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丘木瓜学名贴梗海棠 ,也叫皱皮木瓜 ,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和出口物资。资丘木瓜分布在湖北省长阳县清江北岸山区 ,榔坪镇是主产区。由于资丘木瓜生产成熟期比果实生理成熟期早3~ 5个月 ,就树体而言 ,完全有时间恢复树势 ,完成高质量的花芽分化 ,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 ,所以只要加强资丘木瓜采后管理 ,能够实现资丘木瓜的连年丰产和稳产 ,彻底克服因营养不足而引起的大小年现象。资丘木瓜的采后管理阶段包括 7~ 9月 3个月 ,主要进行 3项工作 :一是巧施树势还阳肥 ;二是开展以防治斑点落叶病为主的保叶工作 ;三是夏季修剪。1 巧施还阳肥  7…  相似文献   

2.
我县榔坪镇木瓜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有木瓜园 867余hm2 ,年产干木瓜 3 0 0~ 4 0 0t,是我国药用木瓜主产地之一 ,《中国药典》中的“资丘木瓜”即为该地特产 ,现已注册。由于管理不善 ,产量极低 ,镇木瓜科研组成立两年以来 ,我们观察研究发现 ,导致木瓜产量不高的主要病害是花腐病和锈病。1 发病规律及危害1 1 花腐病菌在落于地面的病枝、病果上形成小菌核越冬。翌年春萌发形成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随风雨传播 ,引起花腐和叶腐 ,花、叶感病率可达 15%~2 0 %。病花、病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侵入花瓣和柱头 ,造成果腐 ,严重时病果率达 …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全国药用木瓜——皱皮木瓜的主产地,《中国药典》中的“资丘木瓜”即产于长阳县榔坪镇。长阳木瓜95%集中于榔坪镇,分布在海拔400~1500m的山地。我们在榔坪对木瓜病虫害作了3年的调查研究,现将木瓜主要病虫及其危害介绍如下。1 木瓜花腐病 由Monilinia mali(可能为木瓜专化型)引起,以菌核在落于地面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发育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侵染花器和幼叶,引起花腐、叶腐症状。病花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侵入柱头,形成果腐症状。罹病花朵、叶片和果实中的病菌蔓延造成枝腐症状。  相似文献   

4.
1  3月份主要防治花腐病和锈病。木瓜花腐病主要发生于二高山以上的地区 ,二高山以下地区发生很轻 ;锈病主要发生在有桧柏树分布的地方。花腐病和锈病在资丘木瓜上的发生期均在 3月底至 4月上旬 ,在二者共发区可以混用农药兼治。防治花腐病可选用 6 5 %代森锌 5 0 0倍液或 70 %代森锰锌 5 0 0倍液 ,防治锈病用 2 5 %粉锈宁 10 0 0~ 15 0 0倍液效果最好。在花腐病和锈病混发区 ,则应将防治两病的药剂混合后喷施。2  4月份主要防治果腐病 ,兼治蚜虫和斑点落叶病。 4月份是木瓜果腐病的高峰期 ,同时也是斑点落叶病的潜育期和始发期。二高山…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是湖北资丘木瓜的主要食心虫。它在湖北资丘木瓜上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作冬茧在树盘周围土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破冬茧出土化夏茧羽化,五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五月中旬初孵幼虫开始入果,6月中旬,老熟幼虫从果实中脱果,大部分作冬茧越冬,少部分作夏茧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份木瓜采收,木瓜上不发生第二代。防治上抓住老熟幼虫出土期羽化期和初孵幼虫入果期开展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1914年,E.C.Stackman等首次发现了小麦秆锈菌生理分化现象,并提出了生理小种的概念。小麦锈病根据其侵染、发病部位的差异分为条锈、秆锈和叶锈。四川、重庆地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早春3—4月温度适合条锈病的发生,当早春气温偏高时叶锈和秆锈也有可能严重发生。小麦锈病一旦发生后,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体健康和蚕茧产量的影响,用赤锈病桑叶进行养蚕和制种试验。结果表明:3龄起蚕至5龄熟蚕用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其眠蚕、熟蚕整齐,健蚕率、结茧率达100%,3龄蚕虫蛹率达98.70%以上、3龄蚕成蛾率达94.00%以上、正常产卵蛾率达93.30%,良卵率达99.66%以上,与正常桑叶饲养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使用赤锈病桑叶养蚕对蚕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但赤锈病重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饲养与正常桑叶饲养相比,最大蚕体重分别下降16.59%、9.84%,蛹体重下降13.57%、5.69%、全茧量下降13.74%、6.63%、茧层量下降16.67%、5.88%;蚕蛾产卵数也有所下降。评价认为,赤锈病为害叶养蚕对蚕没有一般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器官毒性和生殖毒性,赤锈病桑叶用于丝茧育养蚕和种茧育养蚕是安全的,但应及早使用,减轻赤锈病病情,避免赤锈病重度为害、蔓延传播扩大危害;赤锈病桑叶与正常桑叶隔餐或隔天交替喂蚕用叶,可弥补连续食用赤锈病叶带来的营养不足,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8.
<正>桑赤锈病最早记载于我国北宋末代温革著《琐碎录》,称为金叶,此书距今约900多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为金桑。现通常称桑赤锈病,也有称赤粉病、金桑、金吊叶、黄疸,是桑树常见芽、叶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与大田生产相似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以单播为对照,研究了滇东北黑麦和光叶紫花苕按用种量1∶1混播时的锈病发生及危害程度、饲草产量及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混播不能降低锈病的发病率,但可以有效减轻锈病的危害程度,降低因锈病导致的饲草减产损失;混播对饲草产量的增产效应不显著,但可以有效改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0.
1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江汉平原地区,梨新梢抽生与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梢生长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为4月中旬至4月底。这两个物候期的主要病虫害分别有梨黑星病、梨锈病;梨瘿蚊、梨蚜、梨木虱、梨茎蜂、梨大食心虫、叶螨、梨星毛虫等。梨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瘿蚊、梨蚜、梨大食心虫、叶螨等;冰雹击伤幼果及缺素性生理病害。这两个阶段是各种病虫从越冬场所转向树体各个部位为害。腐烂病病菌侵入树体为害。梨黑星病病梢、病花丛开始出现。梨轮纹病开始侵染幼果。梨锈病在春雨多时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