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山育林的综合效益及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湖南会同阔叶林和溆浦马尾松林样地调查 ,综合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综合效益及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封山育林能较快地恢复森林植被 ,较好地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促进了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2.
论石灰岩地区封山育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山育林是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和森林资源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根据石灰岩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植被条件和植物演替规律,结合封山育林的一般原则,提出了石灰岩地区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封山育林,对山西省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性质,土壤基质和植物群落演替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探讨,就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恢复提出了可借鉴的看法,特别对在本区域开展封山育林的技术可行性,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投资的高效性及成效的显著性,形成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论述,提出在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上,要向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复层混交的自然林业发展,采用封山育林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重建晋西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时期弃耕地和封禁小流域的植物演替和植被恢复规律。在黄土弃耕地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弃耕后,15a-20a为草本植物群落阶段;21a-25a可形成灌木群落;26a-30a能达到较成熟、稳定的灌丛群落;30年后,开始形成乔木林。黄土残塬沟壑区封禁小流域植被恢复情况为:经过12a,木本植物的种类达到了41种,分属于16科34属,其种源来源于周围残存的次生林。总结了封山育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山育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概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技术措施以及封山育林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封山育林今后研究的重点 ,主要是进行群落演替规律、生态恢复过程等封山育林的生态过程研究、封山育林生态功能及其提高技术研究、困难地带生态恢复与封山育林研究以及封山育林的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九龙山封育植被的调查 ,并与 198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 (群丛 )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指出该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和趋势。说明九龙山地区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森林植被 ,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恢复发展植被、扩大林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我区在“普遍护林,大力造林”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封山育林工作。50年代到60年代初,封育面积累计达到4300万亩。60年代中期后的“十年浩劫”曾使封育工作一度中断,并使部分封育成果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9.
衡阳市郊区位于衡阳盆地中部,为湖南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由于植被反复遭受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部分地方已沦为红色荒漠。根据水蚀地特点,探讨植被的恢复过程和演替趋势,对于依靠自然力恢复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摸索这些规律,为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森林生态学实习,对市郊、湘江、东洋渡等3个乡的植被恢复过程进行了调查测定,完成标准地54个,通过分析,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草海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境、现状和演替规律,从恢复生态学原理出发,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提出以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以政策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恢复与重建湿地植被。  相似文献   

11.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辽西凌源地区封补型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针对辽西凌源地区的自然地理、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详细介绍了封补型造林模式及主要技术要点。以原有植被为主体进行封山育林,补植目标树种,向恢复原有的松柞混交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封山育林是充分利用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迅速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省国营林业局、场在人工造林的同时,积极开展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资源,取得明显效果。截止1982年底,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95.7万亩,接近于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有三大好处。第一,能较快地恢复森林。黄龙山林业局历年封山育林170万亩,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种子库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关系及其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的变化、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对土壤的影响程度 ,退耕地的还草和还林方法、过程和结果等。同时也介绍了微生物和动物对植物演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次生林改造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林改造是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加以培育管理,达到速生丰产,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目的。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通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多为幼壮林,较不稳定,组成较杂,阔叶树种常占优势。次生林改造最好是顺植被演替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进行人工培育,从疏林阶段起步,开展封山育林,使其加速成林成材。利用树种资源和植被基础,用较少的投资较快地形成生态稳定的森林,获得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林木蓄  相似文献   

17.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50年代初我国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来 ,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但对这项重要绿化措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特别是封山育林对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效益缺乏深入研究。为此 ,在回顾我国封山育林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我们在山东省山丘地区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成果 ,试图阐明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的途径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以期为推动我省封山育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1 封山育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黄河中游天然林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区域内森林植被划分为三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封山育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杨彪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44-46
调查分析洱海东岸临水面山石灰岩山地特殊的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认为封山育林可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各种小生境,是洱海东岸石灰岩地区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就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封禁措施及封育成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县多低山丘陵。建国初期仅有残林5.5万亩。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采取了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的营林措施,使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有林地达3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4%,提高到现在的16.7%。 回顾以往林业发展过程,深刻认识到,封山育林是加速绿化荒山,抢救阔叶树资源的重要途径,值得总结和推广。 我县封山育林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采取“公私山林一律保护”,村、乡、区均建立护林组织,制订护林公约,开展群众性的“清明封山,霜降开山”的封山育林工作,封育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左右。到现在经封山培育成林的仍有4.5万多亩。这说明封山育林还是成功的。 一、封山育林迅速恢复了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