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第一次见到许淇老师,是在1997年8月,我曾有令人难忘的内蒙古之行。因而得识生活在内蒙古半个多世纪的乡友许淇,这以后,我和许淇老师书信往来,有时也电话问候,他听到熟悉的上海话,自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从他的信件中,可以见到一位文章写作和绘画艺术底蕴深厚的作家,对于生老病死、健康理念、创作追求、图书市场变化的思考和看法:晓林君:近好!……老了,六十七,近古稀之年,要不抓紧写点东西,便没有生产力了,但我明白,这年龄段,还得以养生为  相似文献   

2.
王幅明 《草原》2011,(5):14-20
2007年11月11日,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颁奖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来自内蒙古的老作家许淇荣获"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会议要求每位获奖者发表一句获奖感言。许淇是这样说的:"大会要求一句话,我带来了两句话。按诗的分行,两句;按散文诗,一句。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假如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假如你找到的不如我,那就记住我。这个你,是带‘女’字旁的你,也是读者。"他风趣且意味深长的感言,获得了满堂喝彩。颁奖仪式后,他将部分手稿和一幅他自己创作的国画《雁飞塞北》捐赠给文学馆,又  相似文献   

3.
《草原》2017,(2)
正那一日,我送远道来北京的许淇先生上了地铁五棵松站,返回时,突然有种隐隐的愧疚感。许淇先生在短暂的停留中和我匆匆会面,按理说,我找单位要个车送送他,也是应该的。先生却执意不要。先生长我18岁,是长辈,那时也是50多岁的人了。看着他汗流满面、匆匆奔走的样子,愧  相似文献   

4.
《草原》2016,(11)
正题记:我在包头五年,与许淇老师见过数面,获亲笔题赠诗集,幸甚;惊闻老师仙逝,哀惋之余,提笔写下这些文字,以表深切悼念。这个日子许淇老师,选择重阳这个特别的日子驾鹤西归,说明你是一名老人。你谦逊地老去了。老成北方天空陨落的巨星,老成千古阴山之雪,老成万众怀念的长者。我忍住内心的惋叹,久久眺望我熟悉的方向——包头。或许包头已经准备下雪了。阴山阴郁的面色凝重,而风尽量调息,  相似文献   

5.
阿霞 《草原》2013,(2):4-13
访谈前言:许淇,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画家。一九三七年生于上海,一九五六年"支边"到内蒙古,从此扎根塞外草原。北方森林里的木刻楞,草原上的蒙古包,前后套老乡的热炕头,都有他创作的身影。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虽然经年蛰居塞北包头,但艺术思想却非常开放。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版有散文诗集《城市意识流》、《词牌散文诗》,散文集《美的凝眸》、《许淇随笔》,短篇小说集  相似文献   

6.
忆许淇先生     
《草原》2017,(2)
正2016年10月9日近午时分得到许淇先生去世消息之时,我正在包头机场候机赴京。那一刻我的心情平静,没有流泪,只轻轻叹了口气。与单位核实情况后把消息微信发了出去,之后独自对着空旷的停机坪发呆。当夜在清华学区宾馆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夜里几次醒来独坐吸烟,看朋友圈的悼念图文,眼眶开始潮湿。许淇老师患病已经过去四年了,年近八十的老人被癌症病魔纠缠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该有多么苦痛。期间就有人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21,41(5)
正在人生的长河中,总会遇到令自己尊敬崇拜的人,而让我崇拜尊敬的人便是宋心仿老师。知道宋老师是32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养蜂不久,从书店购买了一本名为《蜜蜂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利用》的书,编著者是宋心仿。这本书对提升我的养蜂技术产生很大作用,从此,宋心仿这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便扎下了根。认识宋老师是在10年前我的蜂场。2009年8月宋老师到五征集团与姜卫东董事长研究养蜂车相关事宜,在五莲山区公路边无意中看到我的蜂场,他便停下车到我的蜂场去看一看,并与我交谈近一个小时。见到宋老师我像见到亲人、师长、领导一样,心情激动,话语增多,感觉有满腹的话要对他讲。我把养蜂人的艰难困苦与喜愁悲乐,  相似文献   

8.
张天男 《草原》2007,(6):76-76
诗曰:九龙瑞气聚阴山,三晋儒商到漠南。一夜春风入宝地,万人翘首盼乔迁。丙戌岁末,瑞雪盈门。内蒙古佳地笔会在草原青城隆重召开。诗人贾漫昂首赋诗,白发青眼,领袖群贤。散文家许淇低头狂草,笔走龙蛇,不  相似文献   

9.
兰宁远 《草原》2012,(12):56-59
一我要感谢我的中学音乐老师。在那个还没有著作权意识的年代里,他在讲授每一部作品时,都忘不了专门介绍一下作者。当他介绍到《嘎达梅林交响诗》的时候,特意说,作者是一位内蒙古自己的作曲家,和我们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使得我知道了辛沪光的名字,而老师言语间自豪与骄傲的神情,更让我对辛沪光心生崇敬。  相似文献   

10.
送许淇先生     
《草原》2016,(11)
正今天是丙申年九月九,重阳节。今天上午九时,许淇先生走了。我的手机一次又一次接听到这个噩耗,声音是哽咽的。我微信里的哀悼文字一篇接着一篇,字字句句如诉如吟,如涓涓水流呜咽,如滔滔黄河低鸣。云去了,叶落了。云来南方,叶落在青山下,黄河岸边。许淇先生1937年生人,1956年只身从大上海来到热火朝天建设中的草原钢城包头。火红的年代,火热的生活,激起他文学创作的激情。当先生的处女作《大青山  相似文献   

11.
《草原》2016,(11)
正岭南初秋盛暑渐退,凉风习习正好睡眠。昨天午饭后,我安安稳稳地睡了个长觉,朦胧之中我不愿醒,因为我正做着一个美好的梦……梦中老朋友许淇飘然而来,微微含笑,喃喃欲语。他几次启口想讲话,却又听不到声音,我总觉得他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说,却欲言又止,说不出来。他还是五十多年前的老样子,一脸青春稚气,一身普通的夹克便装,他笑得天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在他的文学写作之旅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路上能遇见欣赏自己才华的文学刊物和编发自己力作的文学编辑。作为一名诗歌史研究者,毫无疑问我属于幸运儿。因为,在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专题诗歌史研究工作中,我有幸遇见了一家"慧眼赏识"我的文学杂志和四位"鼎力支持"我的编辑老师。这家令我十分敬重的文学刊物,就是地处内蒙古、辐射  相似文献   

13.
《草原》2017,(2)
正在《草原》微信公众号里赫然发现"沉痛悼念许淇先生"的字样,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定睛再看,依然是。而且《内蒙古作家》里也推出了"先生千古精神永存"的专号。确认无疑了,那个谦和儒雅的老先生,那个与父亲同龄的  相似文献   

14.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13,(7X):54-55
<正>2010年4月,我到江苏省大丰市董志峰蜂场,遇到相识——内蒙古赤峰市郊李悦,他邀请我参观他的养蜂专用车(以下简称蜂车)。当我见到蜂车长约8米的车厢两侧,钢架每层摆放15继箱共四层60继箱蜜蜂忙碌飞舞,出于养蜂职业的敏感,我疑惑地问李悦:"蜂车会发生偏蜂吗?"已转场3地有4个月蜂车饲养经验的李悦答道:"蜂车没有偏蜂现象。"5月份,我先后到李悦在河北保定、北京昌平、吉林集安三处洋槐场地,对蜂车进行观察也未发现我所担心的偏蜂问题出现。于是我想起蜂书上描述  相似文献   

15.
《草原》2017,(8)
正1956年8月,我走进了政府礼堂大院,我是去找内蒙古话剧团的。在院里的西边有几排东西向的平房,就是内蒙古歌舞团和内蒙古话剧团的办公室及学员的宿舍。我闯进了话剧团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想考话剧团。他说:你等着。不一会他带来一位三十多岁的人,对我说:这是我们的团长。团长打量我一番:你是哪个学校的?我说: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中高中刚毕业。他顺手拿起一张报纸递给我:你念报纸吧。我念了一段,他又说你站起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所     
孙郁 《草原》2014,(7):123-126
正我四十岁后才第一次回到了故乡内蒙古。在翁牛特旗的Bulugen草地见到我的姑姑、姑父,那是我在故土的唯一的亲人。从翁牛特旗又驱车至老哈河畔,祭奠了我的爷爷、奶奶。那一刻我泪流满面,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然而一切都那么陌生,不知怎样表达自己。这么久才来到祖先生活的地  相似文献   

17.
沉痛悼念我们的老师秦礼让教授吴文彩广西区畜牧总站秦礼让教授是我大学的老师.系主任,从我进入大学学习,直到现在他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大学期间,他渊博的专业知识,对人亲切和蔼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入学时由于刚刚解放,学校师资不足,聘来些外单位...  相似文献   

18.
黄若涵 《猪业科学》2012,29(12):66-67
印象张磊彪第一次见张磊彪,是在2010年的桂林。"神和而喜怒不易其色,气正而饥寒不变其态。"这是见到他第一眼便让我联想起的句子。同桌吃饭,他是一桌的活跃分子,温和谦恭,品禅论道,娓娓道来,时不时夹带点诙谐幽默,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他牵引着,整场饭也吃得特别有意思。那时候我竟不知道平易近人的他是万谷育种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后来在行业会上多次见到他,随着认识的加深,他给我的印象已不仅仅是富有谈资、风趣幽默,而是在养猪  相似文献   

19.
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提前一天踏上了去荆门的列车,参加第九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原以为自己是早到者,谁知已到了十几位蜂友:重庆的一位蜂友早4天到达。可见蜂友们对“数控”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精神感人。2003年12月1日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杨多福老师,他人虽瘦,但精神很好。他千里迢迢从黑龙江省赶到荆门为我们养蜂者,传授他研究了40年的“数控养蜂”技术。为了能安心地给我们上课,杨老师带上了多病的师母,带上孝顺的儿媳,以便照顾师母。这么不辞辛苦,他为了什么?为了千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养蜂者,为了来自四方的求知者。他为…  相似文献   

20.
<正>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乖"学生,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课。是否有一位对路子的老师,对我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一生有过很多好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高三的物理老师牛大铮和博士生导师韩正康。先说说我高三的物理老师牛大铮,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当时43岁,高挑清瘦,冷峻严肃,是我的班主任。我喜欢他的讲课风格,在高三这一年他把我的物理成绩提升了一大截。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