水稻面积要减少200~300万亩,严重影响我省粮食生产。对此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自1987年起研究了水稻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稻汕优63穗大,属源限制型品种,在湿润灌溉条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创造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面积第一,据四川省种子协会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最高年达到54万亩以上,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30%以上;二是平均亩产第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稳定在200kg/亩,  相似文献   

11.
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1986年底以来进行的亲本生育特性观察、父本栽插方式、生长激素应用、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有关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对改进我省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扩大制种面积和实现全省杂交稻种子自给所起的重要作用.1990年全省制种16.9万亩,实施了以"一二三"工程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虽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仍获得亩产118.06公斤的较好收成,总产达1995.3万公斤.与1986年相比.制种面积扩大178.96%,单产提高11.79%,总产增加212.0%.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由1987年的1024.2万亩扩大到1991年的1600.0万亩(计划面积),而用种自给率却从49.9%提高到99.76%,基本上实现了我省杂交稻种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1年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节水增温功能而备受丘陵地区农民欢迎,得到较快发展,为丘陵地区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提高作出了贡献。为了促进丘陵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现就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覆膜水稻推广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各地在水稻生产新品种及技术的推广上不断创新,加强示范,促进了全省水稻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我省目前的水稻生产来看,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的覆盖率和到位率还不高,特别是育秧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秧苗素质差。主要是由于秧田培肥不够、播种量大、苗床期田间管理技术不到位、移栽秧龄偏长造成的;二是栽插过深。由于秧苗素质差,每丛用秧量明显增加,加之栽插过深,返青期明显延长,对“两头”低温影响较大的滇中稻区而言,有限的“高温时段”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对水稻高产十分不利。因此,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种植业领域技术发展轨迹,对全省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提出未来种植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和策略,即继续提高粮食生产,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种植内部结构,同时对5个关键领域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目标提出预测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冬季气温偏高、越冬虫源基数增加以及防治不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省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年全省晚稻二化螟大暴发,虽多次施药防治,损失仍十分严重,有的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均水资源为2800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年供水缺口达46亿立方米,一些丘陵山区和老旱区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全省农业灌溉年用水量为14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大多采用漫灌,有近60%的水被渗漏和蒸发,有效利用率不到1/3.因此,我们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运用各种先进的、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抗旱节水种稻技术周学标,刘振刚,马可道(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272100)山东省水利资源比较贫乏,为了保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各地研究推广了不同类型的节水种稻技术。目前全省节水种稻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约占种稻总面积的50%。抗旱节水种稻必须采...  相似文献   

19.
大棚蔬菜节水增效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省大棚蔬菜播面280多万亩,占全省总播面的15%,占地面积约为200万亩。据试验,每亩大棚蔬菜每次畦灌(大水漫灌)需水30-50立方米,每茬用水300-500立方米。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大棚蔬菜生产的节本增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全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发展。到2006年,全省水田面积达到800万亩。水田机械耕地达到60%.机械插秧面积280万亩.占水田面积的35%.水田收获机械化占15%.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