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红壤性水稻土铅临界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红壤经水耕熟化作用后各粒级磁化率大幅度下降,粒级间磁化率差异变小,分布曲线趋于平缓。母质对各粒级磁化率的分布曲线的形状影响颇大。铁子、假砂和铁质岩屑之含量决定着粗砂粒级(0.25~1mm)的磁化率大小  相似文献   

4.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肥力衰退。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壤性水稻土及其用石灰和有机物处理样本对镉的吸附。结果表明:样本对镉吸附在25±1℃恒温下搅拌2小时吸附基本平衡。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式来描述。施用石灰和有机物处理,均可增加镉的吸附量和固定量。土壤PH增加,镉的吸附量亦随之加。各处理量与土壤镉吸附量呈极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刘淑欣  熊德中 《土壤学报》1991,28(2):223-227
国内外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已有不少研究。但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土的吸磷特性较为复杂。因此,本文拟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通径分析方法,探讨福建省红壤性水稻土吸磷与磷肥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壤性水稻土稀土元素组分分布与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南奇 《土壤通报》2002,33(5):360-364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 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REE、∑LREE和∑HREE ,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和剖面变异性 ,表明 :(1)红壤性水稻土的∑REE平均水平和离散性均大于全国水稻土平均水平 :(2 )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的∑REE和∑LREE的平均水平依玄武岩母质土壤系列 >石英闪长岩母质土壤系列 >黑云母花岗岩母质土壤系列 >凝灰岩母质土壤系列顺序递减 ;(3 )土壤剖面稀土组分体系的变异程度为 :∑LREE >∑HREE >∑REE ;而在不同水育类型上则依起源土壤、潜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顺序增大。 (4 )∑LREE和∑HREE在渗育型水稻土的E层和潴育型水稻土的Br层具有显著的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环境风险的红壤性水稻土Olsen-P突变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圆  王兴祥  张桃林 《土壤》2008,40(5):770-776
结合973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定位监测田块,采集28个水稻土样品,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不同P肥施用量下恒温(25℃±1℃)培育3h后,红壤性水稻土水层P随Olsen-P变化的关系,并以水层P急剧增加时的土壤Olsen-P含量作为土壤速效P突变点。结果表明,速效P突变点与土壤本底速效P含量极显著相关,28个样点土壤速效P突变点平均值为114.22mg/kg±7.86mg/kg,速效P突变点对应的水层P含量平均值为13.12mg/L±2.49mg/L,且突变发生时对应的P肥用量与土壤活性Fe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以19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背景,应用Bowman和Cole的有机磷分组方法,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磷组分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耕层有机磷含量较高,为225.93~322.47mgkg-1,占土壤全磷的28.59%~42.34%。土壤有机磷各组分中以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平均为134.80mgkg-1,占有机磷总量的51 58%;中度稳定性有机磷(92.46mgkg-1)占35.38%;高度稳定性有机磷(20.35mgkg-1)占7.79%;活性有机磷含量最低(13.67mgkg-1),占5.23%;长期施肥对土壤各组分有机磷量产生影响,耗磷处理,主要是中度活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下降,降低量以CKNK处理。施磷主要促进中度稳定性有机磷和高度稳定性有机磷的增加,增加幅度以NPK+OMPNPK处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库的耗竭或积累速度是不同的,耗磷条件,土壤有机磷/无机磷的比值上升,施磷使有机磷/无机磷比值下降.土壤供磷强度与有机磷/无机磷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9497* ,r0.05=0.878)。  相似文献   

11.
福建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的发生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果  林景亮  庄卫民 《土壤学报》1987,24(4):352-360
本文研究了发育于福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13个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微形态性质和粘粒矿物性质,讨论了这些土壤的富铝化程度、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土类划分指标的选择及分类问题,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均处于中度脱硅富铝化阶段,但在程度上有差别。以B层粘粒高岭石的平均含量为主要指标,平均硅铝率为辅助指标,将供试土壤分为两个土类:第一类是砖红壤性红壤,其B层粘粒高岭石平均含量大于70%,或介于60—70%之间,但硅铝率小于2.10;第二类为红壤,其B层粘粒高岭石平均含量小于60%,或介于60—70%之间,但硅铝率大于2.10,这里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地带性土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杜国华 《土壤学报》1986,23(3):277-284
划分水稻土土种,是以土体构型及诊断层的发育度为依据.为此,须首先确定水稻土的基本土层,规定层位段标准.因不同层位标准基本土层组成的土体构型,心土部位诊断层发育度相应有差异,以潴育型水稻土的渗育层为例,除形态特征不同外,中度发育的含结晶铁及晶胶率高,弱度发育的次之,强度发育的是无定形铁含量明显增高.耕作层肥力状况是划分亚种的主要依据,必须按理化性状及犁底层发育特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炉渣作为硅肥在红壤性水稻土上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是否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目前尚有争论.国外一些研究工作者指出,在缺硅的土壤上施用硅肥,对甘蔗、水稻等作物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日本、朝鲜、斯里兰卡等国的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在某些水稻土上施用硅肥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化度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明海  赖庆旺 《土壤学报》1982,19(3):237-247
土壤腐殖质是评价红壤肥力的重要因素[2],根据前人研究[8,3,1]:一般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受土壤地带性的影响。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红壤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小于1。本文着重研究同一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类同的情况下,红壤通过水旱耕作和培肥,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曹升賡 《土壤学报》1964,12(2):155-163
红壤性水稻土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稻土类型。根据江西省土壤普查的初步统计资料(1960),总面积约占全省水稻土的50%以上。红壤性水稻土基本性质的研究,已经累积了许多资料[1]。侯光炯和马溶之首先从形态发生的角度、研究了江西南昌地区某些红壤性水稻土的特性,以及形成过程中物质移动的淀积特征[2]。  相似文献   

16.
应用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法分析研究红壤性水稻土的氧化铁矿物,研究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的氧化铁矿物组成、特性及其形成转化与起源土壤具有明显的差异。水稻土的成土条件不利于赤铁矿的形成。红壤的粘粒氧化铁矿物以赤铁矿和高铝替代(>20摩尔%)的针铁矿为主。经淹水种稻后,赤铁矿逐渐被转化为低铝替代的针铁矿或其它形态氧化铁。渗育型水稻土P层的赤铁矿含量比相应的母土低,其针铁矿铝替代量较其它水型的水稻土高。而潴育型水稻土W层和潜育型水稻土G层粘粒氧化铁矿物均以针铁矿为主,其铝同晶替代量低(<15摩尔%),且颗粒细小,结晶度较低。这些结果反映了水稻土的成土条件和发生特点,同时对水稻土发生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分状况对红壤母质中物质移动及稻麦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章  徐琪  熊毅 《土壤学报》1987,24(3):199-209
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红壤母质在淹水条件下物质的迁移规律及不同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柱施加有机质淹水后,矿质元素活化,部分迁移出土体。物质的累积淋溶量序列为:Fe>Ca、SiO2>K>Al、P、Mn、Mg,日渗漏量与Eh是影响物质淋溶的主要因素。主组元分析表明,淹水初期主要的土壤发生过程是矿质元素的活化与淋溶,硅铝的相对富集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铁、锰的淋淀与水分关系密切。铁、锰在表层淋离,中下层淀积,这同自然状况下铁锰的淋溶淀积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何羣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64,12(1):55-62
赣中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由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水稻土,它是重要的产粮地区,也是低产田分布较广的地区。提高低产的红壤性水稻土的肥力,一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各有关单位做了不少的研究。关于红壤性水稻土的结构特性及胶结物质等曾有研究[1,9],但对结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微团聚体的特性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研究较少。土壤微团聚体质和量的研究,可分别土壤肥力的高低,也可阐明輪作、耕作和施肥等措施在培肥中的作用。作者[4,6]曾进行中性水稻土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就红壤性水稻土中微团聚体1)的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作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江西低丘红壤性水稻土的主要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本兰  杜国华 《土壤学报》1985,22(2):183-190
三个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由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依次逐渐增加,其C/N和H/P比值也顺次增大。它们的粘土矿物组成无明显差异。铁、锰物质在潴育型水稻土剖面中分异最明显,其次为淹育型水稻土;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中变幅最大却是潜育型水稻土;结晶态铁在土壤剖面中分异亦有一定规律,其中潴育型水稻土的指示性土层(W层)的晶胶率(结晶铁/无定形铁)远较其它土层为高,这种变化特性的差异,对区分不同水分作用的水稻土发育类型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氧化锰与土壤氧化铁相比虽然含量低,但对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反应更加敏感,所以在土壤剖面中淋移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