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过食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死后的肾脏如软泥样,故称之“软肾病”。魏氏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故又称为产气荚膜杆菌,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尤以2月龄-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威胁着羊产业的发展,加强该病的综合防控,有效防制该病的发生,促进羊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魏氏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故又称为产气荚膜杆菌,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该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3.
羊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软肾病”、“过食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死亡后的肾脏软如泥样,故称为“软肾病”。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可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多在春秋季节发生,尤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呈地方性流行,对养羊业危害较大,其发病特点应引起注意,笔者将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三省 《中国养羊》1996,16(3):44-44
羊梭菌病是羊的一类主要传染性疾病,它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叫“羊快疫”,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肠毒血症”,也叫“软肾病”或“类快疫”,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叫“羊猝疽”,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痢(以上B、C、D三型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杆菌)。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原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诱发此病。1 梭菌病的主要特点除羔痢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外,羊梭菌病主要发生于2~24月龄、膘情壮肥的年轻绵…  相似文献   

5.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称"过食症",该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生长繁殖所产生毒素所致,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死后的肾脏如软泥样,故称之"软肾病"。近期该病在陕西、河南等地陆续发生导致羊只大批死亡。另外2014年春季呈在吉林等地区发生,给养羊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是由英国人Wclchii等于1892年首先从一具腐败的人类尸体中  相似文献   

6.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故称羊肠毒血症。由于病死羊只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  相似文献   

7.
<正>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过食病、类快疫,俗称血肠子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病原与传染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中的D型,是粗大的厌气性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中常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及病羊消化道和粪便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的羊均可发生,但发病较多为两岁以下的幼龄羊,  相似文献   

8.
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应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一起羊肠毒血症疫情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羊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该病发病突然,病程急促,往往来不及救治,而且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近两年养羊业在我区迅速发展,羊魏氏梭菌病也给我区养殖户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现将8月中旬来我中心就诊的一例羊魏氏梭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过食症”、“类快疫”、“血肠子病”,是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在胃肠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病,病羊死后肾组织多半软化,故称“软肾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发生,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绵羊发病较多。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近年来山羊发病呈增多趋势。该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故称羊肠毒血症,由于病死羊只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软肾病"。该病发病突然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由于发生该病的羊只死后肾脏如软泥样.故称之”软肾病”。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经消化道而发生内源性感染。该病多发于夏初至秋末,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  相似文献   

13.
羊肠毒血症俗称过食症,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羊死后肾组织常发生软化,故也称"软肾病"。该病多呈散发性流行,发病以急性病例较为多见,死亡率较高,主要发生于绵羊(尤其是2~12月龄的羊),山羊发病较少。膘情较好的青年羊容易感染发病。病死羊往往鼻腔流出黄色浓稠胶冻状鼻液,口腔流出带青草的唾液,僵尸一般,不臌气。  相似文献   

14.
<正>羊肠毒血症的元凶是D型魏氏梭菌,魏氏梭菌在羊的肠道中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而引起绵羊急性中毒,临床出现突然发病、腹痛、急性死亡,剖检时典型病变在肾脏,可见肾脏软如面团,切开如污泥状,故本病又称为"软肾病"、"类快疫"。笔者在基层工作,深知此病的危害,如果平时不做好羊肠毒血症的预防控制工作,会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损失。1病原体病原是D型魏氏梭菌,魏氏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性粗大的杆菌,革兰氏染色呈现阳性,对多种糖类、牛乳、蛋白  相似文献   

15.
羊肠毒血症     
<正>该病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夹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1流行特点魏氐梭菌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16.
魏氏梭菌病(俗称“快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的家畜传染病。该病在我区最早发生于1989年,呈点散发生,1990年以后,发病数量逐年增多,发病区域也由散发发展为片状散发流行,1993年底已蔓延于我区大部分县市。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全区已累计发生牛魏氏梭菌病1.6万余头、  相似文献   

17.
正肉羊是适应外界环境强的家畜之一,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饲养肉羊投资少、周转快、效益稳、回报率高。近年来,国内外羊肉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使肉羊生产正成为一个黄金产业。但一些羊患疾病成为阻挠产业发展之绊脚石,羊肠毒血症就是其中一种,该病是绵羊的一种急性细菌毒素中毒的病症,发病突然,死亡率高,所以又称为"类快疫",死后肾脏组织容易变软,故又称"软肾病"。该病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杆菌(D型魏氏梭  相似文献   

18.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近年来山羊发病呈增多趋势。该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故称羊肠毒血症,由于病死羊只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任何年龄的动物均可发生。最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羔羊或断奶后日粮中含高碳水化合物或很少吃茂盛青草的圈养羔羊。该病发病突然且病死率高,不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故称羊肠毒血症。由于病死羊只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临床也称"类快疫"。由于本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且不易  相似文献   

20.
<正> 肠毒血征,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 1 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羊及带菌羊。本病为经口感染。易感染动物为羊,不同品种、年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