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长白山区蜜蜂白垩病发病率低的因素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陈东海,历延芳,葛英,高洪学白垩病是我国西方蜜蜂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全国蔓延,给养蜂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白垩病传入长白山区以后,许多蜂场染病,群势下降,甚至全群衰亡。从此,养蜂生产受到白垩病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1996,(3):10-11
浙江地区防治蜜蜂白垩病的综合措施浙江省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组蜜蜂白垩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大陆首例白晋病发生在1990年9月浙江省缙云县三里蜂场。1991年起,迅速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蜂场,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我省防治白垩病...  相似文献   

3.
以前养蜂发生过欧幼病、美幼病,接下来是爬蜂,后来又出现大肚病、白垩病等,给养蜂生产带来困难。当前遇到几种最棘手的蜂病有:一、白垩病近年来,白垩病频繁发生,养蜂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果效不好,没有特别有效的。白垩病除了在云南因天气干燥发病率低外,南方各地包括大转地蜂场每年春繁都有发生,快出场时病情加重,在第一个油菜场地采到蜜粉后逐渐减轻,到北方荞麦场地又有个别群发现,  相似文献   

4.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08,28(4):26-26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蜜蜂极易感染,小群大群都会感染,一经感染很难根治.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健康蜂群构成严重威胁.据笔者所知.近4年来,与本地相邻近的三县市的12家蜂场,其中有10家蜂场的蜜蜂都先后不同程度患过白垩病,患病蜂群一般占该场蜂群的10%~20%.经过养蜂人员的积极治疗.到现在还有4家蜂场白垩病尚未治愈.白垩病成为本地养蜂人员的"头痛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90年代初 ,白垩病从南方向北方迅速蔓延 ,差不多所有的蜂场均受到危害 ,轻则群势下降 ,重则到垮场的地步 ,经过专家、生产者群策群力 ,其危害性受到有效控制。但在我地区每年白垩病复发时期 ,仍有部分蜂场轻重不同地发生此病 ,给养蜂生产带来损失。现就我地发生此病的几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蜜蜂白垩病在江南地区大流行,几乎没有一个蜂场幸免,给养蜂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蜂蜜、蜂王浆等大幅度减产。我业余养蜂8箱,年产蜂王浆20千克左右,几十年来一直定地饲养.1992年3月,在蜂群中出现了少量白垩病幼虫,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蜜蜂白垩病并逐渐蔓延,现在仍然危害着养蜂生产。2008年我地的蜂场蜜蜂白垩病发病率较高,一些受到白垩病危害的蜂群其蜂蜜产量是健康蜂群的1/3。为此,笔者提醒蜂  相似文献   

8.
徐祖荫 《蜜蜂杂志》1994,(10):24-25
开展群众性选种育种工作是控制白垩病危害的重要措施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550001)徐祖荫蜜蜂白垩病是近几年来我国新发生的真菌性病害,具有传染力强、危害期长、易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治愈等特点。在养蜂流动性大、蜂场间不易隔离的情况下,如仅单纯用药防洽,花钱...  相似文献   

9.
罗勤 《蜜蜂杂志》2001,(11):22-23
蜜蜂白垩病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病害 ,对蜂群造成严重危害。自 1990年起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蜂场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并迅速蔓延 ,全国各地的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 ,主要表现在蜜蜂老熟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减少了蜂群新生蜂的数量 ,群势迅速下降 ,不能维持正常的蜂群活动 ,严重的甚至弃巢飞逃 ,整群灭亡。虽然多年来广大的养蜂者不停地对此病采取预防措施 ,但始终不能根除。我县蜂群从 1993年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到1997年全县蜂群发病率达 4 0 %。发病时间主要在每年 2~ 4月和 7~ 8月 ,都是大蜜源的流蜜期 ,发病后不…  相似文献   

10.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2,53(6):12-12
长途转地养蜂 ,在促进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方面 ,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是 ,长途大转地养蜂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诸如运杂费高、养蜂人员生活艰辛、蜂场风险大等 ;更主要的是容易传播蜜蜂疾病 ,比如1992年春季 ,只在南方少数地区发生的白垩病 ,随着蜂场北移 ,很快便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为了克服大转地养蜂的弊病 ,曾有人主张按照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把全国各地划分成几个大区 ,每一个区域内的蜜蜂只在本地区放养。这种想法出发点是好的 ,但实行起来是不可能的。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由于运输费用、养蜂物资等价格一涨再涨 ,而蜂…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在浙江发生情况调查及药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Ascophaeraadis)引起的蜜蜂幼虫真菌病,是当前养蜂生产中继“爬蜂病”后的又一大病害。该病在我国大陆过去一直未见报导,直至1999年9月我省的缙云县三里蜂场从东北放蜂回乡时才开始发生白垩病,由于病情10月  相似文献   

12.
一、思想重视、预防为主去年,白垩病首次在我地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了养蜂生产。据我所知,在本地大小20多个蜂场中,全部都患有白垩病,年底有5个垮掉,没有垮掉的也元气大伤。开始,我误信某些资料的介绍:白垩病会自愈。结果是愈来愈严重,只得想法治疗。一年的体会,我认为白垩病对蜜蜂的危害,在不同的条件下,危害程度很不相同。当气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一旦适合白垩病的滋长,就会很快蔓延、流行。全国各地的气候环境和蜜源条件是不一样的。有些蜂场所处位置优越,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条件,偶染白垩病,管  相似文献   

13.
正白垩病,又称"石灰子病",是蜂群中一种真菌性传染疾病。白垩病对蜜蜂春繁非常不利,蜂群难以复壮,并且持续时间长。笔者曾是白垩病的受害者,在治病过程中虚心请教过养蜂能手,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至今蜂群再未发生过白垩病危害。一、传播途径蜜蜂白垩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不抗病蜂群与患病群蜜蜂在外界采花过程中相互接触传染疾病,也有购买带病菌花粉被感染上白垩病的,平时在蜂场乱用病脾扩巢是白垩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鹏 《中国蜂业》2006,57(9):21-21
一、蜂场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基本都是定地养蜂,蜂群在同一个地方超过3年易患爬蜂病、白垩病、烂子病。每年在蜂群出窑前,先把蜂场清扫干净,撒上生石灰,到5月温度升高时再喷一遍石灰水。石灰水是5kg生石灰与25kg水放在缸里,用木棍搅拌,过3小时再搅拌一次,晚上蜜蜂归巢后用喷雾器(水要过滤)在蜂场四周以及蜂箱后面都要喷到。7月份天气湿度大时,晚上蜂归巢后在蜂场四周和蜂箱后面再撒一次生石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防治蜂螨要坚持不懈蜂螨,自60年代初在黑龙江省各地蜂场先后发现以来,一直危害着蜂业的生产与发展。轻者产量减产,重者蜂群灭亡,教训十分深刻。然而在今天,当各种细菌性疾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不断向蜂群袭击的时候,不少养蜂者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6.
龚薇  杨建存 《蜜蜂杂志》2000,(10):23-24
养蜂生产流动性大,蜂群一旦感染上传染性病虫害,极易蔓延,为保护养蜂生产,凡出省转地的蜂场都应进行检疫,这样可以主动消除病虫害的传播,促进养蜂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有关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蜜蜂的检疫工作也受到了重视,其检疫方法也应逐步规范。按国家规定,国内转地放蜂的蜂群,在出省转地前要进行检疫,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蜂场转地。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在农业部公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病病种名录》中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以不受污染、天然纯绿色而闻名中外,因此,吸引了很多农业人员从事养蜂,截止到2002年末,延边地区饲养蜂群6.7万箱。自1992年部分蜂场发现白垩病,到1997年蜂群患病率高达40%,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轻则群势下降,重则蜜蜂丧失生产能力,甚至整群死亡,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为了掌握该病在延边地区的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白垩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总结出防治白垩病的方法。1病原症状与诊断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或封盖幼虫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从白垩病发病率看不同蜂种的抗病力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历延芳,曲庆学90年代以来,白垩病在全国蔓延,成为养蜂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给养蜂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们在养蜂生产实践中体会到,白垩病的发病率与地方气候和饲养蜂种有密切的关系。近...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要想尽快地治好白垩病,可通过两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进行隔离治疗。我们知道,白垩病是一种真菌病。它可以通过空气、花源、工蜂等媒介物质进行传播。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把本蜂场与其它蜂场隔离开。最少5公里以外的无意蜂之地(中蜂无关系,中蜂对此病的抗病力很强),用药物进行治疗。《中国养蜂》曾刊登过浙江桐庐人用“蚕用402”治愈过此病。刊出后,有位师  相似文献   

20.
养蜂体会谈(七)浙江省蜂业协会会员黄坚1防治白垩病的谋略白垩病的特点是来势猛、传染快,如果防治不当,就会给蜂群造成重大损失。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养蜂也如此,只要掌握了白垩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谋略,即人为地给白垩病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