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现有面包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的面包改良剂以提高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马铃薯全粉、谷朊粉、明胶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马铃薯全粉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12%时,马铃薯全粉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谷朊粉2.67%,大豆分离蛋白0.14%,明胶0.10%.质构仪测定结果显示,改良后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红薯、蜂蜜、新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设计对果冻的配方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本款果冻的最佳配方为:红薯添加量11%,酸奶添加量28%,卡拉胶添加量0.60%,白砂糖添加量3%,蜂蜜添加量1%,柠檬酸添加量0.10%,该配方下所得果冻的感官评分为92.80±1.05分,硬度为(232.34±1.21)g,成品为乳白色且微黄,质地均一,口感细腻嫩滑,兼具酸奶、红薯与蜂蜜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预制调理汤圆的感官品质,采用响应面分析汤圆的最佳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高筋面粉添加量、馅料添加量以及煮制时间为响应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预制调理汤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糯米粉质量为100%计,高筋面粉添加量6%,热水添加量80%,馅料添加量40%,煮制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汤圆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转谷氨酰胺酶对鲢鱼鱼丸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转谷氨酰胺酶(TG酶)对鲢鱼鱼丸品质影响,本研究测定了TG酶添加量、温度、时间的变化对鲢鱼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G酶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鱼丸持水性、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但对色泽无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总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延长,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总分均呈上升趋势,而后趋于平缓。TG酶对鲢鱼鱼丸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的脂质氧化劣变,将不同浓度(0、0.5%、1.0%和1.5%)的猪骨蛋白酶解物添加到大黄鱼肌肉中,通过观察和分析4℃冷藏条件下鱼肉感官品质及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猪骨蛋白酶解物对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猪骨蛋白酶解物的各处理组鱼肉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均显著降低(P<0.05),鱼肉感官品质显著提高(P<0.05),但不同浓度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0.5%浓度的猪骨蛋白酶解物即可有效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的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的生成,对控制大黄鱼冷藏期间的肌肉脂质氧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猴头菇粉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饼干,探索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对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分析色度,质构仪测定质构品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测定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价筛选最佳猴头粉添加量。结果表明,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均可显著提高苏打饼干的脆度,降低色度值L*值,增加a*值、b*值,使饼干颜色偏黄、偏暗,猴头菇粉添加量为7.5%的苏打饼干比普通苏打饼干多了18种不同的风味成分,且感官品质最佳。因此,猴头菇粉的最适添加量为7.5%。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传统午餐肉易软烂,质构松散的特性,以传统配方午餐肉为对照,选用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及海藻酸钠为辅料进行复配优化,探究植物胶体与植物蛋白对午餐肉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组的最佳配比为:魔芋胶添加量0.20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687%,海藻酸钠添加量0.173%。优化组煮制前后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优化组午餐肉煮制前后的组织形态和总体接受度评分均更高。研究表明植物胶体和植物蛋白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午餐肉煮制前后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对蛋白棒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原胶添加量对蛋白棒质构特性的影响,在制作蛋白棒时黄原胶添加量占总量分别为0.2%,0.3%,0.4%,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所得蛋白棒的色泽、外观形态、硬度、咀嚼性、黏性和凝聚性等感官特性指标进行评分,并采用物性分析仪对蛋白棒的硬度、弹性、黏着性、凝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感官评定与质构测定结果较一致。蛋白棒制作中添加一定量的黄原胶能够改善蛋白棒的质构,提高蛋白棒的品质。黄原胶3个水平的添加量中,添加0.3%的黄原胶对改善蛋白棒质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馒头面粉中添加3种不同量的酶制剂,通过对馒头品质的感官评价和质构评价来探讨酶制剂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制剂对馒头样品的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添加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不同酶制剂及添加量的大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变化存在差异,当真菌α-淀粉酶、木聚糖酶、脂肪酶添加量分别为25×10-6,30×10-6和30×10-6时,馒头品质感官评价最好;当真菌α-淀粉酶、木聚糖酶、脂肪酶添加量分别为20×10-6,40×10-6和30×10-6时,馒头品质质构评价最好。由此看出,不同酶制剂对馒头的作用不同,所以3种酶制剂对馒头品质有重要影响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对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作全面评价,以不同添加比例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进行分析,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评定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具有差异,对8种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26%和16.74%;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质评定有很高的相关性,为质构仪在马铃薯全粉馒头感官品质评价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在同一栽培环境条件下,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红碎茶品质成分差异原因,推动云南红茶品种改良,对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红碎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褐素(T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红碎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品种加工的红碎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及TF、TR、T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是云南红碎茶中氨基酸、TF含量总体低于肯尼亚红碎茶,5个肯尼亚红碎茶TF≥1.00%,仅有2个云南红碎茶TF≥1.00%。云南及肯尼亚红碎茶的TF、TR及TB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云南红碎茶的TF:TR:TB=1:9.4:10.3,肯尼亚红碎茶的TF:TR:TB=1:5.7:5.3。总体上,云南红碎茶的汤色多为红亮,而肯尼亚红碎茶多为红艳明亮,云南红碎茶的甜香总体上不如肯尼亚红碎茶的浓郁持久,而且滋味浓强及鲜爽度也弱于肯尼亚红碎茶。但是‘云抗50号’、‘云抗43号’、‘云抗37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加工的红碎茶综合品质感官审评得分接近或超过肯尼亚茶树品种,可作为优质红茶品种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滇红碎茶品质的影响,以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省级茶树新品种‘云茶红1号’、‘云茶红2号’和‘云抗12号’3个茶树新品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制成手工滇红碎茶,比较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结果。结果表明:3个茶树新品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观审评5项因子的评分结果有2个品种比对照高,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云抗10号’、‘云茶红1号’,说明3个茶树新品种均可作为生产滇红碎茶的选用品种,尤其以‘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以及充分利用红茶、青梅营养价值,以红茶、青梅为原料研究红茶梅蜜饯加工工艺,以制品的形态、色泽、适口性和滋味为评价指标,研究糖渍浓度、红茶添加量、柠檬酸浓度、煮渍温度、煮渍时间等因素对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糖液浓度为60%、红茶添加量为2.5 kg/100 kg、柠檬酸浓度为1.5%、煮渍温度为100℃、煮渍时间90 min时,制得红茶梅蜜饯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萎凋时间对云南CTC红碎茶加工过程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萎凋槽萎凋方式,探索萎凋2、4、6、8、10 h处理下CTC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以及对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萎凋期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之降低,萎凋叶PPO和POD活性与含水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揉切和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被氧化,形成茶色素,含量逐渐降低,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品茶茶黄素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茶黄素含量与茶叶感官审评汤色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整体来看,萎凋处理 4 h、萎凋叶含水量69.4%时制成的CTC成品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将信阳毛尖绿茶研磨成粉添加到主食面包中制备信阳绿茶主食面包,研究不同绿茶粉添加量对主食面包比容、感官品质、水分含量及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添加量为面包粉质量的3%,此时得到的绿茶主食面包比容为5.75 m L/g,感官品质评分98分,水分含量32.7%,茶多酚含量0.386 g/100 g,酸度2.98°T;绿茶面包表皮完整且丰满,无焦斑,色泽均匀,稍有茶叶的黄绿色,组织紧密有弹性、耐咀嚼,有茶叶的清香,无茶苦味,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对茶多酚-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提升储藏过程中草鱼品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1.5%海藻酸钠溶液中分别加入0、1%、2%、3%(m/m)的茶多酚,制成茶多酚与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剂处理草鱼片,并以不作涂膜处理为对照组(CK),考察草鱼储藏过程中鱼肉的持水性、pH、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及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组草鱼品质变化程度明显较低,并且涂膜中茶多酚含量越高,鱼肉品质保持越好。由此说明,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能够有效控制鱼肉品质的劣变,保鲜效果良好,且以3.0%茶多酚+海藻酸钠涂膜组处理保鲜效果最佳,能够有效延长鱼肉的储藏期6 d左右。  相似文献   

17.
茶桃酥的生产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桃酥生产过程中加入茶粉的可行性及茶桃酥产品的品质。研究了桃酥生产中加入绿茶粉,并测量了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在桃酥储藏过程中,对茶桃酥与普通桃酥进行感官及过氧化值和酸价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桃酥有较强的保鲜作用。茶粉的最适宜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7%。茶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桃酥的色泽、口味,而且可以延缓桃酥变质。在相同储藏条件下,茶桃酥的保质期可以达到普通桃酥的1.7倍。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盛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56-161
为了探讨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物质及种质间香气组成的差异,采用GC/MS方法,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内云南省11个县共16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云南红碎茶香气特征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E)-2-己烯醛、苯乙醛、香叶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雪松醇、水杨酸甲酯、顺式氧化芳樟醇、正己醛、橙花叔醇。香气指数(FI)聚类分析,可把16份种质的红碎茶香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高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类型;(2)高芳樟醇及香叶醇含量类型;(3)高(E)-2-已烯醛含量型。 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保山市和临沧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综上,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存在地方风格,红碎茶香气地方风格的存在与各地栽培的地方品种资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原料对红茶茶膏理化感官及色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对红茶茶膏理化感官及色差品质的影响问题,提高红茶茶膏产品品质。将不同茶叶(祁红毛峰、四川蒙顶、凤庆滇红)利用酶解真空浓缩工艺制备工夫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活性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蒙顶茶膏蛋白含量,TF、咖啡碱、儿茶素、GC、EGC、EGCG较高。凤庆滇红茶膏茶红素、总糖含量较高,儿茶素含量相对较低。祁红毛峰营养素含量和活性成分均介于四川蒙顶和凤庆滇红之间。四川蒙顶红茶宜作为红茶茶膏加工原料。色差分析a值、b值、△E、Cab、Sab与汤色得分相关系数较高,能更好地反映茶膏汤色状况,可作为茶膏汤色品质衡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低温超细粉碎技术将绿茶粉碎,以绿茶超细粉和高筋面粉为主要原料,研究绿茶超细粉营养面包的制作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绿茶超细粉营养面包的最佳配方为: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添加300目绿茶粉2%、食盐0.5%、白砂糖20%、面包改良剂0.5%。按此配方制作的面包不仅风味口感俱佳,而且具有营养与保健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