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涉及了阿维菌素等322种农药在10大类食品中2 293项残留限量标准。标准首次制定了2,4-滴丁酯等59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合并了残留物相同的农药,规定了部分农药的组限量和加工制品限量,制定了已禁用的持久性农药的再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2.
《植物医生》2013,(1):22
日前,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将成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农药残留标准制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之前农药残留标准并存、交叉、老  相似文献   

3.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标准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制订的食品和国际贸易中饲料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以及与农药残留有关的标准,包括风险分析原则、分析和采样方法、残留评估FAO手册等技术规范、标准和准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介绍张莹(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自1997年我国制定第1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来,至今已正式颁发农药残留限量标准7个,包括20种农药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另有27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已经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分...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水果农药残留管理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主要水果贸易国在水果农药残留方面的标准情况概况。相对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水果上设立越来越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我国的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订和研究还比较缺乏,迫切需要根据国际食品法典要求和我国及其主要水果贸易伙伴国的水果生产和农药管理实际,制订或修订我国水果农药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从1966年开始,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就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一个综合主题委员会开始工作.协助CAC制定国际政府间达成共识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食品国际贸易;国内方面.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安全格外重视.先后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今年,成立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药残留分委员会和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是我国农药残留工作的里程碑.标志着国家层面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CCPR制订食品和国际贸易中饲料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程序以及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  相似文献   

8.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近日发布了2015年农药残留联席会议推荐的29种农药415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草案.标准草案涉及到的农药绝大多数在我国取得登记并广泛使用,预计将会对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工作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标准草案及其毒理参数和膳食摄入风险等内容,结合我国相关标准进行比对研究,建议相关农药管理、标准制定部门以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能够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2019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2763)的新进展,共制定了483种农药7107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析了新版GB 2763的主要变化和特点,展望了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比较我国小麦上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小麦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并结合我国小麦上农药登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猪毛菜属(Salsola L.)是藜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在新疆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新疆猪毛菜属32种植物的果时花被片附属物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果期花被片附属物可分为两类,其中具翅状附属物的形态更加丰富;②得到4种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包括C3-SYMP型、C3-C4中间型、C4-SALS+H型和C4-SALS-H型。依据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判断,新疆猪毛菜属中C4植物占绝大多数;③在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其生境主要以旱生和盐生环境为主;④猪毛菜属植物分布在新疆的6个地理分布地区,其中以准噶尔亚地区分布最多,塔城伊犁亚地区分布次之;⑤新疆猪毛菜属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的共有种明显多于国内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12.
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幼虫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与麦红吸浆虫滞育相关的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及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和滞育期的蛋白质图谱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滞育前幼虫的双向电泳图谱上平均可检测到蛋白质点约300个,其它时期约275个,其中多数分布在分子量8.0~50.0kD、等电点4.0~9.0的区域。在所检测到的蛋白质点中,26个在滞育前特异表达;3个在滞育前缺失,其它阶段表达;2个在滞育后200天特异表达;3个在滞育前和滞育解除后表达,滞育期缺失;34个在所有时期均表达,但各时期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为害水稻产量损失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在重庆巴县白市驿设置了三种不同肥力水平180个一代二化螟自然为害及18个控制螟害的隔离小区,4月30日至6月29日每隔5天系统调查了苗数、枯鞘株数和枯心株数的发生情况,收获时考种,建立了不同生育期苗数、枯鞘、枯心数对产量损失的二次回归模型。详细讨论了苗数、枯鞘和枯心数的消长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郊不同种植制度菜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文章报道了1990年6月—1991年5月对重庆市郊13种不同种植制度菜地昆虫群落的调查研究结果。凋查中发现47种昆虫,按发生数量、时间和为害程度,可将害虫区分为3类。优势害虫主要是珠砂叶螨、菜缢管蚜、小菜蛾和菊潜叶蝇。各种菜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所不同,但具有共同趋势,即昆虫目的多样性[H(O)]大于目内科的多样性[Ho(F)],又大于科内种的多样性[H_F(S)];均匀度都低,优势种十分突出,模糊聚类分析表明,13种菜地昆虫群落可划分为5个亚群落,各亚群落在蔬菜种类、换茬方式以及昆虫组成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北五省(区)耕地质量等别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地区耕地等别分布特征及在全国耕地等别中的整体水平,以西北5省(区)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西北地区耕地等别数量特点、耕地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和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低等地分布广泛,面积比例高达93.04%,耕地平均等别比全国平均等别9.8等低2.1个等别;西北地区各自然质量等地和利用等地分布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高等地主要分布在陕西(60.82%和86.48%),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50.99%和50.54%),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53.4%、31.76%和46.87%、26.31%),青海和宁夏耕地面积较小,且以中低等地为主;各经济等地分布略有不同,即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85.12%),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陕西(60.86%和26.98%),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48.95%和30.74%),青海省以低等地为主,宁夏以中低等地面积比例较大;西北地区耕地质量主要受到地貌结构、土壤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3类因素的影响,且各类影响因素在西北各省域内的分布差别主要决定于各省(区)主导因素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蒙古10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日降水数据,选取气候变化监测与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Sen’s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以及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区域平均的全部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显著;分区的年际趋势有所差异,即东部地区潮湿日数(NW)呈增加趋势,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持续干燥指数(CDD)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中部地区所有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总降水量(PRCPTOT)减少趋势较明显;西部地区持续湿润指数(CWD)、强降水量(R95)、单日最大降水量(Rx1day)、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呈减少趋势,其余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从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呈上升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垂直分布及影响微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分布为秋冬季多于春和夏季,真菌数量的季节动态为夏季达到最高值,其他季节变化不显著。(2)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数量是下面3层(10-40cm)的1.05-9.79倍。(3)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明显,且细菌>真菌>放线菌,R/S值介于1.16-3.76之间。微生物根际效应的季节变化为春、夏季高于秋和冬季。(4)微生物分布与水热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细菌数量与水热组合条件共同作用有关,真菌受温度影响较大,放线菌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采取野外调查、网筛分选和温室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霍城县大西沟山区野生樱桃李天然林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和生活史型、垂直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试验鉴定出的幼苗共有48种,隶属于19科,且一年生植物多达20种(41.7%),地下芽植物为15种(31.3%);② 种子库中种子的数量自上而下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有超过90%的种子分布在距地表5 cm以上的表层土壤及枯枝落叶层中,近90%的樱桃李种子分布在距地表2 cm以上的表层土壤及枯落层中;③ 土壤种子库中草本层物种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最高,其次为乔木层和灌木层,种子库物种多样性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④ 野生樱桃李天然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15,表明地上植被对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大。但是,由于过度放牧,使得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的活性。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抗逆性酶活力随着纬度的降低而上升,长沙种群的酶活性明显高于哈尔滨种群的酶活性;滞育幼虫体内CAT、POD和SOD酶活性高于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酶活性,而ATP和LDH的活性解除滞育幼虫高于滞育幼虫。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增高和下降与抗寒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不同虫态体内的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老熟幼虫体内的CAT、POD和SOD酶活性低于蛹期,而ATP和LDH酶的活性老熟幼虫高于蛹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