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扇贝(图见彩中插2)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海湾扇贝保苗技术日趋成熟,保苗率大幅度提高,但在保苗过程中出现死苗、劣质苗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海湾扇贝保苗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广大保苗业主及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用方形网箱保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稚贝成活率,比传统的网袋保苗法保苗率平均可提高30%以上,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用方形网箱保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稚贝成活率,比以前使用传统的网袋保苗方法保苗率提高30%以上,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2012,(2):73-74
水循环对海水水质和大西洋扇贝幼虫养殖生产的影响挪威的扇贝幼虫养殖生产系统在过去十年里已从使用分批养殖系统改变为使用流水式(FTS)连续养殖系统。2010—2011年,在连续添加藻类饲料及20%海水换水率的大型系统中,使用循环水技术(RAS)进行了两个试验。在该RAS中,观察到二氧化碳随时间而逐步增加,但pH值和溶氧则随时间而下降。在第二个试验期间,FTS系统中的细菌总数比RAS系统中的更少且更为稳  相似文献   

5.
<正>大扇贝(Pecten maximus)雌雄同体,原产地大西洋欧洲近岸海域。通过引进种贝,在室内7~15℃条件下繁育,成功培育出稚贝80万枚。稚贝入海后生长较快,高温季节死亡率较低。初步认定大扇贝适合在北黄海区养殖及底播增殖。  相似文献   

6.
在扇贝幼体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稚贝保苗是搞好养殖生产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稚贝在池塘保苗较海上保苗有利于提高保苗率。然而目前在池塘保苗中死亡现象亦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保苗质量,现结合生产实践,就其影响因素和预防技术措施分析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有浮筏挂笼养殖、浮筏吊耳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等养殖方式。汕尾海区华贵栉孔扇贝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该贝的海区采苗和浮筏养殖。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上旬,山东省招远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2批购进墨西哥紫扇贝进行试养,取得良好开局。第1批(210只)紫扇贝亲贝经过4个小时运输,再经过5天海面暂养,成活207只;第2批(230只)亲贝,运抵招远后经过3天海面暂养成活了228只。2批435只亲贝长势良好,标志着墨西哥紫扇贝北移莱州湾实验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9.
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海湾扇贝保苗技术日趋成熟,保苗率大幅度提高,但在保苗过程中出现死苗、劣质苗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海湾扇贝保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广大保苗业主及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实验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三种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为1.460、1.662和2.909 mg/L;辛琉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44.598、182.167和39.334 μg/L;马拉...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ens Lamarck)自1982年从美国引种到现在,已发展成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海湾扇贝育苗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稚贝暂养期间的成活率低。以大连市为例,平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雌雄同体,原产地大西洋欧洲近岸海域。通过引进种贝,在室内7~15℃条件下繁育,成功培育出稚贝80万枚。稚贝入海后生长较快,高温季节死亡率较低。初步认定大扇贝可能适合在北黄海区养殖及底播增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的扇贝养殖得到较迅速的发展,在采集自然苗种和养殖技术方面都摸索了一些经验。1984年,全县22个采苗区投放247万个采苗袋,共获扇贝苗25.69亿粒。其中能供生产用的达10亿粒以上。下面就扇贝采苗和养成技术作简要介绍。 1.选择适宜的采苗区。要求采苗区亲贝资源丰富,水质好,无大量淡水注入,有洄流湾。 2.选好采苗器材。要选择既适于稚贝附着,价格又相宜的材料。采苗袋用网目1.2~1.5毫米聚丙  相似文献   

15.
虾夷扇贝是一种大型冷水性贝类,营养价值高,养成效益好,自1980年引进我国后已在辽宁、山东开展大规模的育苗及养成。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牡蛎等浅海贝类养殖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近几年从事虾夷扇贝稚贝海上保苗和商品苗运输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海湾扇贝虾轩生产实践,提出在保苗生产中应科学肥水。选择适宜的网袋,控制稚贝在网袋和虾池内的密度,及时分苗利用虾池生态条件,调节池水环境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稚贝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年来海湾扇贝虾池保苗生产实践,提出在保苗生产中应科学肥水。选择适宜的网袋,控制稚贝在网袋和虾池内的密度,及时分苗利用虾池生态条件,调节池水环境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稚贝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长岛县海珍品试验场于1974年栉孔扇贝的春季自然采苗取得成功。几年来采得可供养殖的5~20毫米栉孔扇贝苗258万多个,提供了养殖苗种。但舂季也正好是其他附着生物的主要附着期,因而经常遭致稚贝附着困难或附着不牢,影响生长,而且敌害生物严重,  相似文献   

20.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卫 《齐鲁渔业》2002,19(1):36-36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包括亲贝促熟、采卵、受精与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稚贝培育,均在人工控制温度下进行。1 亲贝入池前的准备工作与亲贝入池 每年1~2月份,是培养饵料(单胞藻)的时期。同时,要清池、消毒,为引进种贝作准备工作。亲贝的引入需在春季繁殖期前移入室内,控温促熟,以达到早育苗,延长生长期的目的。一般3月上、中旬引入种贝。 尽量选择壳高 5~6cm个体大的1龄贝作亲贝。清除附着生物,洗去浮泥,在水体中密度一般为80~100个/m3,利用网笼吊挂在池中或者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初期采用网笼吊养或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