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二嗪磷在水稻植株、糙米及稻壳中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过有机滤膜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二嗪磷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2)g,在水稻植株、稻壳、糙米中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水稻植株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07.6%,变异系数为4.2%~12.9%;糙米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4.4%~90.4%,变异系数为5.0%~6.6%;稻壳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3.5%~90.9%,变异系数为4.5%~6.0%。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乳油中的甲醇、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萘5种有害溶剂。采用Stabilwax-DA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及氢火焰离子检测器,以正癸烷为内标物计算含量。测定结果不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干扰,5种目标物的线性关系良好,样品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8.72%~102.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对市售25种乳油产品的实际检测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同步分析水稻和土壤中福美双和甲霜灵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C18吸附剂净化,C18色谱柱分离,0.2%甲酸水-乙腈等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500μg/L浓度范围内,不同基质中的福美双和甲霜灵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在0.01~1.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土壤、水稻植株、稻壳和糙米样品中福美双和甲霜灵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76%~10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3.2%(n=5);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4%~102%,日间RSD为2.8%~10.4%(n=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水稻及土壤中福美双和甲霜灵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HPLC-UVD)对水稻植株、糙米、田水样品及土壤中的三环唑进行检测,三环唑在3种添加水平下:1田水样品添加水平为0.008 8~0.88mg/kg时,回收率为83.53%~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32%~7.24%;2土壤样品添加水平为0.017 6~1.76mg/kg时,回收率为78.63%~94.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0%~4.43%;3植株和糙米添加水平为0.035 2~3.52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72.01%~97.42%,81.78%~97.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2%~5.91%,1.69%~10.1%。该方法的浓度范围为0.352~35.2μg/mL时,最低检出限为4.2×10-10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 8mg/kg。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定量准确,可有效适用于三环唑在水稻上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水中春雷霉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样品用S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HPLC BEH HILIC色谱柱(2.1×50mm,1.7μm)分离,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春雷霉素检出限为0.01mg/kg。在0.01、0.05、0.1mg/kg 3个浓度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6.4%~93.9%,相对标准偏差为2.5%~4.8%(n=5)。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中药材浙八味中30种有机磷 (OPPs)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针对中草药基质复杂、净化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纳米材料二氧化锆 (nano-ZrO2)和介孔分子筛 (MCM-41)作为分散固相萃取 (d-SPE)净化吸附剂,以延胡索为代表基质对净化过程进行优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30 mg nano-ZrO2和50 mg MCM-41为净化吸附剂时,延胡索基质中,除苯腈磷、敌百虫 (0.002~0.25 mg/L)和敌敌畏 (0.005~0.25 mg/L)外,其余27种农药在0.001~0.2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均大于0.99。方法定量限 (LOQ)除敌敌畏 (0.05 mg/kg)外,均为0.01 mg/kg。8种基质在0.05 mg/kg添加水平下,除倍硫磷和敌敌畏外,其余28种农药平均回收率范围为64 %~125 %,相对标准偏差 (RSDs)在0.05%~11%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并且在浙八味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弥补了浙八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缺乏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UPLC-MS/MS法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除草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的UPLC-MS/MS方法。稻米和土壤样品经乙腈和混合液提取,甲醇/二氯甲烷溶解,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经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水稻及土壤中提取扑草净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扑草净在稻米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1mg/kg;最小检出量5×10~11g;稻米添加回收率为82.7%~105.3%,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79.6%~103.3%;稻米的RSD为2.6%~3.6%,土壤的RSD为3.2%~5.2%。建立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扑草净残留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土壤中多杀菌素(spinosad)A和D以及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J和L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经乙腈-5%氯化钠溶液-1 mol/L氢氧化钾溶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UPLC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土壤中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定量限分别为0.1和0.05 mg/kg;最小检出量分别为8.0×10-7和2.8×10-7g;在0.1~2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1%~4.9%;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乙基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3%,RSDs为1.2%~8.1%。该方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加入甲醇溶解超声处理30 min、过滤,取滤液,测定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甲醇、流速为0.70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厚朴酚在0.074~0.518μg/mL(r=0.999 7)、和厚朴酚在0.152~1.064μg/mL(r=0.999 8)范围内,其质量浓度和峰面积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厚朴酚的添加回收率在98.8%~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0%(n=6);和厚朴酚的添加回收率在98.5%~99.5%之间,RSD为0.90%~1.1%(n=6),5个不同批次的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2 4和1.216 5 m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建立了稻田土壤、稻田水和水稻中二氯喹啉酸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V (甲酸) : V (乙腈) = 2 : 98溶液提取,采用 C18和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0.1%甲酸水溶液- 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反相液相色谱柱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串联质谱法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L范围内,二氯喹啉酸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r ≥ 0.999),方法定量限为 0.0125~0.05 mg/kg。当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植株中的添加水平为0.05、0.2和1 mg/kg,在田水中的添加水平为0.0125、0.05和0.25 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85%~112%,相对标准偏差 (RSD, n = 6) 为1.1%~9.3%。采用盆栽模拟试验,于水稻苗期喷施二氯喹啉酸,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后21 d采样测定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水稻植株中消解速率较快,消解率可达94%;而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消解缓慢,消解率分别为33%和4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和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稻田土壤、稻田水和水稻植株中二氯喹啉酸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丙草胺原药及其杂质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草胺的含量分析多采用气相色谱法。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丙草胺原药及其主要杂质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丙草胺及其7个杂质质谱图,分析这些质谱图,推断出各自的结构;并总结丙草胺质谱裂解规律及7个杂质的质谱特征,试验结果对控制丙草胺原药的杂质,提高产品质量,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斑痣悬茧蜂是否寄生被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感染的寄主,以及在寄生感病与健康寄主中是否传播病菌。在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的非选择性寄生试验中,将感染不同浓度短稳杆菌液及其感染后不同时间(1~5 d)的寄主分别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当细菌浓度较高时(5.0×107和1.25×107 cfu/mL),寄生率随感染后间隔时间延长而具有较大波动(10%~20%),当细菌浓度较低时(3.13×106 cfu/mL),寄生率波动较小(10%~15%),均表现二次曲线关系;但在对感染后不同时间寄主的选择性寄生试验中,当将感染细菌后1d分别与感染2、3、4或5d的寄主幼虫同时供斑痣悬茧蜂寄生时,斑痣悬茧蜂在感菌后1与3d、1与4d的寄主之间,偏好感菌后1d的寄主幼虫,寄生的寄主数量分别是感菌后3 d的2.5倍、4 d的2.0倍。在病菌传播试验中,分别以斜纹夜蛾和黏虫为寄主,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寄生斜纹夜蛾幼虫后的传染率仅约5%;但寄生感菌黏虫寄主后能够传播病菌,而且传播概率随感染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起初的40%逐渐降至约10%。本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对感染短稳杆菌寄主幼虫存在一定程度的寄生选择性,并通过寄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传播该病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测定咪唑烟酸原药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250mm×4.6mm Discovery C18(5μm)不锈钢柱,乙腈+水(含0.5%冰乙酸)体系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1,标准偏差为0.19,变异系数为0.19%,平均回收率在99.7%。  相似文献   

14.
用HPLC定量分析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混配的农药,色谱条件:250mm×4.6mm,5μm粒径的VP-ODS不锈钢柱;流动相:乙腈∶水∶冰乙酸=85∶15∶0.4(V/V);流速:1.0mL/min;可变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m。本方法阿维菌素在1~16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毒死蜱在5~80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相关系数值(R)分别为为0.9999、0.9953。阿维菌素分析的回收率99.84%~101.0%,变异系数〈2%。毒死蜱分析的回收率在98.68%~100.22%,变异系数〈2%。  相似文献   

15.
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HPLC定量分析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的方法。色谱条件为250mm×4.6mm(V/V),5μmODS不锈钢柱;流动相:甲醇:水:50:50(V/V);流速:1.0mL/min;可变紫外检测器:波长325nm。本方法在0.625-10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高)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7。回收率在98%~102%之间,变异系数〈2%。  相似文献   

16.
样品提取净化过程建立在SN/T1973-2007《进出口食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础上,用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外标法定量。Waters2695-TQD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检测,通过优化锥孔电压(Cone(V)),碰撞能量(Collision),流动相,定容液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锥孔电压为22,阿维菌素能形成稳定的M+NH4+峰,碰撞能量为25,能形成稳定的碎片离子,并且阿维菌素在0.005~0.25mg/kg范围内保持良好线性范围(R20.999),回收率76.3%~101.8%之间,检出限为0.005mg/kg,符合痕量分析要求并能满足确证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CAPCELL PAK C18(5μm)不锈钢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叶菌唑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标准偏差为0.24;变异系数为0.25%;平均回收率为99.84%。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定量分析毒死蜱乳油中有害物治螟磷的毛细管新的气相色谱内标法,用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为内标物。实验条件如下: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柱室温度:170℃;载气H2流速:2.6mL/min。该方法在0.125~2μg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005 2,变异系数为6.56%,平均回收率为100.7%。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氯鼠酮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甲醇-1%氨水溶液体系为流动相,150mm×3.9mm(i.d.)Nova-pakC18(4μm)不锈钢柱以及紫外检测器(280nm)对有效成分氯鼠酮原药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51~257mg/L),标准偏差0.16,变异系数0.17%,平均回收率为99.9%。该方法可用于测定氯鼠酮原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