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向日葵菌核病苗期药剂防治时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菌核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只要条件适合均可侵染,为了找出有效防治方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站借鉴大豆菌核病苗期药剂全田防治技术,提出在向日葵苗期进行全田药剂防治,但何时防治为佳有待解决。为此,2003 年进行了向日葵菌核病苗期药剂防治时期试验,以找出向日葵菌  相似文献   

2.
1、症状菌核病在向日葵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呈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向日葵种衣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出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药剂、不同播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向日葵种衣剂对苗腐型菌核病防效明显,且对向日葵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播期对向日葵苗腐的影响较小;而播期对盘腐的影响较大,延期播种可明显降低菌核病盘腐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土肥管理和微生物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土肥管理及在3个关键时期采用生防菌进行预防,在成熟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和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处理加苗期灌根预防向日葵菌核病的处理,不仅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效果最好,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而且向日葵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的症状,以及识别与防治方法,以为提高向日葵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文革  宋涛 《新农业》2003,(7):47-47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害也随之增多.其中向日葵烂头病尤为严重.烂头病(是头腐型菌核病之一)发病率高达80%~100%,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一、菌核病 1、病斑:菌核病侵染部位为茎基、茎秆、花盘三部分,分别称为根腐型、茎腐型和烂盘型.根腐型多发生在苗期,为害苗茎基部和根部,绕茎形成病斑,病斑干燥后茎部收缩,整株呈立枯状枯死,也称立枯型.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烂盘型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根据发生形状分为立枯型和烂盘型 (花腐型 )两种 ,其中烂盘型菌核病发生时期为向日葵生育中后期 ,此时正处于本地区 7~ 8月份多雨季节 ,湿度很易达到适宜状态 ,加之向日葵谢花之后是最易感病阶段 ,因此一般年份烂盘型菌核病均发生 ,发生程度轻者 10 %~ 2 0 % ,重者达 80 %以上 ,这是限制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上由于对该病害的防治技术掌握得不太好 ,往往造成防治效果不佳 ,既浪费人力、物力 ,又使向日葵减产严重 ,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2 0 0 2、2 0 0 3年黑龙江省农…  相似文献   

10.
LIEB54是分离自向日葵根部全寄生性植物向日葵列当植株的内生拮抗细菌。为利用其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根据菌株LIEB54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观察LIEB54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评价其在室内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中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菌株LIEB54与Gen Bank数据库中序列相似性大于99%的菌株绝大多数归于肠杆菌科的沙雷氏菌属。以16S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LIEB54与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同源性最高。鉴于其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LIEB54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菌株LIEB54与核盘菌平板对峙时,抑菌带宽度达16mm,且致菌丝生长畸形,呈现不同程度膨大、分支增多及扭曲变形。菌株LIEB54发酵液室内盆栽防效达62.37%,对大田根腐型菌核病和盘腐型菌核病防效分别达40.29%和25.04%。菌株LIEB54在向日葵菌核病防治中显示出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农业措施,本文对不同的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与向日葵苗腐病、盘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农业管理措施建议.结果表明:不论品种抗病与否,适时晚播均可降低菌核病的危害,且向日葵种植密度越大,菌核病发病越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子囊盘数量和病情指数增大.磷钾肥用量增加,对病情指数影响不大.因此...  相似文献   

12.
油用向日葵临葵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葵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不育系1410A为母本、恢复系1431C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油用向日葵杂交种。其在山西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产量为2 536.9 kg/hm~2,比对照(S31)增产2.88%;对黑斑病、黄萎病、褐斑病、黑茎病呈现中度抗病水平,耐盘腐型菌核病、根腐型菌核病,高抗向日葵列当。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含油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向日葵菌核病是我省向日葵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菌核病的危害,使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遭受重大的损失,直接影响着向日葵生产及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我省向日葵种植面积已由90年代初的6.5万hm2左右增加到11.3万hm2(2000年),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菌核病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为此,开展向日葵菌核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稳定我省向日葵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栽培条件等关系,并提出一套综合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技术措施,供向日葵生产部门和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菌核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方法的防治原理及其防治贡献也有差异。根据发病诱因,精确分析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原理及差异,是向日葵菌核病防治研究的一个重点。只有了解防治病害的原理,才能掌握防治菌核病的本质,进而掌握不同条件下各种防治方法的适用性,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菌核病进行根本防治。作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向日葵菌核病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菌核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同时,从菌核病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角度,分析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探讨不同防治措施的差异及其优略势,并对菌核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外向日葵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外向日葵菌核病的抗病育种、向日葵的抗性机制、核盘菌的致病机理以及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向日葵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青冈县向日葵的主要病害菌核病、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因素、病菌来源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向日葵菌核病1.症状识别: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主要有根腐和盘腐两种症状。2.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适当晚播。深翻,种植耐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同时增施磷钾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菌核病的发生。②药剂预防:可进行种衣剂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药剂处理三种方法。A.种衣剂包衣处理:2.5%适乐时种衣剂用量按药种重量比1:200进  相似文献   

19.
1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1.1 症状: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分叉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以菌核在土壤里或混在种子里越冬.阴雨连绵、地势低洼、施氮过多、去年发生过菌核病和重茬地或向日葵地易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对象应以向日葵螟和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为重点,兼顾区域性发生的锈病、田间常规除草.丈章对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总结几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