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脑多头蚴抗原的SDS—PA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采自自然感染绵羊脑多头蚴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用垂直平板电泳、连续凝胶系统进行了分析。电泳后以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结果:头节抗原共26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17.5 ̄148KD,其中主带5条,分别为72、69、46、37和33KD;囊壁抗原共20条多肽带,分子量范围18 ̄126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69、46、29和1  相似文献   

2.
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标准株PG3的全菌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SDS-PAGE分析Y98有9条蛋白带,PG3有11条蛋白带,其中有2条相同蛋白带;用双向电泳分析Y98全菌可溶性抗原多肽斑点有288±9,主多肽斑点有47个,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7 000120 000;pI范围为4.436-7.164,PG3全菌可溶性抗原多肤斑点有243±11个,主多肽斑点有36个,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7 000~120 000,而pI范围为4.213-7.987,二者有21个相同多肽点,但其多肽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及二维电泳(IEF/SDS-PAGE)对旋毛虫肌动虫排泄分泌(ES)抗原和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分析结果。肌幼虫ES抗原经SDS-PAGE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结果显示16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1~80KD,其中主带9条。IEF电泳后分别用PAS染多糖、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Nile's蓝染脂、醋酸a-萘酯/坚固蓝染酪酶同工酶,结果肌幼虫ES抗原分别显示16,26、7及0条带;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显示21、38、4及11条带。二维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多肤斑点,结果ES抗原显示多肽斑点61个;肌幼虫可溶抗原显示122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电聚集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扫描,结果表明,头节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49个吸收峰,P^1范围4.04-9.91,主吸收峰9个,其P^I值分别为8.23、8.02、7.76、7.52、6.85、6.54、5.68、5.08和4.23,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壁可溶性可  相似文献   

5.
绵羊用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ES),原头节ES抗原、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绵羊棘球蚴囊液(SHCF)或囊壁抗原免疫后,和攻击感染虫卵后,应用ELISA,酯酶染色法及瑞氏-姬拇萨染色法研究了血清抗体、T、B淋巴细胞、嗜酸性粗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初步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或抗原免疫后、攻击感染后都表现明显的血清抗体应答反应,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应答依不同的抗原而具有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扫描。结果表明,头节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49个吸收峰,PI范围404~991,主吸收峰9个,其PI值分别为823、802、776、752、685、654、568、508和423,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壁可溶性抗原共出现了61个吸收峰,其PI范围为400~966,主吸收峰10个,其PI值分别为959、899、879、851、837、823、802、783、752和729,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5%。囊液抗原共出现了52个吸收峰,其PI范围为401~980,主吸收峰3个,其PI值分别为823、594和568,所含蛋白总量占上样蛋白总量的999%。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时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及囊壁可溶性粗提物的蛋白质,糖,脂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考马斯亮兰R-250染蛋白分别显示18及17条带,用PAS试剂染糖分别显示4及8条带;用Niles兰染脂分别显示4及带;用坚固兰染酯酶同工酶,分别显示5及10条带。两者的蛋白组成包括酸性糖蛋白,酸性脂蛋白,酸性糖脂蛋白及单纯蛋白。多糖均为酸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后30周接近正常水平。多头蚴3种抗原对同种抗原免疫组血清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优于其它抗原,原头节免疫组、囊壁免疫组、囊液免疫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东毕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多肽组分,供今后在免疫诊断和防治东毕吸虫的应用,本试验应用SDS-PAGE首次对绒山羊体内寄生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多肽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抗原有17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25-93KD。其中主带7条,分别为29,30,38,40,67,78,91KD。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呈短而直的单管状,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回顾物为主,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回顾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回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腺囊容积也最小,但腺囊数目最多,囊底黏膜褶丰富,黏膜层厚,腺体密集,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5-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怕、囊壁可溶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电泳后,分别用考马斯蓝R-250法染蛋白质,PAS法染多、醛酸α-萘酯-坚固蓝法染酯酶曲同工酶、Nile‘s蓝法洒脂。蛋白质染一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42条,等电点4.89-8.72;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50条,pl4.80-8.68,囊液抗原显带39第,pI4.80-9.88。要色后头节可溶  相似文献   

13.
绵羊肉孢子虫可溶性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绵羊肉孢子虫囊壁和不同种肉孢子虫滋养体蛋白带,结果表明:肌肉中消化分离出的羊犬肉孢子虫滋养体和从食道壁上挑出的巨肉孢子虫滋养体均出现三条电泳蛋白带;巨肉孢子虫全虫体可溶性蛋白出现五条蛋白带;巨肉孢子虫囊壁可溶性蛋白出现两条电泳蛋白带;微小住肉孢子虫滋养体可溶性蛋白出现一条电泳蛋白带。用不同种的滋养体可溶性蛋白抗原和巨肉孢子虫囊壁抗原做IHA试验表明:用羊犬肉孢子虫和巨肉孢子虫滋养体可溶性蛋  相似文献   

14.
牦牛肝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生化特性和免疫印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恒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3):247-253
肝片吸虫的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在诊断及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寄生于牦牛的肝片吸虫ES抗原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ES抗原共有9条带,主要由12-26KD的小分子量蛋白质组成;糖蛋白及脂蛋白染色后发现ES抗原中糖蛋白极少,而含有较多的脂蛋白;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ES抗原有22条带,几乎全部是酸性蛋白,pI主要集中在4.25~5.25范围内;双向电泳共检出30个多肽,主要分布在pI4.5~7.0之间;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S抗原中分子量为16.2KD~18.6KD的蛋白质是主要的抗原成分,其中17.2KD多肽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SDS-PAGE对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旨在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鉴定和纯化奠定基础,为细粒棘球绦虫种内变异和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D多肽带为主带,40、34.5、33、24.5和14KD多肽带次之。牛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2条,66和59KD多肽带也为主带,24.5KD多肽带次之。人源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3条,66、40、20.5和14KD多肽带为主带,59KD多肽带近于缺乏,分子量在59和24KD之间的带明显偏少,而71、69、68和20.5KD多肽带为自身特有。3种不同宿主源棘球蚴囊液抗原其多肽组成均很复杂,羊、牛源囊液抗原的SDS-PAGE图谱较相似,而人源与此差异明显。初步认为绵羊和牛源囊液抗原在免疫诊断中具有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6.
豆粕中抗原因子众多,为了更好利用及改善豆粕品质,试验在酶解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使用根据蛋白酶作用最适pH分类的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分别对豆粕进行酶解,研究不同蛋白酶酶解对豆粕抗原蛋白的影响。试验条件为加酶量0.2%,料水比2∶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 h。结果显示,豆粕经过酶解后,抗原蛋白显著减少,小肽含量增加8.2~20.95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增加-3.2~1.3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不同酸碱性的蛋白酶对豆粕抗原因子的降解效果不同,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选择适宜的蛋白酶对抗原进行降解,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柔嫩艾美尔球虫T细胞刺激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原对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的刺激能力和动物保护性试验为指标观察了柔嫩艾美尔球虫 ( Eimeriatenella)孢子化卵囊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的免疫保护作用。纯化的孢子化卵囊经超声波粉碎 ,获得全可溶性抗原 ,用Sephadex G- 2 0 0凝胶过滤层析后 ,获得 4个组分 ,分别命名为 1 .0蛋白、2 .0蛋白、3 .0蛋白和 4 .0蛋白。可溶性抗原及其各个组分 ,均能刺激球虫耐过鸡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增殖 ,其中以 3 .0蛋白作用最强。 3 .0蛋白再用Sephadex G- 75凝胶过滤层析 ,获得 3 .1蛋白、3 .2蛋白和 3 .3蛋白组分。其中 3 .2蛋白对脾脏和盲肠扁桃体 T细胞刺激作用最强。SDS- PAGE电泳显示 ,3 .2蛋白含有 2条多肽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 3 70 0 0和 4 0 0 0 0。动物免疫保护性试验表明 ,3 .2蛋白可以有效保护感染鸡抵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攻击 ,盲肠病变计分为 1 .5 ,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对照组相当 ,表明 3 .2蛋白是优良的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8.
用几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不同部位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代蓉  赵坚 《四川草原》1997,(2):48-51,64
应用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IEF)及双向电泳三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成虫四种抗原(头抗原-HA、体抗原-BA、体表抗原SA、分泌排泄抗原-ES)。SDS-PAGE结果表明,BA、HA、SA分子量在12~100kD之间,ES在12.3~26kD之间,蛋白质染色BA、HA、SA、ES分别显示25、24、18、9条带;IEF分析肝片吸虫分别得34、33、28、22条带,主要由酸性蛋白质组成,主要谱带在pI4.20~6.55内;双向电泳分析BA、ES多肽斑点为69、30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东毕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多肽组分,供今后在免疫诊断和防治东毕吸虫的应用,本试验应用SDS- PAGE首次对绒山羊体内寄生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抗原有17 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25~93KD.其中主带7 条,分别为29、30、38、40、67、78、91KD。本试验初步阐明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成虫抗原的多肽组分,为进一步对该病免疫诊断用抗原的分离、纯化,提高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猪囊尾蚴抗原成分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囊尾蚴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囊尾蚴病的快速诊断是囊尾蚴病治疗和预防的前提,免疫学诊断方法是近年来的囊尾蚴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高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筛选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囊尾蚴抗原组成复杂,包括囊液抗原、头节抗原、囊壁抗原、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等。其中的囊液抗原特异性较好,可用于免疫学诊断,而排泄分泌抗原诊断囊尾蚴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