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虫短季棉新品种邯686洋葱茬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人多地少,粮(菜)棉争地矛盾突出,发展麦(菜)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肥乡县是全国的洋葱之乡,多采用洋葱和春播棉间作套种方式,棉花和洋葱两作物共生期较长,田间管理不方便,费工费时,棉花迟发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洋葱茬后直播短季棉的种植模式报道较少,本文结合邯686的品种特性对洋葱茬后直播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大力发展杂交棉与小麦间作套种是确保粮食和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一套"8-2式"棉麦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为棉麦套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棉麦配套品种的选择、麦棉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措施等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套种早熟棉与晚熟棉的技术高喜,逄焕成,陈阜,路盘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自80年代以来,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对解决麦棉争地矛盾,提高粮棉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0.6%,...  相似文献   

4.
针对湖北棉区存在的粮棉争地矛盾,经济效益低,产量不稳的难题,提出了以耕作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夏粮主突破口,改麦套棉制度为麦后棉连作制度,并对其意义,可行性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粮油价格的增长,麦油两熟制栽培已经成为缓解山东省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小麦套种花生,两者有一段共生期,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肥水可以合理运筹,具有一水两用、一肥两用、养分互补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麦套夏棉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群体的生产特点及生理生态效应李伶俐,卓文飞(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河南省农科院)麦套夏棉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是粮棉双增产的有效途径.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及新配套良种的育...  相似文献   

8.
陈守军 《种子世界》2003,(10):24-25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种植结构的改变,晚茬麦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充分利用冬季光能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地解决粮经作物争地的矛盾,显著提高土地生产率,轮作换茬.本文对江苏连云港及其周边地区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生育规律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一个植棉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左右,种植模式以麦棉套种为主.随着小麦机械收割的普及和小麦效益日益提高,麦套棉花生产就凸现出了不可协调的矛盾.机械收割容易伤到棉苗,而且麦套棉的小麦预留行限制着机械收割和小麦产量,麦套棉不利于小麦机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国家对粮食的重视,小麦价格日益攀高,麦棉争地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河南这个粮食大省,小麦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棉花让位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麦棉油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段运平,刘守渠,胡河生(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太原030031)一季春棉或麦棉套作两熟是晋南盆地麦棉生产长期以来的主要栽培形式,这种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严重地制约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粮...  相似文献   

11.
任桥公社,人多地少,棉田面积扩大,粮棉争地、争肥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九七三年我站在沟东大队作了十三亩麦、苕、棉间作套种试验,效果很好,亩产小麦240斤,皮棉135斤。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粮、棉生产,夺取粮、棉双丰收积累了经验。具体做法:一、种好小麦、苕子。十月六日小麦、苕子同时播种。用一尺五的老式耩子,一耩小麦(三行),一耩苕子(三行),麦、苕间作。小麦用徐州八号品种,播前精耕细耙,每亩施五大车土杂肥作底肥。年前小麦有三个分蘖,苕子基本盖严地面,为麦、棉套种打下了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旱地复种方式在人多地少、光热资源丰富,经济贫乏的丘陵地区必然向多熟、多样力向发展。目前,早地多熟复种方式存在着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形式较单一,山上是麦—苕、豌—苕两熟制,山下是麦/玉/苕三熟带状复种制,经作物争地矛盾很突出;二是多熟下的组合配套不尽合理,产量不高不稳。  相似文献   

13.
棉花花生宽幅间作是山东省缓解棉油争地矛盾,实现稳棉增油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解决传统间作机械化及作物间轮作倒茬等难题,2014年开展宽幅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品种搭配、播前准备、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秸秆还田与残膜清除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川东北丘陵区种植效益,创新探索春玉米-川明参/春玉米2年3熟栽培新模式,不仅解决了粮经作物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且充分发挥了土地增产潜力,增加了复种指数,实现当代农业轻简高效。  相似文献   

15.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是从麦棉多熟种植制度发展而来。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搜集和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进程以及典型模式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其生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利用生态位原理,发挥不同作物的优势和边际效应,在不降低棉花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收益和生产效率,同时具有保护地温、节水保墒、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功效。因此,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能够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发展棉花间套作体系是缓解我国黄河流域棉花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的主要策略,但目前对棉花间套作体系下棉花的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棉花与小麦、大蒜和花生间套作,并对其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从而研究在隔根处理下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对棉花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1)隔根处理下的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试验中棉花间套作体系均体现出间作优势,且在小麦/棉花套作和大蒜/棉花套作的体系中,小麦和大蒜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大于0,小麦和大蒜在共生期内是优势种;花生相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小于0,在花生/棉花间作体系中,棉花是优势种。(2)在棉花盛蕾期,单作棉处理的棉花的叶、茎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多于其他3个处理,而在花铃期后,间套作体系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单作棉处理,间套作体系中的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棉处理。(3)盛蕾期和初花期,单作棉的茎、叶器官的分配率高于小麦套作棉花、大蒜套作棉花和花生间作棉花处理,在盛花期和盛絮期,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下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差异与茎、叶器官相反。相关研究结果可...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农业乡镇,种植作物争地争节令的矛盾突出,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近年,在烤烟叶片采收到中、上部时套种甜脆豌豆能有效解决作物争地争节令的矛盾。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既提供了时鲜优质的蔬菜,又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对单作春棉、麦套春棉、麦套晚春棉和麦套夏棉4种不同耕作栽培途径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指出麦套晚春棉是适合冀中南温光资源的最佳耕作栽培途径;阐明了麦套晚春棉高产、早熟机理。同时对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养分平衡、棉麦共生期土壤水分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短季棉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俗称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早地作物在多熟多样分带间套复种轮作基础上。由于各作物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养分运动规律的存在。多种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发育,共生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通过科学地栽培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各作物间的共生矛盾,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量,是作物栽培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养分运动规律,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就相关种植技术进行了较深层次探讨.提出了同田间套种植的作物是一个有机复合整体,解决共生矛盾的基本着力点是有生命力的作物。技术关键是平衡间套作物竞争能力等观点,形成了较完整的薯(麦)—玉—苕—莱间套作一体化种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