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9,(5):12-14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规模化猪场2014-2016年猪衣原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对采自龙岩6个县市247个规模化猪场的3 663份种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3年来龙岩市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为14.06(515/3663);2015年感染率最高。不同种猪群之间的猪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母猪群的阳性感染率最高,达16.62%(179/1077),其次是后备母猪的阳性感染率为14.39%(20/139),公猪群的阳性感染率较低,为12.43%(23/185);繁殖障碍母猪与健康母猪的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龙岩市猪衣原体病感染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7)
目的通过检测稻城县牦牛血清中的布鲁氏菌病抗体,了解当地牦牛布病的感染情况,从而为稻城县牦牛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牦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次检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和可疑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再次检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牛即为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牛。结果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其中3个不同乡镇的牦牛血清样本中有2个乡镇检测出阳性样品,赤土乡检测出5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5%,傍河乡1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7%,香格里拉乡0个阳性样本,阳性率0%。结论基于对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稻城县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当前同仁县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布病流行情况。方法从同仁县保安镇的4个奶牛养殖场采集338份成年母牛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用SAT检测,阳性率0.3%,感染率为0.6%,用RBPT检测,阳性率0.59%,感染率0.6%,用ELISA检测,未检出阳性,检出可疑3头,感染率0.89%。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不同品种的养殖鱼类病害各月平均发病率,死亡率不同,6月份发病率最高,为28.22%(图4);平均死亡率最高是7月份,为6.02%(图5)。分析各品种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情况,月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淡水鲨为100.00%、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布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对羊布病的临床症状、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并就目前布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其他养殖种类的病害(一)两栖、爬行类2003年两栖、爬行类的病害监测种类主要是鳖类、蛙类、龟类的五个品种,病害种类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其次为寄生虫疾病,并以鳖类病害为多。虽然鳖类、蛙类、龟类的年平均发病率均在10%以上,但年平均死亡率均未超过1%。2003年因病害造成的养殖经济损失达到0.6亿元。1.鳖 2003年主要是养殖的中华鳖、黄沙鳖发生病害,并以中华鳖的病害为重,最高发病率为重庆市,5月份为78.44%;最低发病率为上海市,8月份为0.25%。最高死亡率为重庆市,5月份为10.21%;最低死亡率为江苏省,9月份为0.001%。 鳖的年平均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1,(8)
布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在牧区比较多发,而且牛羊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发病率很高,不仅对牛羊的健康生长带来巨大威胁,阻碍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该病还会对饲养者造成传染,威胁周围居民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在具体防治过程中,运用各种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手段,控制和减少牛羊布病的传播蔓延,提高防治成效,这样才能为牛羊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牛羊布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在玉  邓敏 《畜禽业》2013,(5):72-73
为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涪陵区生猪养殖场的抗体免疫保护率情况,以及为该区防治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2012年对涪陵区25个集约化生猪养殖场进行了定点血清样品采集,分别采集了能繁母猪和仔猪的血清样品各500份,共1000份,然后利用免疫血清学抗体检测试验对蓝耳病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400份血清样品中蓝耳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有336份,阳性率为84%,2011年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70%,2010年蓝耳病阳性率为55%,2012年与前两年血清抗体监测水平对比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西宁地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猪蓝耳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试剂诊断盒对西宁市生猪规模养殖场108份血清进行了PRRS的血清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血清份,阳性率为17.59%,表明西宁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猪蓝耳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21,(9)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且不易被发现,一旦养殖场内有猪只患病,易呈扩散式蔓延,造成大量猪只患病、死亡,严重影响养殖场的正常生产与经济效益。对猪衣原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详细阐述,为养殖户与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2)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PR)在伊宁市的流行情况。选择伊宁市5家使用g 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的养猪场,采集不同阶段猪的血清样品549份,病理组织样品94份,利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伪狂犬病毒(PRV)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各猪场均存在g E基因抗体检测阳性,血清样品总阳性数106份,总阳性率为19.31%;g B基因抗体检测血清样品总阳性数465份,总阳性率为84.70%;PCR检测PRV总阳性数36份,阳性率38.30%,RT-PCR检测PRRSV总阳性数59份,阳性率62.77%,二重感染数34份,占PRV检测阳性数的94.44%。调查表明,伊宁市养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的情况,对伊宁市养猪业构成一定的威胁;PRV感染及发病受到免疫、混合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8,(3):17-1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是威胁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抗体的监测对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疫病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采集血清样品共3 160份,使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2 877份,平均合格率为91.0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79.44%。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3 076份,平均合格率为97.34%,21个市(州)中免疫合格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83.33%。结果表明四川省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疫苗免疫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瑞安市奶牛布病疫情严重,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全面了解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布病流行趋势,确保布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近年来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作为250多种人畜共患疾病中的一种,一旦发生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近年来,中宁县人间畜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结果显示,人间和畜间易感动物阳性率、发病率均有所上升。文章报道了中宁县2015年6月发生的一起羊只布病疫情和处置情况,分析了疫情多发原因,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6):56-57
羊及其产品是布鲁氏菌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而上海奉贤地区每年对羊肉产品的需求和消耗数量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奉贤地区一年消耗近20万头肉羊。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该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作者对该区范围内2015-2016年当地产和输入性羊只进行了全覆盖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被检羊只样品共2 120份,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布病在该区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为无疫区建设提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母猪不发情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有些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初产母猪、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间期延长或屡配不孕,此现象除生理畸形外,称为母猪不发情。对于不发情的母猪,要先检查病史,是否发生过与繁殖障碍有关的疾病:如细小病毒,乙脑,PRRS,伪狂犬病,衣原体病,布病,猪瘟等。如有,首先应当做好这些病的疫苗注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齐鲁渔业》2008,25(9):27-27
8月份,全省各市对26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 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1.1鱼类病害发生情况 1.1.1草鱼发生了5种病害: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出血病和肝胆综合症。全省平均发病率为46.65%,比上月增加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个百分点。其中,草鱼“三病”全省平均发病率较高,为45.83%,但发病区内死亡率不高,为1.2%。  相似文献   

18.
吴秋玉 《畜禽业》2007,(5):26-27
为了解泉州市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标法,对泉州市28个规模猪场,23个散养猪场882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调查猪群猪圆环病毒病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51%,规模场阳性率为23.61%低于散养户28.04%,28个规模场只有12个场,23个散养户只有5个场抗体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1,(1)
同一批患病蛋鸡,分别在160日龄及175日龄各取肛门拭子10份、咽喉拭子10份、病变组织5份、血清30份,进行PCR检测,检测项目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贫血(CAV)、鸡新城疫(ND)、鸡毒支原体(MG)、鸡滑液囊支原体(MS)、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J亚型白血病(ALV-J)及禽流感(M);ELISA检测项目为IB、CAV、MG、MS、REV及ALV-J;HI检测项目为ND、H9、RE-12及RE-11。结果显示,160日龄与175日龄的肛门拭子PCR检测REV与MG为阳性,其余PCR结果均为阴性;160日龄与175日龄的血清ELISA检测ALV-J阳性率分别为30%与33%、CAV与MS阳性率均为100%,MG阳性率为80%及89%,REV阳性率为8%及29%,抗体阳性率呈递增趋势;160日龄与175日龄的血清HI检测ND为11.39与11.29,H9为11.61与11.52,RE-11为9.53与9.46,RE-12为9.72与9.38,抗体水平无异常。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剖解情况,判定该群蛋鸡存在免疫抑制病与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8,(4)
为了解四川省2017年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抽检县采集羊血清共930份,使用竞争ELISA方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的血清有818份,平均合格率为87.96%,其中春季的免疫合格率为77.56%(387/499),秋季的免疫合格率为100%(431/4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