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正>大碾子小流域(流域内仅大碾子一个村,故又称大碾子村)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境内,是滦河上游的三级支流.大碾子全村总面积18.51km~2,有465户,1779口人,人均耕地 0.18hm~2综合治理前,全村平均每公顷耕地仅产粮1500kg左右,人均收入不足80元.1984年,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碾子村开始走上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道路.1986年该村被定为河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1990年又列入水利部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1994年全村总产值达548.5万元,人均纯收入2767元,提前一年跨入该县首批小康村行列.大碾子村人经过十年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黄河流域不仅是黄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主要产流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大气候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植被条件是维持本区域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的最主要因子,通过分析青海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提出了恢复植被的技术途径:在流域内地广人稀地区实施"自然型"植被建设,在流域内丘四区实施"集流型"植被建设,在流域内城镇(市)周边实施"灌溉型"植被建设。  相似文献   

6.
贫困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大的贫困山区,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广种薄收、低而不稳、成本增加、效益较低,群众的温饱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及贫困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针对档山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适于贫困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性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贫困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养殖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贫困山区利用低值价谦的可饲资源,通过人工饲喂内兔转化为高值的肉食品,发展精饲料节约型养殖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鲁嘉宾 《山地研究》1989,7(4):225-230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智力资源贫乏,人口文化科技素质很差:文化低,观念旧,缺乏技术,不善经营。因而,国家投放的资金不少,产生的效益不高。本文提出了改革技术传播方式,减少技术传播环节的新思路、新办法。三年实验证明这种办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技术教育的新形式是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素质的捷径,是开发治理贫困山区的一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青海省海东市6个区县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为缓解高寒贫困山区贫困状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供参考,为国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生态环境状况3个评价维度构建高寒贫困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互助县生态脆弱度为0.850 1,属微度脆弱等级,平安区生态脆弱度为0.712 8,属轻度脆弱等级,循化县生态脆弱度为0.557 3,属于中度脆弱等级,乐都、民和及化隆3区县生态脆弱度均小于0.45,属于重度脆弱等级。青海省海东市高寒贫困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互助县平安区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民和县。[结论]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脆弱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贫困山区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脱贫致富,发展水土保持事业的客观需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发展水土保持经济的道路,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振兴贫困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沁县在多年的水保实践中,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这条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水保产业,走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流域经济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在贫困山区利用低值价廉的可饲资源,通过人工饲喂肉免转化为高值的肉食品,发展精饲料节约型养殖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肯海省长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西宁市郊,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面积115 hm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987年被省水保局选作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场,1989年开展了治理,2001年进行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先后修建提灌站3座,涝池3座,蓄水池、集流窖60座(眼),治理面积10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工程及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毕节地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进行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并针对贫困山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适合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水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东圪流域位于三川河干支北川河东部,总面积21.62km~2。流域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流域内共有大小支毛沟83条,  相似文献   

15.
从一些地方开发绿色食品后获得广阔的市场,取得显著的效益,以及贫困地区开发绿色食品具有独特优势和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又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等,论述了开发绿色食品是贫困地区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不断探索,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江河源区预防保护、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监督执法、水保监测以及淤地坝、大示范区、集雨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87 8km2。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水权试点工作的开展是对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号召的响应,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为例,分析其在水权试点工作中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并阐述2市水权试点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情况,总结出青海省在水流产权确权、水权交易、水权管理及水权分配上的经验做法,为其他省市水权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实际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适宜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黄河流域不仅是黄河发源地,也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的供给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和不利自然条件,生态修复尤为重要.生态修复范围可分为黄河河源区生态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水蚀生态建设区,通过对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初步分析,认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改善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在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因地制宜的扶贫策略制定和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采用各企业从2016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有关精准扶贫的规划与成效(2016 — 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中所披露的精准扶贫的面板数据)。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总数来评价农村脱贫绩效,经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精准扶贫模式投入与脱贫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投入产业发展脱贫、教育脱贫、转移就业与异地搬迁脱贫、健康及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其他项目脱贫均有利于提升脱贫绩效。加入企业是否具有后续扶贫计划这一调节变量后,企业有后续扶贫计划,能增强企业投入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与异地搬迁脱贫、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其他项目脱贫对脱贫绩效的正向影响。总之,企业对各类精准扶贫模式的投入对脱贫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企业是否有后续扶贫计划对其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