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柳孟头花期培育越冬蜂,效果很即,春繁定群时,群均7.5脾蜂。用春繁形式奖饲繁蜂效果最佳,春繁定群时,群均8脾蜂。利用芝麻花期培育越冬蜂效果最差,春繁定群时,群均只有4.5脾蜂。秋末有大量菊花开放地区,只有巧用菊花蜜源培育越冬蜂,春繁时才能得到群的5脾蜂。  相似文献   

2.
曹日煊 《蜜蜂杂志》2010,30(3):18-19
1要重视巢脾的更新 繁育过十几代次的老巢脾不仅容易孳生巢虫、传播疾病,还由于工蜂无法清除巢房底部的茧衣,使巢房容积缩小,影响蜂儿的健康发育,所育新蜂的体形、生理、采集力均不及新脾培育的工蜂。笔者曾以试验证实了老巢脾对所育工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方高寒地区8月末蜜源结束,蜂群的秋季管理工作开始。一般说来,北方蜂群秋季管理包括下列各项工作:1.贮存花粉脾。采蜜期结束,要及时地将花粉脾上的蜜甩净后放到阴凉通风处贮存,箱内补给空脾,以利蜂群繁殖。2.箱内放1~2张蜜脾,供培育适龄越冬蜂用。3.东...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下旬,此期早水稻开始杨花,玉米亦正值花期,笔者进行了一次利用意大利蜂群培育中蜂王营养杂交的试验,试验中培育3—11个王台,育出6个中蜂蜂王,直至现在观察,全部蜂王都表现良好,子脾连片,蜂群旺盛。  相似文献   

5.
秋季蜂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越冬的成败及来年的生产效益。全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蜂种、蜜源、蜂群与病敌害消长规律也不相同,据此,我们根据河南的地域条件、蜜源状况,对意蜂进行了合理的秋季管理,为第二年养蜂生产打好基础。1培育适龄越冬蜂的前期工作1.1培育健壮的雄蜂7月中旬蜂群进入芝麻蜜源场地,选择能维持大群、高产等经济性状好的蜂群作父群培育雄蜂。父群用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3张脾的区域内,中间放雄蜂脾,两边分别放蜜粉脾和小幼虫脾,迫使蜂王产雄蜂卵。待蜂王产满约1/3的脾面时,就可把该脾调到无王区进行哺育,原处再插入雄…  相似文献   

6.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梅花鹿巴氏杆菌病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及椭球内。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脾小结生发中心和脾索中。DNA和RNA的分布未见异常,即DNA存在于淋巴细胞核,RNA存在于淋巴细胞的胞浆中,脾脏被膜、小梁平滑肌肿胀,排列疏松,脾髓内含有大量血液。红髓发达,脾索中浆细胞增多,窦腔内网状细胞增殖,有大量黄血盐沉着。白髓不发达,被膜下有弥散性淋巴组织,生发中心不明显;中央动脉淋巴鞘发达。边缘区不明显。鞘毛细血管数量不多,体积也比较小。  相似文献   

7.
<正>培育优良蜂王是每个养蜂者的共同的目标。虽然同时人工育王,但做法却有差异。现就有关育王相关事宜谈谈笔者粗浅看法:一、怎样才能培育较大蜂王温暖的天气、良好的辅补蜜粉源是培育优良蜂王的外部条件。非流蜜期在蜂多于脾的前提下不能低于8脾蜂;流蜜期不能低于15脾蜂。哺育蜂应占绝对优势。春季育王应事先提出大部卵及小幼虫脾。育虫前箱内饲料应达到巢脾上见白的现象,育王后每晚奖饲至出现赘脾。移虫后提出育王框护脾蜂以  相似文献   

8.
怎样培育生产王浆用的工蜂幼虫移虫是生产王浆的重要工序之一,要求动作要快,所移的幼虫又要适龄。为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培育出规范的移虫用的子脾,这种子脾幼虫又多,又整齐、适龄。怎样才能得到这种规范的移虫用的子脾呢?我介绍两种方法供参考。一、利用双王群作供...  相似文献   

9.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2,32(10):29-29
我地秋季无大宗蜜源,秋繁培育越冬蜂主要靠奖饲白糖,蜜蜂的越冬饲料完全靠饲喂白糖。现在市面白糖每50kg价格在275元左右。要减少开支,又要保证蜜蜂越冬饲料充足,必须先提出应淘汰的老脾和脾面不平、雄蜂房较多的劣质脾,再喂越冬糖。春末至夏、秋,一般每箱蜜蜂达10脾以上,如果不提出老、劣脾就喂越冬糖,一则需要的白糖多且工作量大,投资大;二则需淘汰的脾带糖液,淘汰又是浪费。有的蜂友在框梁上标注有造脾的时间,将使用2年以上的脾当作老脾淘汰。不论使用时间多长都称作老脾,老脾应及时淘汰。为什么要将老脾淘汰?(1)老脾繁育的蜜蜂小。1张新脾造好后,经过十几至二十几代繁育的蜜蜂,蜂房内逐代新蜂留下的“蜂衣”逐渐加厚,蜂房内容积逐渐缩小。若留下继续繁蜂,所育出的蜜蜂个体小。由于蜜蜂个体小,一则每次采集的蜜所载量必定少;二则在脱粉圈大小一定的条件下,蜜蜂采集的花粉因个体小可以很快从圈中通过,不能脱下所载的花粉,影响脱粉的产量致使收入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年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千、大流蜜期采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后,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睥相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产卵。  相似文献   

11.
韩式勤 《蜜蜂杂志》2005,25(9):10-11
蜂群秋季管理的重点是培育好越冬蜂,只有抓好越冬蜂的质量和数量,才能为来年蜂场的发展和蜂产品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除了采取常规的培育越冬蜂的方法外,还应用了强弱群结合繁殖和保存越冬蜂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1998年培育越冬蜂开始日的前12天,通过全场治螨,发现有一个强群蜂螨的寄生率特别高。如果按常规喷治3~4遍,由于子脾太多,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很可能因蜂螨危害成为越冬弱群。出于治螨试验目的,决定对该群采取特殊措施,彻底治螨后重新培育越冬蜂。哪怕只能培育4张大子脾,越冬群也不会太…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培育采集蜂种蜂场蜂群繁殖期100天左右,一个流蜜期40~45天,此时,必须做好蜂群的繁殖工作。1.采用双箱体培育采集蜂一般当外界气温基本稳定,离留蜜期40天左右7月上中旬,箱内达6~8张子脾,有8框以上的蜂时,将3~4张封盖子脾提入蜂箱内,两侧放入蜜粉脾,卵虫脾放在巢箱里,再加1~2张产卵空脾供蜂王产卵。当继箱和巢箱满箱时,再加第二继箱,巢箱上加隔王板。卵虫脾留在巢箱内,蜂王  相似文献   

13.
<正>强群是夺取高产稳固的基础条件,日常各项管理工作都应围绕和聚焦这一主题,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培育强群的一些做法,供参考:一、储备一定数量的蜜粉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饲料储备的重要性。在蜜蜂采集的各时期不仅注重采收,更要注意留存蜜粉脾,以满足不同时期蜂群的需求,特别是外界蜜粉不足时应急之需。  相似文献   

14.
范全新 《蜜蜂杂志》2012,32(9):25-25
1 1脾蜂也能越冬秋季流蜜期可多培育一批秋王,老劣王更换后,多余的秋王每个小群3张脾:1张完整的虫卵脾,2张蜜粉脾,约1脾蜂。9月15日蜜源结束后把蜂王用王笼囚起。子脾出净后彻底治螨,治螨结束群内有2张蜜脾,王笼放  相似文献   

15.
生产王浆如没有计划地准备好适龄幼虫,势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们采取在产浆群培育适龄幼虫的办法,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方法是:将全场产浆群分为5~6组,每两日一次,由一个组的巢箱提出一至两张封盖子脾或即将封盖的大幼虫脾,与继箱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子脾对调,并立即作出记录。4~5天后,准能由这批蜂群中获得满意的适龄幼虫。这样,10~12天为一周期,幼虫供应不断。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1、无需另组织培育适龄幼虫群,方法简便,少了两道工序;2、因为是在产浆群进行,蜂群强,饲  相似文献   

16.
我们饲养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中蜂。老巢脾对养蜂无益,育过多代子后,巢房里茧衣增厚,巢房容积减少,培育的工蜂越来越小。老巢脾又是病虫害滋生地,蜂王不喜欢在旧脾上产卵.所以巢脾应不断更新,才能有利于蜜蜂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正中蜂用新脾繁育后代,虫少病少。老巢脾对养蜂无益,育过几代子后,巢房里衣茧增厚,巢房容积减少,培育的蜂子也小。老巢脾又是病虫害的孳生地。用老脾养蜂百害而无一利,养蜂者该清醒认识到。处理老巢脾的方法多数是化  相似文献   

18.
1 .抓紧繁蜂 ,保持强群 南瓜花期伴随着其他植物开花 ,蜜粉丰富 ,蜂群工作积极 ,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造新脾供蜂王产卵。注意把蜂王压在巢箱产卵 ,定期调蛹脾上继箱 ,巢箱补加巢础 ,争取每加一张巢础都变成子脾 ,使之达到 8上 8下的布置。如有特强的群势 ,要提蛹脾补给新分群 ,总之不怕群强而要全力繁蜂 ,为把强群送入向日葵花期打下良好基础。2 .遮荫通风 为了防止分蜂热的发生 ,可把蜂群放在树阴或简易凉棚下。3.生产蜂王浆 ,适时取蜜。4 .培育蜂王 南瓜花期较长 ,给蜂群培育优质蜂王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应注意培育新王 ,力争把不好的…  相似文献   

19.
刘瑞萍 《蜜蜂杂志》2007,27(7):35-35
巢脾是蜜蜂培育幼虫、贮存蜂蜜、蜂粮的场所,一旦被病原物污染,很容易引起蜜蜂发生病害.巢脾存放前,先刮去巢脾上的赘蜡、蜂胶,然后按大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分类消毒保管.常用巢脾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在养蜂生产上,以路线斗争为纲,大搞蜂种的杂交,培育了喀意杂交蜂。随着推广杂交蜂的广度和普及,夺得了蜂蜜产量年年增产,特别去冬今春以来,又培育了塞、喀、意三交种,它比喀意杂交种更优越,目前正在我县逐步推广。喀、意杂交蜂虽然具有高产、耐寒、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的优点,但是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