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利用气象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从致灾因子、承灾体方面,研究探讨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为宣城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灾情调查、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西省雷电灾情特征,探讨防雷减灾对策.[方法]根据江西省2010 ~2014年因雷击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分析江西省雷电灾情特征,提出适应江西省的防雷减灾措施.[结果]雷电是江西省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灾害,其中4~8月雷电灾害多发,南昌市、吉安市为雷电重灾区,上饶市、宜春市为雷电次重灾区,其他地区也需加强雷电防范.防雷减灾措施包括:建立完善防雷减灾工作机制;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结论]为江西省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饶县的气象灾害发生实际情况,以及灾情造成的影响,概述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寒潮、暴雪、大雾等气象灾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民政局、气象灾害大典等收集、整理自1951年至2012年西宁地区干旱、冰雹、大风、洪涝灾害、雷电、低温冻害等所有的气象灾情资料,并以优化的数据格式录入或导入到数据库中,系统实现了气象灾情资料录入、查询、统计、分析及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引出了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雷电灾害安全防护措施,旨在从源头上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村雷电防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并分析引起灾害的原因,最后提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技术性措施和政策性建议,旨在为减少雷电灾害损失,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类型、基本内容、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评估依据、评估目的等5个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参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为提高全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水平提供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农村某加油站雷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防雷设施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电灾害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为加油站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防雷的必要条件,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遭受雷击损失巨大,对加油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能为本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安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濮阳市5个县市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雷暴日(2001—2017年)数据、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2005—2017年),以及濮阳市雷击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作为濮阳市各县市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估评价指标,对濮阳市雷电灾害致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某一区域雷暴灾害的产生和带来的影响既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以及该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有关资料构建濮阳市雷电灾害评价指标,为该区域预防与降低雷电灾害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市学校防雷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雷电灾害直接危害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一大气象灾害。笔者根据平顶山市学校防雷设施调查情况,阐述学校防雷设施不健全的危害性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威海气象局1997—2017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威海市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经济损失、伤亡人数、时空分布特征、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并对灾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多的地区为威海中部及西部内陆地区,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少的地区为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造成的损害有直接雷击灾害和间接雷击灾害,其中间接雷击造成的损失占79.44%;每年5—8月是威海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期,每天15:00—17:00是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段;雷击造成微电子设施损失位居榜首,供配电设施次之;郊区雷击时常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建立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以广西南宁市为例,利用南宁市的气象、地理、人口、经济等资料,采用数据统计、调查问卷、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雷电灾害风险的权重和评价指标,使用GIS技术进行栅格计算和图层叠加,最终得到南宁市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南宁市范围内发生雷电灾害风险最高的处于青秀区、邕宁区、兴宁区、良庆区以及宾阳县、横州市、上林县、马山县一带,整个南宁市范围内,从高风险到中风险所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反映了南宁市范围内的雷电灾害风险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4.
范小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44-16646
通过对山区农村雷电灾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引起山区雷电灾害的原因,并针对农村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政策性建议和技术性措施,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山区农村的雷击事故以及推动今后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1974~2011年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07~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套地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频度特征,然后基于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旗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并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获得各旗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完成了对河套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均属于中易损区以上,其中临河区、五原和杭锦后旗的雷电灾害易损度极高,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易损度较高,磴口和乌拉特后旗属于中易损度区。  相似文献   

16.
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是受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而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通过分析雷电的形成特征,指出应根据不同的防雷等级采取防御措施,特别是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以期将雷电自然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7.
雷电防御措施在农村地区较为欠缺,农民防雷意识不强,是造成雷电灾害的重要原因,加强农村雷电宣传执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得出雷电宣传在农村的重要性。针对本地农村现有条件,提出多方位开展防雷宣传,以提升农民的雷电防护意识,降低农村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18.
陈蕴黛  江栋梁  朱鹏 《北京农业》2012,(33):126-127
近10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事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全年降水充沛,集中在春夏季,雷电灾害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浙江省的防雷减灾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主要探讨雷电的危害以及防雷检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防雷减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轻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新农村雷电灾害事故,解决广大农村雷电灾害事故易发的问题,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也要相应逐步跟进提高,如何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分各负其责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体系,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安全管理和科普宣传,发展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落实各项雷电防御措施,有效地减轻雷电带来的危害,已经摆在各级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的面前。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农民满意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真正的惠及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