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2015 年12 月在三沙湾盐田港海域获取的5 个站位27 h 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 5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1、K1、M2、S2、M4、MS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的各层潮流椭圆要素;同时,对同步观测潮汐特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三沙湾的潮汐和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  相似文献   

2.
沈长春 《海洋渔业》2011,33(4):361-367
根据2008年春季(5月5日、5月17日)和秋季(11月14日、11月30日)分别在三沙湾进行4次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及历史相关资料,对三沙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分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出现的鱼卵、仔稚鱼有35种(包括2种未定种类),比199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9种和12种;其中鱼卵数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 (河蟹 ,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结果。蟹苗汛期决定于河蟹胚胎及溞状幼体发育的生物学因素、水温条件和潮汐?そ诘暮有芳性?2月底 3月初交配抱卵 ,5月初孵出溞状幼体。 1970~ 1981年的资料表明 ,从 3月 1日河蟹开始交配抱卵至大眼幼体 (蟹苗 )回归淡水 ,约需 12 77度日。按这一标准估算 ,在± 2d的变差下 ,12年中有 11年的发汛起始日在估算范围内 ,而若允许将变差时间提高到± 3d ,则 12年中的发汛起始日全部在预测范围内。长江口的大眼幼体要入江 ,必须借助潮汐的动力。而在潮汐半月周期的潮位曲线上 ,只有从起汛期至大汛期 (农历廿七到初三 ;十二到十八 ) ,潮位逐日上升 ,蟹苗才有可能从河口浅海进入江段。综合考虑度日和潮汐两个因素 ,即可预报蟹苗发汛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至2018年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水质、沉积物和养殖生物监测数据,按照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评价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结果发现,近十年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009年环境质量等级仅为及格,个别时段不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2010至2012年转为较好,一般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2013年以来均为优良,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但2018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略有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与近年来三沙湾水产养殖业、临港工业的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评价近十年来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状况,掌握养殖环境变化趋势,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们早就发现,潮汐现象和月亮的远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每天的高潮、低潮是因月亮的作用,那么每半月一次大潮则是月亮和太阳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农历的朔望时刻,当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引潮力最大,太阳潮汐椭球和太阴(月亮)潮汐椭球的长轴方向一致,两个高潮恰好迭加在一起,两个低潮也迭加在一起,使潮水涨落最大。在上、下弦时刻,两个椭球长轴相互垂直,这时高潮和低潮相遇,使潮水涨落最小,形成了在半月内出现一次大潮和一次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ROMS模型,同时考虑温度、盐度和流场以及海表的净热通量、水气通量、动量通量和地表径流,建立三沙湾精细化水动力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基于ROMS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并研究了三沙湾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对潮(余)流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三沙湾海域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约为12 cm/s,湾内较小,余流平均约为1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本模型较好地再现了三沙湾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厦门海域的同安湾和九龙江河口的溶解氧进行每30 min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的溶解氧含量随潮汐的运动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其表现形式有双峰双谷、单峰单谷和双齿状特征,特别是溶解氧随潮汐下降的过程中回带现象明显。从湾内和河口的统计比较看,湾内的溶解氧日平均含量高于河口3.2%,而日差平均值低河口26.4%。  相似文献   

9.
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分布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和2005年夏季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福建省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数量为2.5×104cell/L,浮游植物以近海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最大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在湾内广泛分布。受8月西南季风和海流作用的影响,三沙湾内有外海高盐性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报道了1992~1993年渤海生态基础调查中浮游植物调查研究的结果。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渤海浮游植物有31属70种,多数属于温带近岸性种类。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有27属63种,甲藻门次之,有4属7种。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明显,其数量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半年的2月份和下半年的10月份。1992~1993年渤海浮游植物和主要饵料生物的数量较1982~1983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1992~1993年莱州湾的浮游植物、圆筛藻等的数量均高于渤海其余各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