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耐旱耐瘠、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迅速,可涵养水土,提高地力。在云南元磨、思小等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为主进行绿化,所形成的植物群落较稳定,绿化护坡效果好,对干旱、风沙等的抗逆性强,特别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公路、堤坝的边坡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2.
陈影  张利  董加强  赵文廷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54-157,162
废弃矿山边坡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生态修复方式、方法和不同植物的生物生态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对修复目标植物群落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在对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基质、水文、气候等生态要素充分调查基础上,对矿山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边坡生态退化的成因为矿山开采导致的边坡植被的消退,而目前的修复方式以草本植物修复为主。(2)在对目标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修复的设计原则,即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这样解决了植物在恢复生长时期受基质流失和水分不足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将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恢复模式较其他高速公路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它具有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予大力倡导应用。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植物群落盐分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津滨海生态防护圈 4种植物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表明 ,除未计叶片与枯落物外 ,K、Na、Ca、Mg和Cl 5种元素年均积累量草本群落 (343.89kg/hm2 ) >乔灌草群落 (5 9.79kg/hm2 ) >灌木群落(5 5 .4 6kg/hm2 ) >灌草群落 (18.87kg/hm2 )。各植物群落土壤主要盐分离子Na和Cl年积累量有较大差异 ,海滨滩涂草本群落Na、Cl分别为 6 0 .2 2kg/hm2 和 2 18.35kg/hm2 ,灌草群落为 2 .0 4kg/hm2 和 5 .775kg/hm2 ;改良土壤的乔灌草群落为 2 .385kg/hm2 和 11.76kg/hm2 ,灌木群落为 3.95kg/hm2 和 16 .74kg/hm2 。植物各器官盐分积累乔木以根系积累为主 ,灌木枝条积累量略大于根。复层结构群落盐分离子积累呈现极强的层次性 ,乔灌草群落各层次 5种盐分离子积累量占总量百分比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灌草群落则为灌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废弃采石矿区植被重建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浙江省40个养护期内的废弃采石矿区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废弃采石矿区内植物种类较多,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从群落结构组成来看,草本植物为优势群体,草本植物引导种以豆科类植物和禾本科类植物居多.(2)革本、灌木和乔木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群落的这些指数值明显高于灌木和乔木植物群落,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群落的群落均匀度指数都较高.(3)浙江省废弃采石矿区内草本植物乡土物种占主导地位,其中以菊科类植物居多.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既具有保障道路和行车安全、舒适旅程、降低硬性材料防护成本的特点,又具有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的生态效应,还可形成独特的绿色长廊和风景线,是稳定边坡、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国内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总结了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的设计要点和工艺措施,介绍了高速公路生态恢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草灌混播技术在红砂岩边坡防护工程中的生态防护效果与施工工艺,选取韶赣高速典型红砂岩边坡4个路段,采用样地记录法对不同草灌配比路段的物种组成,灌木植物的数量、高度、频度等指标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样地植物群落的相对多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重要值等指标探讨了试验区植物群落组成与群落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各种多样性指标研究试验区植物数量特征及生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草灌结合对土壤贫瘠、易风化、易冲刷红砂岩地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豆科植物能通过根瘤固氮作用在坡面贫瘠土壤正常生长,对韶赣高速红砂岩边坡的植被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一定配比的本地乡土灌木、豆科植物和少量草种等组成的多物种组合可有效构建较为稳定的红砂岩边坡植物群落,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环境移民迁出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移民迁出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演替阶段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稳定,而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相对变化较大;各样地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有缓慢递增趋势;乔木样地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无变化,但是物种丰富度呈现递增趋势,而均匀度先缓慢上升转而迅速下降;同一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比较基本上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林的分层多样性比较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规律。从整个群落总变化趋势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和演替阶段的提高,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阶段跳跃性增长,出现多样性指数乔木林〉灌丛〉草丛的规律。实施环境移民工程10年来,植被群落各演替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稳步增加,封育后植被恢复效果明显,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地不同抗侵蚀植物的消长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演替阶段与植物生长型,将抗侵蚀植物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多年生根蘖性草本和半灌木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5类.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根茎禾草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灌木和乔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比较弱,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很强;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植物适应土壤侵蚀环境的能力适中,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的能力优于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根茎禾草群落,但不及乔灌木群落.并提出了在天然草本植被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造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于边坡绿化的水土保持灌草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早期的边坡治理往往比较重视坚固之功效,大多采用砌石及混凝土等灰色防护,却忽视了生态景观的和谐,造价高,投资大。采用生物护坡技术,不仅能有效保护边坡,而且能修复遭破坏的植被景观,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生物护坡可与工程护坡同步实施,甚至可单独实施。由于边坡较陡、空间较小,一般不栽植乔木,而且这样还有利于道路的安全。因此,从生态要求和道路安全两方面来看,灌木是适合边坡绿化的最佳植物种选择,草本植物是边坡绿化时灌木的必要补充,两者间可以混搭实施。  相似文献   

11.
草灌乔结合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基本特征 ,符合黄河上中游地区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能发挥更强的防护功能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草灌乔的结合应因时因地采用划管封育、草田轮作、林 (果 )草 (粮 )间作套种等多种适宜的形式 ,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侵蚀坡地治理与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指出侵蚀坡地植被的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提出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需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理论,即在先锋群落配置中要注重草被层的生长;坡地果园的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的建设;对陡坡窄面梯田的保水功能提出质疑,提出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就坡挖穴、山边沟+牧草覆盖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替代梯田工程。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黄土高原几十年的治理成就和经验,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进行再认识,指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不容忽视,乔木林要适度种植,治坡和治沟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补充的关系,在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从全流域整体考虑,在黄土高原地区应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并重点治理多沙粗沙区,依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和地带性理论,因地制宜进行林草建设,尽量选择耐旱的林草,少种高耗水量的植被,工程措施中不同规模淤地坝应建有排水设施,做到淤沙排水,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壤区不同植被措施坡面的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为了研究不同的植被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及对坡面侵蚀的抑制效果,在福建省长汀县选择乔灌草、灌草、草本、农作物、乔灌、封山育林、经济林等各植被措施下的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各种植被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分析比较各小区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能较好地调控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不同植被措施下坡面产流产沙分异规律明显,相对裸地,盖度高的乔灌草、灌草、草本等措施的水土流失量最小,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明显。在不同的降雨量条件下,不同植被措施的坡面水土流失情况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未来南方红壤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植被治理措施的逐步实施,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conducted a long-term (from 1956 to 1999)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 on mobile sand dunes in Tengger Deser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icrobiotic soil crusts.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ogr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il crusts by investigating the plant cover (herbs and shrubs), and some microorganism (mosses and algae), physical (particle siz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and chemical (major plant nutrients and organic matter) soil particles. The Limburg Soil Erosion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Three stages of microbiotic crust development occurred during the progressive stabilization of unconsolidated aeolian dunes, from 1956 to the present day: (1) raindrop impact and development of a non-biological crust; (2) crust enriched with mosses; (3) crust dominated by abundant algae, mosses and liverwor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driving factor i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icrobiotic crusts in the Tengger Desert i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depth within the various soil layers occurring on, for example, dune top, leeward slopes, inter-dune depression (hollow) and windward slopes, immediately after a single individual rainfall event. Crust development leads to a change from shrubs to herbs because of decreased soil moisture in deeper s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6.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现中国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果,随同动车装备和筑路技术,形成了我国高速道路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大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支撑技术体系。我国"两高"建设是以牺牲土壤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及安全防护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路域边坡土壤破坏特征、土壤生态修复本质、工程边坡林草种选择、V型槽种植带、喷混基材配置、机械化施工等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技术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路域边坡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种子产业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