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2013年1次倒春寒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冷空气的冷气团垂直结构上有明显的坡度,即近地层冷气团渗透早于低层,低层冷气团南下早于中高层,冷气团垂直方向南下的时间差相对较大,导致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大风、降温更为持久;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北方产生明显的降雪天气,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强度没有减弱,即变性不明显;东路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降水天气相对北路、西北路,影响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各农区前期气象分析10月29日-31日,受补充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降水天气,气温还将继续下降。11月1日-3日,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未来一周,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2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方,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偏低,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等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冷空气以前叫寒流,是冬春两季频繁出现的天气现象。冷空气侵袭期间常常伴有暴风雪,气温骤降5~10℃。由于是突然出现的严寒冰冻天气,往往使动物养殖业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养殖业者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注意防范。一、冷空气对养殖动物的危害1.引起蛋鸡产量下降。冷空气对蛋鸡影响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5年海南春季的2次冷空气和对不同抽穗期粳稻JB214结实率的影响,认为低温影响结实率的敏感期在抽穗前13-15d.连续的多次冷空气可能会使该期限发生变化,但主要是连续冷空气造成的发育累积迟滞所致,敏感期仍在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  相似文献   

6.
王弢 《北京农业》2014,(33):208
通过分析2014年1月7日~9日晋中市寒潮天气过程,发现该过程具有影响时间短、降温幅度大,并伴有降水等特点。冷空气积聚阶段在极涡附近形成横槽并在冷空气爆发阶段转竖,但是由于横槽型冷空气源地偏东,且在冷槽东移过程中转竖,所以真正对我是造成影响时该寒潮为低槽东移型。强冷空气的影响,气压、气温、露点变化非常剧烈。  相似文献   

7.
台风倒槽引发特大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冷空气侵入8712台风倒槽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与6122台风倒槽无冷空气侵入仅在温州引发中雨的倒槽降水显著差异为例,运用湿度、Q矢量散度、潜热等动力和热力物理量,探讨了冷空气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在温州引发特大暴雨的原因,同时与无冷空气侵入情况下台风倒槽内物理量场进行对比,研究台风倒槽降水巨大差异的内在原因。发现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东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秋季低层弱干冷空气易于侵入台风倒槽与强暖湿平流相互作用,使得斜压增强,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倒槽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该文依据最新的冷空气等级划分标准,对1981~2018年海流图各种强度冷空气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种强度冷空气随季节变化特征;揭示了强、弱两种冷空气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反相规律。对海流图37年来的强冷空气和寒潮的出现和终止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流图地区的强冷空气和寒潮的起、止日期均有提前的趋势,另外发现强冷空气和寒潮的起、止日期与24节气的时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28日我国各地及海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降水和大风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冷空气过程影响北部湾出现大风的气象学机制,由海上油气平台自动观测站的测风资料得出中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的经验公式:最大阵风=成都气压-涠洲气压+四川正变压,为以后相类似冷空气路径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西北路径寒潮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P再分析资料、辽宁省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对2006要2009年影响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归纳为3种(东北路径、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本文重点讨论:西北路径冷空气对辽宁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空气从源地到达西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加强后经内蒙中西部南下到辽宁,造成区域性寒潮天气;受高空槽前强暖平流的影响,寒潮暴发前1~2 d辽宁地区气温普遍回升10益以上;寒潮冷空气从酝酿到暴发阶段500 hPa冷中心的强度基本稳定在-45益左右,寒潮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大多在1 040.0 hPa以上。从环流形势上看,小槽发展型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9,(2)
<正>降温啦!冷冷冷!小伙伴们纷纷被"冻成狗"。那么,你知道作为冷空气最高级别的寒潮是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吗?1.寒潮从哪来说到寒潮从哪里来,肯定有不少小伙伴张口就来:西伯利亚!因为在大家印象中,冷空气好像都来自那里。如在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听到"一股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前锋今天上午到达新疆北部……"这样的话。而寒潮作为冷空气中的最高等级,肯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建立冷空气影响期间海水水温和溶解氧的预报方程,以期为海水养殖户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通过分析近5年宁波西沪港0.5、2.5 m深海水水温、溶解氧在11月至翌年3月的日逐时平均变化特征以及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的变化特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相应的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的日均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前两者的变化幅度较气温平缓,日极值出现时间较气温平均滞后1~3 h。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水温的降温时间和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气温有1~3 d的滞后性,其降幅与相对湿度、冷空气强度和过程极大风速有关,而最低值滞后时间与相对湿度和冷空气强度有关。水温与气温、相对湿度成正相关,与极大风速成负相关。伴有低温阴雨的冷空气过程易导致2.5 m溶解氧的下降,其降幅与同期气温的降幅、水汽压的增幅及前期气压的降幅有关。溶解氧与气温及本站气压成线性相关,与水汽压呈二次多项式相关。建立0.5、2.5 m深平均、最低水温预报方程以及2.5 m深平均、最低溶解氧浓度的预报方程,方程均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0.5、2.5 m水温预报最大误差在1℃以内,平均误差在0.3℃以内。2.5 m的平均、最低溶解氧最大误差分别为0.40、0.97 mg/kg,平均误差分别为0.10、0.25 mg/kg。  相似文献   

13.
对1959~2009年商水县中等强度及以上冷空气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夏季的7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不同程度冷空气活动,以秋、春、冬季为高,活动频率分别为40%、32%和24%,而春、夏、秋、冬季伴有≥0.1 mm降水的概率分别为69%、75%、44%、39%;年度冷空气活动次数与活动频率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粳稻生长后期,在秋分到寒露期间,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冷空气连续出现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并伴有大风阴雨的天气,人们称之为寒露风天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4月3日的寒潮天气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波动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作用造成;西南低空急流持续不断的输送水汽和北方的冷空气交汇并形成很强的切变且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盆地,造成了此次强降温天气;模式对本次过程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3月21日出现在上饶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主要是在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上饶地区处于西南气流中,且风速辐合,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把水汽以及能量输送到上饶地区上空,高空槽东南移,带动地面较强冷空气南下,在较强冷空气的触发下,高能得以爆发释放,进而产生大风、冰雹、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具备一定能量场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触发机制。上饶地区春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通常处在高空副热带高压边缘,低层有丰富的水汽(湿舌附近),且具备一定的热力条件以及动力条件,再加上冷空气的作用共同推动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10月24—26日汉中地区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温和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不断北伸,巴尔喀什湖低压中心不断加强,冷空气不断堆积,低压槽在缓慢东移过程中不断生成下滑槽向汉中地区分裂冷空气,与东路回流冷空气汇合,导致全市产生大范围的强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08~2009年冬季宁夏两次寒潮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结合冬季寒潮预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寒潮天气均是在前期地面增温或强烈增温的情况下,高空强冷平流南下入侵造成的。但两次过程冷空气爆发的形势、冷空气源地、潮前回暖、冷空气移动路径等不同,造成对宁夏地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并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4月下旬、5月中旬大连地区2次"倒春寒"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或加强,脊前堆积的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向东南方输送,因此,贝加尔湖高压脊为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的下滑,导致4月下旬出现低温,形成"倒春寒";5月中旬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大连地区多雨、低温天气比较显著,再次出现"倒春寒"。  相似文献   

20.
0518号强台风“达维”异常路径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亚丽  韦馨丰  侯雪梅  张琼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68-1770,1784
利用地面、实时高空探测及红外云图资料,综合分析了0518号强台风“达维”路径中的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台风云系结构的演变对其路径时影响,结果表明:①这次冷空气的活动对“达维”路径西移起重要因素.表现在北方冷空气在“达维”引导气流减弱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使得台风西北路径受阻.冷空气受太平洋北部东台风“苏拉”的阻挡,东移出海慢,维持时间长.②中纬度西风带环流比较平直,对“达维”没有明显向北的牵引作用,副高断裂后,西环大陆高正强度强,范围大,台风在其东北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向南分量明显.③低层850hPa辐合带长轴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对台风的运动方向起了指示作用.④台风云型结构的演变很好地反应出台风路径的变化及环境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