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2.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贡柑的病害,其病原菌系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为了探明其发生规律,笔者于2011-2012年采用盆栽苗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原菌可以从没有伤口的叶片表面浸入,更易从伤口入浸,桔类和橙类的杂交柑-贡柑、茂谷柑最感病,其次是桔类中的椪柑、南丰蜜桔,在有伤口和连续下雨的条件下,马水桔、砂糖桔、温州蜜柑的嫩芽也偶被感染,橙类、柚类、柠檬、金桔抗病。在田间,贡柑、茂谷柑最感病,其次是南丰蜜桔、椪柑,马水桔、砂糖桔、温州蜜柑未见发病。刚抽发的嫩梢和幼果易感病,组织越嫩,越易感病,老叶、成熟果实感病少,幼树和刚结果树以及嫩梢多的树发病重。该病原菌孢子萌发需要高湿,下雨、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春梢和幼果,秋梢发病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只要下雨和温度达到15-30℃,1-3d即可显症。沿着叶脉快速扩展是该病的最大特点,也是该病难防治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常用杀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的致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表明,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5℃,全黑暗条件下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pH值在6.0~8.0时更利于其产孢,在C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碳源选择上,在丙三醇上生长速度最快,而甘露醇最有利于其产孢;氮源选择上,在硝酸钾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酵母浸膏最有利于其产孢。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2.5%苯甲嘧菌酯SC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为0.001 2μg·mL-1。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 Leisle 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4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占分离镰孢菌的5.17%。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木贼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3株木贼镰孢菌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JC5-2-1和GSZY16-1-1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记的木贼镰孢菌GQ505694和GQ505743;菌株GSZN7-2-2与FJ459981,HQ248199,HQ380774,AB425996和FJ45997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菌株GSJC5-2-1,GSZY16-1-1和GSZN7-2-2分别与以上亲缘关系最近的木贼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木贼镰孢菌GSJC5-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最适pH为6~7;碳源和氮源对木贼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0℃下10 min。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的致病力差异和生物学特性,以便为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价了采集自云南省和四川省的14个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差异,发现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以菌株109致病力最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不同致病力、不同采集地的6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8~32℃、较适宜生长的pH为7、能广泛利用供试的9种碳源、氮源中的硝酸钾和L-天冬氨酸有利于菌丝生长,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这说明芒果链格孢叶斑病菌能适宜较高的环境温度、广泛的酸碱环境和多种碳氮源。  相似文献   

6.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给桃果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损失。本文对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不同产区的各桃褐腐病菌总体平均在PDA培养基、25℃、pH 6.0~7.0及12h光照12h黑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最适氮源是牛肉浸膏。各褐腐菌株分生孢子平均在25℃、pH 6.0~7.0及12h光照12h黑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不同产区褐腐病菌菌株间存在生物学特性差异,表明桃褐腐病菌存在丰富的生理生化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对各桃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肃苜蓿斑点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王生荣 《草地学报》2010,18(3):372-377
近年来甘肃省苜蓿(Medicago stativa L.)发生一种叶部病害—-斑点病,严重地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和饲用价值。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害对苜蓿的危害,在室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斑点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 Keissler),该病原菌能很好地利用麦芽糖、蔗糖、甘氨酸;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最适宜的RH为98%以上,最适培养基为5%AL和PSA。在上述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菌丝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甘肃省玉米茎腐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茎腐病发生后导致受害植株黄化,病斑内部坏死或腐烂。病原菌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呈镰刀形,3~5隔,大小为(4.54~11.74)μm×(1.96~4.27)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大小为(1.25~5.50)μm×(1.25~3.75)μm;菌丝有隔,无色;病原菌ITS基因序列与藤仓镰孢霉菌(Fusarium fujikuroi)(KJ000440.1)的同源性达99%,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藤仓镰孢霉菌;该病原菌生长及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最适生长pH为8;碳源中菌丝生长以D-半乳糖最好,L-山梨糖最差,孢子萌发以L-山梨糖最好,葡萄糖最差;氮源中菌丝生长以氯化铵最好,碳酸铵最差,孢子萌发以干酪素最好,牛肉膏最差;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该研究结果为玉米茎腐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2019年2月在云南省河口市的油梨活树上发现了一种茎腐病,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该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检测的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种类,并从温度、pH、培养基类型及光照条件等方面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检测,确定该病病原菌为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Fr.)Pat.];该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黑暗条件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 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 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 pH 8.0,孢子萌发最适 pH 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不萌发,高于95%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 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 )。  相似文献   

11.
以7个柑桔砧木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对其根颈粗度、主根长度、侧根长度和植株高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柑桔砧木,其根颈粗度、主根长度、侧根长度和植株高度差异较大,根颈粗度依次为:资阳香橙>卡里佐枳橙>宜昌橙>枸头橙>枳>红桔>印度酸桔;主根长度依次为:资阳香橙>卡里佐枳橙>枸头橙>宜昌橙>红桔>印度酸桔>枳;侧根长度依次为:资阳香橙>红桔>宜昌橙>卡里佐枳橙>枸头橙>枳>印度酸桔,植株平均高度依次为:资阳香橙>卡里佐枳橙>枳>宜昌橙>枸头橙>红桔>印度酸桔。相比较而言,资阳香橙和卡里佐枳橙生长势较好,而枳和印度酸桔生长势较弱。  相似文献   

12.
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这种血凝性可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AIV-H5、AIV-H7、AIV-H9、EDSV阳性血清抑制;用针对NDV F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可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由此,初步鉴定该分离株为鸭源新城疫病毒,并命名为NDV/DUCK/SD/2006。另外,通过毒力测定,该毒株的MDT、IVPI分别为51.75 h、2.44,判定为强毒力株。  相似文献   

13.
养殖河豚鱼弧菌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鳍基部、躯干部以及腹面出现斑点状出血的患病河豚鱼病灶处分离出11株优势菌(M1~M11),以体壁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M2、M3~M6和M10为养殖河豚鱼鳍基部、躯干部以及腹面出现斑点状出血的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实时PCR检测,鉴定结果均为河弧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证实该菌株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 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百香果采后果腐病是黄果百香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生长pH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 ℃;其可利用蔗糖、甘油、D-半乳糖等11种供试碳源;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L-天冬酰胺等11种供试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4种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72 mg·L-1和0.7067 mg·L-1,均小于1 mg·L-1;其EC95值分别为90.5459 mg·L-1和33.1295 mg·L-1,均小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16.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百香果采后果腐病是黄果百香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生长pH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 ℃;其可利用蔗糖、甘油、D-半乳糖等11种供试碳源;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L-天冬酰胺等11种供试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4种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72 mg·L-1和0.7067 mg·L-1,均小于1 mg·L-1;其EC95值分别为90.5459 mg·L-1和33.1295 mg·L-1,均小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蒸馏油是一种新型植物油,本文探讨了植物源蒸馏油在害虫控制中的应用潜力。以矿物油乳剂为参照,以柑橘木虱为试虫,分析比较植物油蒸馏油的触杀和拒避作用。植物油和矿物油对柑橘木虱的卵、若虫和成虫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对若虫尤其低龄若虫的触杀作用最强,可达90%以上。两种油剂对雌虫产卵均有一定的拒避作用,拒避雌虫产卵维持约2 d。两种油剂对成虫寄主选择没有明显的拒避作用。总体上,植物源蒸馏油对柑橘木虱的触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拒避作用与矿物油相当。如果进一步改进该植物油的乳化效果,可替代矿物油乳剂应用于害虫防治中。  相似文献   

18.
对赣南16个县(市)223个代表性柑橘园5~35cm深的背景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有65.0%果园背景土壤pH值适宜或较适宜柑橘生长,95.5%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效N、P、K缺乏的果园比例分别为40.8 %、92.8%和67.3%,中量元素养分Ca和Mg缺乏的果园比例分别为44.8%和89.2%,分别有5.8 %、14.4 %、44.6 %、26.0 %和67.2 %的果园缺乏有效Fe、Mn、Zn、Cu和B。另外,土壤有效Ca、Fe、Mn、Zn和Cu在部分柑橘果园背景土壤中存在过量现象,分别占3.6%、4.5%、9.9%、2.2%和4.5%。赣南地区柑橘园需重视土壤pH的调节及有机质、Ca、Mg和Zn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