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树的繁殖方法有两种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广西、广东两省 (区 )多采用有性繁殖 (或叫种子繁殖 ) ,即用桑籽直接播种在苗地 ,培育出来的苗木叫实生苗。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桑苗是经过选育出来的优良母本和父本 ,授粉后采集的种子 ,育成的苗木也叫杂交 (实生 )桑苗。下面谈谈繁育好桑树杂交苗的技术措施。1 选择良种现在广西推广种植的杂交桑品种主要有沙 2×伦 1 0 9,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 ,其中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最近育成的新品种 ,2 0 0 0年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正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10年来广西桑园面积飞速发展的情况,以及传统的桑苗繁育技术与规模化快速繁育杂交桑苗集成技术,即由优质种子生产、种子低温长期贮存、按标准选择苗地、按需选择播种时间、规范整地与播种量、漫灌保湿催芽护苗、化学防除杂草、按质分批起苗出圃等组成的一套集成技术。应用该技术,满足了广西桑园面积飞速发展的需求。实践证明,这套集成技术既能满足大面积扩种桑园的需要,又能节省84%的劳动力,缩短30%~50%的育苗时间,提高3~4倍的出苗量。 相似文献
3.
4.
针对传统的火龙果杂交育种模式存在的育种周期长、优选单株不易保持健康性、育种占地多管理不便以及成本高见效慢等缺陷,本文设计介绍一种可移动箱式标准化保存火龙果种质及实生苗的新模式,包括设施设备要求、结构参数、外界环境及关键栽培技术措施等。该模式配合人工气候室催花、高位嫁接缩短童期快速鉴定杂交后代等技术的应用,可缩短从种质资源至杂交配种所需时间并方便管理操作,还能加速杂交后代实生苗脱离童期阶段,使得火龙果的传统育种杂交周期世代由原来的24-36个月缩短至8个月左右,并可保持优选实生苗单株的健康性。 相似文献
5.
为在我区发展以安格斯牛为主要品种的高端肉牛养殖产业,提高安格斯肉牛繁育生产效率,扩大群体规模,培养地方优质肉牛品种,笔者在2016年4月~2018年9月之间,开展了引进国外优质高产安格斯种公牛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技术,对区内部分优质荷斯坦奶牛实施配种的试验工作,经过科学饲养,提升了我区杂交安格斯牛繁育生产效... 相似文献
6.
品种是养猪生产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生产成绩.在养猪发达国家,品种对养猪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占40~50%.随着国外品种与技术的引进,我国主要采取的主流品种有杜洛克(D)、长白(L)与大白(Y).根据广西北流市荔宝养殖场近几年的养殖繁育经验,本文简单分析在品种选择及杂交繁育上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8.
在肉牛生产中,国内外普遍应用杂交繁育,用于培育肉牛新品种或提高生产性能.杂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公母牛交配.它是改良本地原有品种、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当原有品种的体形外貌或生产性能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时,就可采用杂交繁育的方法,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与本地原有品种进行杂交繁育,育成一个体形外貌好、生产性能高,而且又能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一定座位的遗传单位.基因表型克隆法是以mRNA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和接头技术,对差异显示的基因条带进行回收后作探针,在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新基因.这方面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有:cDNA差式分析法(RDA)、标签接头竞争PCR技术(ATAC-PCR)、抑制消减杂交法(SSH)、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AGE)、cDNA3'端限制酶切片段显示法(RFD)等,这些技术省去了分子标记定位分析的繁琐程序,并同时能分离多个未知产物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鉴定、分离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基因的技术,具有检测的特殊性,在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广西南宁市的气候条件, 通过对火龙果A形排架避雨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结出一套包括选地、选择良种、种植、搭建A形排架避雨棚、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期采收等火龙果避雨标准化栽培技术, 为南宁高温多雨地区火龙果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火龙果保鲜的影响,以红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处理对火龙果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种保鲜剂(乙醇、咪鲜胺、二氧化氯)均能显著地抑制贮藏期果实失重率、腐烂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延缓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VC含量的降低,提高POD和SOD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的衰老的进程。综合比较,二氧化氯的保鲜效果要明显好于乙醇和咪鲜胺,能够显著延缓果实衰老,较好地保持贮藏期果实的品质。因此,二氧化氯保鲜剂对火龙果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MS培养基、MS 2.0mg/LGA3培养基、纸床(双层无菌滤纸)对红肉火龙果种子进行萌芽试验。试验发现,接种后5d,纸床培养的火龙果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5%;其次是MS 2.0mg/LGA3培养基,为89%;萌发率最低的是MS培养基上的火龙果种子,为81%。15d后,MS 2.0mg/LGA3培养基上火龙果幼苗的生长势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式,幼苗平均高度为1.5cm,子叶较厚,浅绿色。结果表明,MS 2.0mg/LGA3培养基为较为理想的火龙果种子萌芽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对桂热1号火龙果结果母枝性状、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枝条长度与棱厚、茎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段数显著正相关;茎围与棱厚显著正相关。母枝性状中,枝条的棱厚和果实性状相关性最为密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枝条的茎围与边糖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心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火龙果果实多项性状指标间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皮厚度四个指标两两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形指数与单果重、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心糖和边糖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心糖间显著负相关。92.4%结果母枝的棱厚在14mm以上,单果重随棱厚的增加而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为火龙果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快速而稳定的火龙果病毒病分子检测体系,为火龙果病毒病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感病的火龙果茎为研究材料,根据火龙果主要病毒病Pitaya virus X(PiVX)、Schlubergera virus X(SchVX)、Cactus virus X(CVX)及Zygocactus virus X(ZyVX)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目的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四种病毒序列与NCBI数据库里相应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梯度稀释法依次将cDNA稀释为2、22、23、24、25、26、27倍,对各病毒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能检测出大部分病毒的火龙果cDNA最低浓度是45.75 ng·μL-1。应用该方法对贵州省罗甸县部分火龙果生产园内植株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体系能特异、灵敏、稳定地检测出PiVX、SchVX、ZyVX及CVX这四种病毒。 相似文献
17.
火龙果溃疡病是贵州火龙果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测定了12种化学药剂和11种生物药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7种化学药剂,以及1%申嗉霉素悬浮剂等4种生物药剂的效果较好。进一步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显示,化学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生物药剂80%乙蒜素乳油防效最佳,分别为86.33%、70.63%。综合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推荐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0.3%四霉素水剂可有效防控火龙果溃疡病。 相似文献
18.
19.
以“玫瑰红龙”火龙果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处理对火龙果愈伤组织生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红1绿光质配比,12h/d照射,最有利于火龙果愈伤组织的生长,在28d至42d细胞增长最快且活性最高,为0.78-0.75。其次是白光>1红1蓝>1绿1蓝>1红1绿1蓝>红光,在70d培养周期内,第35d是较理想的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有效、安全的火龙果保鲜方法,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火龙果低温贮藏期保鲜的影响。将采后的果实在46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0min、10min、20min),然后于7 ℃条件下贮藏,每隔7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pH值和Vc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分析,以得到热处理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均能抑制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pH值的增加,抑制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并且热处理20min的保鲜效果优于10min。因此,热处理20min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