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最为重要的研究基础。本文分析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意义,总结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重视对保存方法的研究、加强资源共享等层面提出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要科学合理的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种保存方法,即试管苗保存方法和田间种植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主要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香蕉圃,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库等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广东省荔枝、香蕉、柑桔、龙眼、菠萝、芒果等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广东省果树种质资源在收集与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的基本情况、保存方法以及利用情况,指出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在收集和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研究经费保证、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圃、继续加大资源收集力度,建立广西种质甘薯试管苗库,进行系统、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中国棉花种质资源工作者提供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质资源收集情况.[方法]总结全球的棉花种质资源现状,详细说明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历史、过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结果]全面收集分析全球主要种质资源中心的种质资源,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从种质资源收集的历史、保存、交换、使用及当前种质资源收集所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出发,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结论]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大量的棉花种质资源和棉花育种家种质资源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谷子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谷子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谷子品种及保障谷子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谷子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工作对保护现存谷子种质资源,防止谷子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谷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状况及国内外利用形态学特征、细胞学标记、生理生化标记以及分子标记对谷子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谷子种质资源保存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作物育种以及提高生物工程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关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综述了全球及中国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与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措施的分析,得出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的对策,即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和国家立法与政策保护3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李种质资源节本、高效保存的问题,以收集到的李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根域限制栽培的原理,从定植、基质与肥水管理、树相调控及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分析了李种质资源密植保存技术,以期对果树种质资源的密植保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芝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重要出口创汇农产品。芝麻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限制了芝麻科研、生产及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核心种质构建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当前芝麻种质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桃是中国原产的重要落叶果树之一,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分布广泛。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资源调查与收集保存工作,80年代分别在南京、北京、郑州建立了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至2008年底,共入圃保存桃种质资源1 300余份,涉及桃的6个种;以《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和《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依据,对保存的桃种质资源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鉴定,建立了性状评价数据库,并从形态学、孢粉学、同工酶和DNA标记等方面研究了桃亚属种间、桃种群间和桃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夹竹桃目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外模式标本和文献资料,将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夹竹桃目植物进行了部分整理和研究,对该目夹竹桃科和萝摩科18属37种作了订正,其中有11种分布新记录,17个新异名,建立15个新名称和1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窄径茧蜂是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幼虫的一类重要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褐径茧蜂属CocygidiumSaussure分布于福建省的2个种.其中,全室径茧蜂Coccy gidiumabsolutusChen&Yang为新种,日本径茧蜂CocygidiumnihonenseSharkey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记述海南窄头叶蝉属BatracomorphusLewis4新种,即:角突窄头叶蝉B.cornutus sp.nov.、细齿窄头叶蝉B.gracilidensussp.nov.、直突窄头叶蝉B.strictussp.nov.和三叉窄头叶蝉B.trifurcatussp.nov.。正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副模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  相似文献   

14.
REN Hai    ying  LI Gang  QI Xing    jiang  WEI Ji    guang  LIANG Sen    miao  ZHENG Xi    liang  YAN Li    jyu  ZHU Xiao    ting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6):0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 one of the agents of bayberry twig blight disease, the effects of media type,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sources, temperature, pH, and light on P. versicolor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mycelial growth and sporulation. Three independent isolates showed a similar trend of growth and sporulation with different C and N sources. However, the growth rate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seven agar media. Fungal growth rates were the highest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and potato sucrose agar (PSA). The fungi grew fast on bayberry fruit extract agar (BFA) but sparsely. Growth rates were moderate on oatmeal agar (OMA) and Czapek\|Dox agar (CDA), and low on bayberry leaf extract agar (BLA) and bayberry branch extract agar (BBA). Sucrose, dextrose, maltose, lactose, mannose, levulose, sorbose, and starch were optimal carbon sources, whereas glycerol and ribose were moderate, and xylose was poor for the fungus. Potassium nitrate, ammonium nitrate, urea, and all of the amino acids tested (i.e. cysteine, glycine, tyrosine, histidine, alanine, arginine, glutamate, and proline), were good sources of nitrogen for the fungus. Growth occurred between 10 and 30℃ and was optimal between 25 and 28℃. Growth was normal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H 5 to 10 was found. The quantity of conidia from two isolates (XJ27 and XJ42) on PDA after 10 days growth under ligh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0001) than that under darkness. In contrast, sporulation of the other isolate, RA2\|1, was unaffected by light. P. versicolor has wide adaptivity to media, carbon, nitrogen, temperature and pH, while light influences sporulation of some isolates. Thes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and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reforest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5.
对光山县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与评价。2007年,光山县茶园面积达8333.3 hm2,现有无性系品种福鼎大白茶、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白毫早、迎霜、安吉白茶、劲峰、碧云、浙农12号、茂绿、福鼎大毫等12个,栽培面积2100.0 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5.2%;有性系茶树品种有:本地群体种、信阳群体种、祁门槠叶群体种、福鼎大白、龙井43、鸠坑、湘波绿等7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233.3 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4.8%。  相似文献   

16.
基于RNA-Seq技术的牦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不同发育阶段牦牛体外受精(IVF)胚胎的转录组差异,了解差异表达基因(DEG)在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的差异,为揭示牦牛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促进牦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IVF技术生产的牦牛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5个发育阶段的胚胎为样本分别提取总RNA,采用Smart-Seq2扩增技术构建5个测序文库,应用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牦牛IVF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69.3%和26.2%。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5个发育阶段的牦牛胚胎Clean reads为47 355 570-50 855 888条,其中有85.65%-90.02%的reads能比对到牦牛参考基因组序列上;8-细胞的胚胎比对上的转录本最多(14 893),而囊胚比对上的转录本最少(9 827)。牦牛胚胎转录本主要有5种可变剪接类型,转录起始区域可变剪接(TSS)和转录结束区域可变剪接(TTS)所占比例最大;牦牛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基因组分别有116 601、234 131、196 420、70 841和94 840个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期开始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 221、1 116、142和564个;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BMP15KITGDF9STAT3ZP3ZP4等母源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而SARSIL18、ACO2、TXN2、ATP5BPCGF4UBE3AMAPK13SNURFJUP等胚胎基因的表达量则逐渐增加。以|log2ratio| ≥1且Q-value < 0.05为筛选标准,在2-细胞和4-细胞胚胎、4-细胞和8-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和桑椹胚以及桑椹胚和囊胚比对中分别筛选到6 922、7 601、8 071和10 555个DEGs。GO分析表明,4个发育阶段的DEGs归类注释都涉及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3大类62个二级条目。通过KEGG pathway数据库分析,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的DEGs参与到308条通路中,显著富集剪接体、RNA转运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11条通路;4-细胞和8-细胞胚胎的DEGs参与到310条通路,显著富集嗅觉转导、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和核苷酸切除修复等9条通路;8-细胞期胚胎和桑椹胚的DEGs参与到316条通路,显著富集嗅觉转导、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等10条通路;桑椹胚和囊胚的DEGs参与到315条通路,显著富集剪接体和RNA转运2条通路。【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牦牛IVF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揭示了牦牛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为丰富牦牛胚胎转录组信息,揭示牦牛胚胎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及完善其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苹果属植物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中国苹果属3组5系18种22个类型不同倍性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系统研究表明,在14个二倍体中,隶属真苹果组的8个种:山荆子、丽江山荆子、锡金海棠、垂丝海棠、苹果、花红、西府海棠和楸子为单价体,二价体联合构型;隶属花楸苹果组陇东海棠系的3个种: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为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构型一;隶花楸苹果组滇池海棠系的2个种;河南海棠和沧江海棠与隶属海棠组的尖嘴林檎仅呈现二阶体构型。6个  相似文献   

18.
优无核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增加湖南省的葡萄栽培品种,于1999年1月引进优无核、粉红亚都蜜、类人指、秦龙大穗、无核白鸡心、皇家秋天、奇妙无核、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京玉、夏黑无核、高妻、红地球、京秀、里扎马特、秋红、秋黑、金星无核、夕阳红、红双味等20个葡萄品种,以巨峰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系列配套技术,定植在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观测其生长特性、物侯期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优无核等15个欧亚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澧县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优无核等品种平均株产超过7.5kg,品质较好,可在湖南及南方各省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浙江柿属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描述了浙江产柿属一新种——浙江光叶柿Diospyros zhejiangensis G.Y.Ij,Z.H.Chen&P.L.Chiu)。该种与柿D.玩航及野柿D.玩ki var.sylvestris相似,但枝、芽及果柄无毛,叶仅幼时具极稀疏短毛,边缘显著背卷;外方的2枚芽鳞早落;当年生小枝圆柱形,紫褐色;花柱无毛;果实倒卵形,较小,直径2.0~3.5cm,果萼较小,外面无毛而明显不同。与山柿D.japonica的主要区别为:芽无毛;叶缘显著背卷;花冠黄白色;果较大,直径2.0~3.5cm,倒卵形,果萼外面无毛。图1参3  相似文献   

20.
通过瓜类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出适合藏东高海拔(3 000 m左右)地区栽培的黄瓜、西瓜、甜瓜新品种共13个。包括津优4号、津优12号、津优6号、津优20号、津优40号、津优41号、荷兰微型黄瓜戴多星黄瓜;碧龙、蜜龙、瑞龙甜瓜;津花四号、津花一号、津花三号西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